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番瀉葉打不動了,怎麼辦?
原創作者:天下無疾
有位女同學,四十歲出頭,孩子已經十六七歲了。生完小孩之後,就開始出現便秘,經常是三五天一次大便,最嚴重的時候,一星期一次。實在受不了,就用番瀉葉往下打。時間一長,大便都改成用人工模式來調節了。一般三天喝一次番瀉葉,解一次大便。用藥的量也在逐漸增加,開始用十來片就可以,現在要泡小半杯,才能把大便給排下來。
與此同時,胃開始越來越不舒服。胃里經常覺得發涼,又脹又疼。手腳也發涼,手腳心還容易出汗,總是潮乎乎的。更難受的是,精神心理方面,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這位同學本來就容易緊張,現在發展成,對封閉空間的恐懼。以至於每次一進到診室,就開始心慌胸悶,胸口疼、後背疼。總得先花十幾分鐘,讓自己慢慢平靜下來,感覺才能好一點。
像這種心理方面的問題,通常是有一些家庭或者社會方面的因素影響。這位同學就是,離婚以後自己帶著閨女,和老母親住在一起。家裡的矛盾衝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不過,從中醫的角度看,這種對封閉空間的不適應,是一種氣虛氣滯的表現。房間裡面,從陰陽屬性上看,是小的,內部的,安靜的,陰暗的,都是偏陰的屬性。當一個人身上陽氣不足的時候,在這種陰的地方,通常不會覺得太舒服,但還不至於恐懼。如果再加上氣滯,感覺就會變得更糟糕了。
你想,我們的生命之所以能正常運行,靠的都是氣在推動。現在陽氣不夠,推起來就沒那麼有勁了。再加上氣滯,氣停在那不動,再推就更困難了。如果一個工作,你本來就是勉強,努著勁在完成的;現在一下子把你推到一個,方方面面都不適應的環境里,看上去身邊每個人都不太友好,你會有什麼感覺?會不會產生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焦慮?這就是這位同學正在面臨的處境,所以才會有心神不安的各種表現。
這說的是心理層面的事,再回來看看身體層面。她出現的胃脹、胃疼,大便不通,背後很明顯,都是氣滯。胃里發涼,手腳冒涼汗,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包括胸悶、心痛這些,類似胸痹的癥狀,背後也都是陽氣不足,陰邪阻滯。那麼,這種氣虛、氣滯的狀態,是怎麼來的呢?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常年用番瀉葉通便,一定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前面反覆講,苦寒葯有敗胃的弊端,長期用,會損傷脾胃陽氣。這位同學用了十幾年番瀉葉,對脾胃陽氣的打擊,是相當大的。再加上長期的壓抑,肝氣疏泄的力量不夠,氣滯也比較明顯。這種虛寒加肝鬱的情況,體現在脈象上,就是兩脈弦細。再仔細觀察,會發現左寸部還有一點滑數,說明心裡還有一點燥熱邪氣。那該怎麼辦呢?
除了用針幫她安神、調氣之外,主要用了兩個葯,一是加味逍遙丸,一是溫胃舒。都是一周5天,一天2次,這樣吃的。一周以後,便秘的情況好了一些。在沒用番瀉葉的情況下,一周有2次大便。繼續調治3周以後,便秘的情況就已經恢復正常了,基本上2天一次。心慌、胸悶之類的感覺,也明顯改善了。再進到診室,也不會再那麼緊張了。
我們看,對這種寒涼損傷陽氣造成的便秘,我們繼續用涼葯,仍然可以有一定的通便效果,但那就不是在治病了。這時候非但不應該再用涼葯,反而應該用溫熱葯,讓脾胃暖和起來,便秘才能真正治好。同時,氣滯帶來的,內部的不和諧,乃至緊張的氣氛,對便秘的影響,我們前面也詳細講過;這就需要通過逍遙丸,來協調大家的關係,讓身體內部的氣機順暢才行了。總之,要讓脾氣處在一個溫暖的,有力的,放鬆的狀態,運的過程才能順利完成。當然,只有這些也還不夠,腸道還需要得到很好的滋潤。
本文選自《無疾學社精品課·中醫入門10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