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的頭號「元兇」——肩袖損傷
本文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每逢長節假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陳疾忤教授門診中肩痛疾病患者就大量增加,以中老年女性為主,很多是因為節假日操持家務忙上忙下,肩膀出現疼痛。大部分患者初期不以為事,認為就是「肩周炎」,在嘗試了運動鍛煉、熱敷、推拿等方法后,疼痛反而愈演愈烈。
針對這些情況,陳主任解釋說,事實上肩痛人群中約60%是由肩袖損傷引起的,只有15%左右是肩周炎。大多數人認為肩痛就是肩周炎,忍一忍就好了,這常常延誤治療。但被誤診的肩袖損傷,遷延不愈,最後甚至不得不進行關節置換。
肩袖在哪裡?
肩袖是由肩關節上附著的四塊肌肉及其肌腱組成(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因為肌腱像袖子一樣包裹在骨頭周圍,所以就被稱為肩袖,也就是廣大朋友常說的「筋」。主要作用是輔助肩部的活動,維持肩關節的穩定。
肩袖示意動圖
專家解讀
肩袖損傷之所以被稱為肩痛頭號「元兇」,是因為:
1.發病率高:約占肩痛患者的40~60%,研究報道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於20%。
2.癥狀明顯:疼痛明顯,嚴重者影響睡眠;肩關節無力,主動活動受限,日常生活不便。
3.後果嚴重:不及時就診,任其發展,最後可能致殘,需要關節置換。
為什麼肩袖損傷會找上我?
肩袖損傷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年齡相關的退變、撞擊及創傷等,對個體而言,可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導致。
急性外傷:嚴重外傷(交通事故)、職業相關的勞動損傷(搬運等動作)、運動損傷(羽毛球等)和日常生活的小傷(如老人搭乘公交車,手拉吊環,遇上急剎車)等。
慢性勞損:隨著年齡的XX,肌腱出現的退變,反覆的過頂運動,肩峰下撞擊綜合症導致肩袖反覆被磨損,最後導致損傷。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老年人的肩袖退變和磨損,很多時候輕微的拉傷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就會導致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有什麼癥狀?
1.疼痛:大部分為肩峰下或前外側,有時存在頸部和上肢放XX痛。夜間明顯,不能側卧,嚴重時影響睡眠。
2.無力:疼痛及肌腱損傷引起,「不敢用力以至於後期不能用力」。
3.主動活動受限:上舉受限最為明顯(患肢不能高舉超過自己的頭頂);部分撕裂時仍能外展肩關節,但有60-120°疼痛弧(在此範圍最為疼痛,超過或小於該範圍疼痛減輕)。
通常初期被動活動度無明顯受限,但遷延不愈,後期可能發生關節繼發性攣縮,甚至導致粘連XX節囊炎,最終被動活動度也受限。
簡單辨別肩袖損傷與「肩周炎」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們重點介紹了「肩周炎」的診療方法,可以戳文了解:「肩周炎」——大多數肩痛的替罪羊。今天主要教大家如何簡單辨別肩袖損傷與「肩周炎」:
01
用活動度簡單辨別:
肩部活動度分為分主動活動度(自己抬能抬多少)和被動活動度(別人幫忙抬能抬多少)。
(1)肩袖損傷:肩膀自己不容易抬起來(主動活動受限),但是通常別人可以幫忙抬起你的肩膀(被動活動受影響較小)。
(2)「肩周炎」:肩膀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幫忙抬也抬不起來的(主動,被動活動都受限)。其中,外旋活動受限最為明顯不行。
(肩關節上舉、外展、外旋示意圖)
02
用疼痛的感覺辨別:
(1)肩袖損傷:存在60-120°疼痛弧,即在60-120°範圍最為疼痛,超過該範圍疼痛反而略有減輕。
(2)「肩周炎」:終末痛,即達到活動度最大時,再「掰」尤為疼痛。
專家解讀
當然,這隻是教各位朋友肩痛的一個簡單的判別方法,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如果出現長時間的超過三個月的疼痛,還是建議到運動醫學門診,結合影像學資料,請專業的醫師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懷疑肩袖損傷需要做什麼檢查?
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病史的詢問和體格檢查就能對大多數肩袖損傷患者初步診斷,但當今循證醫學的概念,肩袖損傷的最終診斷需要影像學證據。
X線初始評估,排除骨折等其他情形;
核磁共振檢查(MRI)是目前診斷肩袖撕裂最準確的方法。
磁共振圖像提示肩袖撕裂,撕裂的肩袖部位為「白色」,正常情況下應該為「黑色」
如何治療肩袖損傷?
只要及時就診治療,那麼肩袖損傷完全可以被治愈。但如果你不當回事,延誤病情,後續的治療也會更為複雜。這裡有兩本降服肩袖損傷的武功秘籍,看看你適合修煉哪一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
選擇保守還是手術治療,取決於以下因素:撕裂大小,患者年齡,期望的恢復程度,肌腱回縮程度,肩袖肌肉萎縮與脂肪浸潤程度等。
01
保守治療
適應證:對於小型撕裂伴活動度及肌力輕微損傷的老年患者、對功能要求較低或身體情況不允許手術的患者,在早期儘快採取保守治療;
治療方法:物理治療包括急性損傷需休息、制動,慢性損傷熱敷、理療、功能鍛煉等。藥物治療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葯、局部封閉藥物等。
*注意:
(1)盲目和過度的功能鍛煉適得其反;
(2)保守治療只是一種緩解手段,不能「治好」肩袖損傷;
(3)保守治療3-6個月,病情沒有明顯緩解,甚至有所加重,應及時就診,考慮手術。
02
手術治療
適應證:急性肩袖損傷的年輕患者;有確定性損傷,且有活動需求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療無效者;
*注意:
(1)部分無癥狀的肩袖損傷可發展為有癥狀的肩袖損傷,撕裂大小、肌肉萎縮、脂肪浸潤程度會加重,故手術治療是肩袖損傷的首選。
(肩袖撕裂關節鏡手術示意)
專家解讀
除了肩袖損傷和凍結肩外,肩峰下撞擊綜合征、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鈣化性肌腱炎等肩部疾病也可能會導致肩痛,以及頸椎病、膽囊炎、冠心病、胰腺癌等原發於其他部位的疼痛也可能轉移到肩部。這些肩痛的特點又「各有千秋」,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總之建議大家一旦肩關節有疼痛不適癥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明確疼痛病因,及早對因治療。
日常如何保養肩關節?
1.避免過肩或過頂運動:比如大掃除晾曬衣服、擦玻璃時,胳膊盡量別使勁抬高,能踩凳子夠著的地方就別依靠抬肩來達到。
2.避免抬重物及突然發力:在過年置辦年貨、收拾房間時,如搬抬重物,有時老年人忍不住想搭把手,突然發力時常常導致肌肉肌腱損傷。老年人盡量不要抬重物,如果抬,也一定要緩慢進行。
3.避免長時間保持、重複同一姿勢:如果長期、過度地使用肩關節,肌肉會勞損,無疑會更加容易導致老年人肩關節傷病的發生。注意勞逸結合,適度活動,拉伸肌肉,緩解疲勞。
4.注意防寒保暖:寒冷雖然不會直接導致肩袖損傷,但常常會誘發或加重疼痛癥狀。因此肩關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5.有肩關節疼痛的朋友,應盡量避免吊單雙杠、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廣場舞等需要舉胳膊的運動。
END
文章僅供參考和學習分享,一切視患者自身情況和以專業醫生診斷治療為準
專家簡介
陳疾忤,運動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運動醫學科主任。
目前擔任上海市醫學會運動醫學專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國際關節鏡-膝關節外科-骨科運動醫學學會(ISAKOS)上肢、肩、髖關節委員會委員(中國大陸u0026lt;5人)、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脊柱與髖關節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運動醫學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學救援協會運動傷害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醫促會骨科分會肩肘學組委員、亞洲髖關節鏡學會常務理事,亞太運動醫學學會(APKASS)常委。
臨床上,以關節鏡微創外科為重點,主要開展肩、肘、髖、膝、踝等部位的關節鏡下常規和重建手術。髖關節鏡手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運動醫學國際權威會議ISAKOS上為全球醫生做髖關節鏡手術演示。同時在巨大肩袖撕裂、肩關節不穩複雜病例、膝關節韌帶損傷、半月板縫合、肘關節鏡手術等方面經驗豐富,累積完成關節鏡手術u0026gt;5000例。
門診時間:
南院: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專家門診),周六上午(特需門診)
北院:周三下午(專家門診),周五上午(特需門診)周六下午(專家門診)
團隊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百余年前曾名為「公濟」醫院),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了「運動醫學科」(公濟運動醫學)。科室現有7名醫師,其中包括2名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1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
公濟運動醫學專註膝肩髖踝肘等骨關節損傷和骨關節病的微創外科治療,以關節鏡微創外科為重點,主要開展肩、肘、髖、膝、踝等部位的關節鏡下常規和重建手術,包括肩袖損傷的修復、肩關節脫位的鏡下重建、前後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縫合、髖關節鏡下治療髖關節痛和撞擊症等手術。
在前/后交叉韌帶損傷、髕骨不穩、半月板損傷、關節軟骨損傷、巨大肩袖損傷、凍結肩(肩周炎)、肩關節不穩、髖臼撞擊症、髖臼盂唇損傷、髖關節滑膜軟骨瘤病、網球肘、肘關節與踝關節運動損傷損傷、膝肩骨關節炎等關節鏡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相關手術技術達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科研上,以運動損傷的組織修復為方向,負責和參與多項國家和上海市的科研項目,先後獲得五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140余篇,其中20篇發表于運動醫學領域的世界頂級期刊Am J Sports Med(美國運動醫學雜誌),位於同期中國領先水平。
研究方向包括:(1)肌肉急慢性損傷后纖維化機制的系列研究;(2)腱骨止點的促進修復研究;(3)全身炎癥狀態影響運動損傷修復的研究;(4)人工智慧混合現實技術在關節鏡手術中的應用研究;(5)3D列印技術在骨關節手術中的應用研究;(6)納米材料組織工程替代損傷韌帶的研究。
公濟運動醫學秉承「WE CURE, WE CARE」的理念,時刻關注患者的需求;通過先進的診療理念、領先的手術技術、貼心的醫療流程,讓患者在接受國家大型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同時,享受到「私人高端定製」式的就醫體驗!
「公濟運動醫學」——我們是您運動功能的守護者!
公濟運動醫學門診時間
(*出診信息僅供參考,以門診公布為準)
溫馨提示:各位患者朋友可以通過「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公眾號預約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