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療,切莫見好就收
許多患者在體檢中一旦發現是乙肝「大三陽」后,就四處求醫,到處問葯,恨不得三天就能轉陰。然而,當大三陽變成小三陽后,患者卻放鬆了警惕,不再積極治療,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則小三陽要想徹底轉陰難上加難,治也是白花錢;再則無癥狀的小三陽根本就不用治。殊不知,危險正是在這種思想下悄悄來臨。
28歲的小張,3年前乙肝大三陽病發,經過長達1年的抗病毒治療,大三陽終於變成了小二陽,全家人高興之餘還特地舉行了一次大型的家庭游。這以後,小張放鬆了警惕,忘了醫生的囑咐,擅自停了抗病毒藥,連定期的隨訪也沒有。但這種舒服的日子不長,今年3月份乙肝複發,到院檢查肝XX達到了24,對此小張追悔莫及。
相反,與小張同期治療的李先生,當時兩人的病情雖都是大三陽,但李先生的年齡比他大八九歲,而且癥狀也比他明顯,然而李先生至始至終都在積極配合治療;昨天過來隨訪檢查,李先生的病毒量已低於檢測值,實現了臨床治愈。
這是我接診的兩個真實案例的對比,按理說小張的情況比李先生的好多了,但結果卻完全相反,原因之一就是「見好就收」。乙肝的抗病毒治療,所需時間長短要因人而異,不論治療時間長短停葯都要經過專業評估,否則很容易導致治療失敗甚至因此引起病毒變異,加重病情,不僅浪費錢財,更對病情的惡化埋下禍根。
像上小張那樣,本身大三陽變成小二陽是好事,說明治療取得了階段性效果,但不能以此來作為停葯的依據,他的擅自行動最終釀成了苦果。當然,部分醫生認為小二陽就可停葯或單純保肝治療,這種觀念亟待與時俱進。臨床上,因思想放鬆造成病情死灰復燃的不在少數,所以不光患者要引起重視,我們醫者也要足夠的警惕,才能最大化的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