兒童多重耐葯革蘭陰性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結局的啟示
革蘭氏陰性菌(GNB)與成人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相關,對抗生素耐葯也越來越多見。多重耐葯革蘭陰性菌(MDR-GNB)是重要的醫院感染病原菌,治療手段有限,顯著導致更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是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很少有基於人群的數據描述兒科患者的危險因素、流行病學和臨床結局。在剛剛結束的第40屆歐洲兒科感染性疾病學年會(ESPID 2022)上,專家們針對兒童MDR-GNB感染的流行病學進行了3場口頭報告,強調最好的治療是預防。
西班牙癌症或造血幹細胞移植患兒的多重耐葯菌定植情況在這項2021年5月-2022年3月在西班牙進行的多中心前瞻性觀察研究中,被診斷為癌症或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的<18歲患兒被收入血液腫瘤病房。住院和90天隨訪期內定期進行直腸和鼻拭子MDRB檢測。隨訪期間進行積極的感染監測,獲取基線定植數據(見表1)。
表1.有無MDRB定植的患兒特徵
共納入111例患兒,中位年齡8(5.5)歲,其中60例(54.1%)為女童。最常見的診斷是白血病(52;46.8%)、實體瘤(43;38.7%)、鐮狀細胞病(SCD)(6;5.4%)和淋巴瘤(4;3.6%)。20例(18%)接受了HSCT。14例(12.6%)基線時具有MDRB定植,3例(2.7%)具有雙重定植。MDRB檢測為產ESBL腸桿菌(7;50%)、產碳青黴烯酶腸桿菌(6;42.9%)、多重耐葯假單胞菌(2;14.3%)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1;7.1%)。未檢測到多重耐葯不動桿菌或耐萬古霉素腸球菌。主要產ESBL腸桿菌是大腸桿菌(75%),主要碳青黴烯酶是VIM (66.7%)。MDRB定植的危險因素是SCD(P=0.03)和既往定植(Pu0026lt;0.01)。定植患兒更可能有HSCT,其父親更有可能出生在國外,但沒有統計學意義。
西班牙醫院革蘭氏陰性菌血症的流行病學和結局對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西班牙馬德里一家三級醫院的兒科患者中由腸桿菌科或非發酵GNB引起的菌血症事件進行回顧性觀察研究。記錄人口統計學、合併症、危險因素和感染特徵,以及菌株和抗生素耐藥性。3個主要終點:死亡率、菌血症持續時間和複發率。根據危險因素,應用統計分析來評估這些結果的差異。多變數邏輯回歸分析用於評估細菌耐藥性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107例患兒中有118次革蘭氏陰性菌血症納入研究。患兒和分離病原體特徵見表2。在53個病例(44.9%)中,GNB對至少一組抗生素耐葯,在9個病例(7.6%)中呈現多重耐藥性(表2)。耐葯發生率逐年穩定。留置導尿管是死亡率相關危險因素(OR 3.48,1.20-10.6),腸外營養與持續菌血症相關(OR 7.69,1.1-209)。多變數分析中沒有觀察到耐藥性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表2.患兒人口學和臨床特徵、分離株特徵
澳大利亞住院兒童革蘭氏陰性菌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結局2019年1月起在澳大利亞5家三級兒科醫院監測兒童革蘭氏陰性菌血流感染(GNBSI)。納入年齡u0026lt; 18歲、血培養中有致病性GNB且疑似全身感染的患兒。記錄臨床特徵、危險因素、抗菌治療和結果,包括住院和重症監護病房(ICU)住院時間、30天和住院死亡率以及住院相關併發症。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565例患兒中發生了6次GNBSIs,鑒定了679株分離株。患兒平均年齡2.9歲(IQR 0.5-7.7歲),59%為男童。53%是社區發病,72%發生在有共病的兒童中。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共病(36%)。腔內器械占感染來源的26%。微生物學特徵如圖1所示。13%的患兒發生GNBSI時已入住ICU,另有13%患兒需要入住ICU。平均住院時間14天(IQR 8-35天)。住院期間發生42例全因死亡(7%),其中GNBSI占60%。9例死亡發生在30天內(1.4%),在有/無合併症的患兒中無顯著差異(1.3%對1.8%,P=0.71)。
圖1.微生物學特徵
結語GNB在住院的癌症或造血幹細胞移植、重症監護和心臟手術、既往有定植史的患兒中發生率較高,抗生素耐藥性很普遍。佩戴侵入性護理設備的患兒菌血症持續率和死亡率更高。需要引起更多重視,採取有效的抗菌治療,改善患兒臨床結果。
▌參考文獻
1. Angela Manzanares, David Aguilera, Pablo Escribano et al.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COLONIZATIONS IN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CANCER 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SPAIN. ESPID 2022. OP004 / #1189.
2. Alberto Muñoz, Sara Domínguez, Sara Villanueva et al.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OF GRAM-NEGATIVE BACTEREMIA IN A TERTIARY UNIVERSITY HOSPITAL IN MADRID, SPAIN (2018-2020). ESPID 2022. OP005 / #362.
3. Sophie Wen, Sonia Dougherty, Gabrielle Haeusler.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GRAM-NEGATIVE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HOSPITALISED AUSTRALIAN CHILDREN.ESPID 2022. OP006 / #1159.
(來源:《感染醫線》)
ESPID 2022丨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兒童多重耐葯革蘭陰性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結局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