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學習筆記——1.10~1.12
1.10 問曰:經雲: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稱厥陽。
『注』
1、「厥陽」——不是跟厥陰相對的,不是在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之外新出現的某經,而是指「有陽無陰」,也就是只有陽氣沒有陰氣。
1.11 問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此為卒厥。何謂也?師曰:唇口青,身冷,為入臟即死;如身和,汗自出,為入腑即愈。
『注』
1、「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這跟後文沒有牽扯,似乎是衍文。
3、「唇口青,身冷」,這是陽虛寒氣凝滯之象,根據後文「即死」,這應該是太陰病。
4、「身和,汗自出」——疾病趨於體表,因此身體得以痊愈。
1.12 問曰:脈脫入臟即死,入腑即愈,何謂也?師曰:非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注』
1、「入臟」、「入腑」跟上文同義。
2、浸淫瘡,也稱為黃水瘡,患處皮膚流出黃色液體,伴有瘙癢,後文第十八篇《瘡癰腸癰浸淫瘡病脈證治》會再次分享。
3、「從口起流向四肢」,此處的「口」是指肚臍,也就是身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