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殺手——圍產期抑鬱症
對女性來說,孕育新生命的過程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同時也要經歷一系列的心理演變。每個孕婦從身體感知即將為人母到心理認同母親這個角色需要經歷不同的時間長度,這其中也同時經受著來自社會、家庭、經濟、心理等方面的影響。隨著現代女性被賦予的眾多社會、家庭角色,讓處於人生特殊階段的孕婦不僅承受著來自身體的巨大變化,同時背負著角色轉換帶給自己以及家庭的很多困擾與壓力, 尤以焦慮、抑鬱情緒最為普遍。
圍產期抑鬱障是指女性在孕期及產後1年內發作的做精神性的輕度或重度抑鬱障礙,可分為產前抑鬱(或孕期抑鬱)和產後抑鬱。
▶ 為什麼圍產期容易發生抑鬱症?
懷孕、生產是婦女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這也是一個孕育和誕生新生命的非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女性經歷了一生中身體和心理的最巨大的應激變化,對這種應激變化的不能適應就可能導致圍產期抑鬱症的發生。
▶ 圍產期有什麼表現?家人從上面跡象來察覺?
圍產期抑鬱症的癥狀與其它抑鬱症的癥狀並沒有太多的不同,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和愉悅感喪失、勞累感增加和活動減少。家人可以從這些跡象來察覺孕產婦是否有異常:
核心癥狀群 »»
1、情感低落:心情壓抑,高興不起來;早晨最明顯,到了下午或晚上有所改善
2、興趣和愉快感喪失:對以往很感興趣的活動也失去了興趣或樂趣,體驗不到照料新生兒的快樂
3、感受到乏力感、精力下降,通過睡眠和(或)休息不能有效恢復體力、精力
心理癥狀群 »»
1、焦慮
5、認為前途暗淡、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
6、有自殺、自傷的觀念,甚至行為,再有就是可能有傷害嬰兒的想法和行為
軀體癥狀 »»
2、睡眠模式的變化:入睡困難,易醒,早醒(很多時候,因為需要照顧和餵養孩子也會使產婦出現睡眠問題,注意區別)
▶ 圍產期抑鬱症的治療
我國孕婦產後抑鬱發病率高達54.4%,雖然抑鬱程度不同,但會明顯影響產後恢復,並對嬰兒情緒及家庭關係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
臨床對於圍產期抑鬱患者的抗抑鬱治療決策過程往往非常複雜,既需要權衡藥物在XX內或母乳中暴露對後代的潛在風險,又需考慮患者未得到最佳治療帶來的不良後果。考慮到潛在用藥風險,約51%患者在妊娠期選擇停葯,其餘繼續服藥患者的依從性也較低,這對臨床圍產期抑鬱的治療造成了挑戰。
目前治療圍產期抑鬱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心理治療
孕期無抑鬱障礙者在孕期出現抑鬱癥狀時,首先到醫學科就診進行心理評估,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目前心理狀態,做好孕期心理治療及心理檢測。心理治療包括家庭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團體治療等。
二、藥物治療
圍產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針對該期患者臨床用藥十分謹慎。若心理評估提示患者存在中、重度抑鬱,要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經權衡利弊后使用藥物治療,同時需結合心理疏導,並做好胎兒的健康監測。
三、物理治療
生物反饋是一種非侵入式的治療方法,具有一定客觀性及無創、安全等優勢,尤其適合一些不能進行藥物治療的人群,幫助圍產期孕婦與產後媽媽緩解焦慮情緒與抑鬱情緒。
潤傑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可用於產前/產後焦慮、抑鬱情緒快速篩查、預防、訓練和治療。完美結合了生物反饋治療技術與情緒壓力測量表,可以科學有效地評估和分析患者壓力、焦慮、抑鬱癥狀的嚴重程度,同時利用生物反饋儀將人體不易覺察的腦電轉化成聲音和圖像模式,患者通過自我訓練最終學會控制自己的意識和大腦,從而進行有效軀體放鬆,有效消除心理疾病,恢復身心健康。
相較于藥物等治療方式,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無藥物副作用和任何電磁波刺激,可以根據不同疾病在腦電層次不同的表現提供點對點的針對XX。系統配置了偽差鑒別的功能,可以根據環境差異調節系統偽差度,以確保患者得到更確切有效的治療,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健康手段,現已廣泛用於調節焦慮及抑鬱情緒、失眠、神經衰弱、多動、XX等疾病的治療。
圍產期抑鬱症是可防可治的,如果發現有發病傾向,應及時就診。針對孕產婦實施圍產期認知干預,可以降低其產後抑鬱發生率,對產婦恢復健康具有積極意義。
根據臨床經驗和文獻查閱分析,產婦產後抑鬱多與妊娠期心理壓力有關。因此,在妊娠期評估孕婦情況,篩選出有高危因素的孕婦,早期進行干預,可達到預防產後抑鬱的目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但能使孕產婦早日康復,而且能使寶寶早日得到媽媽的愛。
參考文獻:[1]梁萍 俞鎰妃 章華 俞艷艷 妊娠期生物反饋訓練對產後抑鬱發生風險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 2017,24(04),18-19
[2]李馨 譚惠興 林小鳳 胡敏 圍產期認知干預在改善產後抑鬱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13(09)
[3]圍產期抑鬱症篩查與診治專家共識.中華婦產科雜誌,202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