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術后,患者手腳麻木是怎麼回事?
甲狀腺全切術是治療甲狀腺癌最常用的手術術式之一。
有些患者反映術后出現手腳麻木的癥狀。其實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可能是因為術后出現了低鈣血症。那麼什麼是低鈣血症呢?
好好的做個手術,怎麼還會導致」缺鈣」呢?今天海心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一.甲狀腺癌術后出現低鈣血症的原因?
甲狀腺癌術后併發症以低鈣血症較為常見。低鈣血症的癥狀常常出現在術后9~75小時。其中,手術后短暫性早期低鈣血症發生率可達6.9% ~ 49.0%;永久性低鈣血症發生率可達 3%。
人體絕大多數鈣儲存在骨骼中,細胞外液中鈣離子含量極少。鈣離子具有維持神經肌肉穩定性的作用。當鈣離子缺乏時可導致低鈣血症,引起肌肉XX、手足抽搐、易激怒等癥狀。
甲狀腺癌手術后出現低鈣血症的患者,常常表現為手腳麻木,刺痛等;嚴重者甚至產生面部、背部、腿部肌肉痙攣。 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失眠、情緒等改變,表現為焦慮及抑鬱幻覺等。
甲狀腺癌術后出現低鈣血症的主要原因就是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在我國,甲狀腺全切術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發生率大約為4.3% 。
甲狀旁腺有調節身體內鈣磷代謝的作用,人體內一般擁有4 個甲狀旁腺,它們的位置分佈不一,體積較小,形似大豆。
甲狀旁腺與甲狀腺位置緊密相連,因此,手術中如果甲狀旁腺血液供應發生障礙,或者手術操作中誤傷及擠壓甲狀旁腺,亦或者是手術中誤切等原因,都可能會導致術后因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而出現低鈣血症。
除此之外,研究顯示,術后出現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可能還與手術前禁食禁水,手術時間較長、手術範圍較大、手術中尿鈣排出量增加以及手術期間大量補液,導致體內血鈣稀釋后濃度下降等原因有關。
二.出現低鈣血症和手腳麻木怎麼辦?
手術后出現低鈣血症,不僅延長了患者的治療時間,增加了治療花費,還會給患者手術后原本不適的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與心理負擔。
臨床上,目前主要通過血液檢查血鈣及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結合患者臨床表現來判斷有無低鈣血症發生。
正常情況下,患者術后1~2 天內體內血鈣水平較低,7 天後會逐漸回升到正常水平。
如果患者在甲狀腺癌術后出現手腳麻木,第一時間就應該想到是否出現了低鈣血症,如果通過檢查確診了低鈣血症,應該儘快給予鈣劑及維生素D治療。
鈣屬於人體基本微量元素,主要對機體骨骼生長、神經系統發育、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起到重要作用;而維生素D主要參與機體鈣磷代謝活動,對骨質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低鈣血症發生早期身體無明顯癥狀變化,因此,甲狀腺癌手術后需要加強血液檢查及病情觀察。
如果血鈣濃度嚴重下降時(血鈣低於0.88mmol/L),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癥狀,如心慌、胸悶氣短、頭暈,甚至會出現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等心力衰竭,及癲癇、窒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當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及時補充鈣劑等治療。
三、低鈣血症和手腳麻木如何預防
為了有效預防低鈣血症及手腳麻木的發生:
1. 建議患者選擇手術操作技術精湛的醫生,從而能夠保證手術動作輕柔;
2. 建議患者在甲狀腺癌手術后堅持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和鍛煉,接受一定時間的日光照XX;
3. 手術后注意觀察自身病情的變化及血液檢查,指導患者手術儘早服用鈣劑及維生素D,促進血鈣水平恢復正常。
目前有研究顯示,在手術后常規服用鈣劑與維生素D的患者,血鈣水平明顯優於未常規服用的患者。
如果能按照以上這些建議去實行,可以有效預防甲狀腺癌術後手腳麻木等低鈣血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