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平陽(博萊)霉素治療肉芽腫性唇炎有良效
肉芽腫性唇炎(cheilitis granulomatosa)又稱為米舍爾肉芽腫性唇炎,其病因不明。可能與鏈球菌、分枝桿菌、單純皰疹病毒等細菌或病毒感染,對鈷、桂皮、可可、香旱芹油精等的過敏反應,自主神經系統調節的血管舒縮紊亂,遺傳因素等有關。亦有文獻報道可能與慢性根尖周病、鼻咽部炎症等有關。女性患者可能與月經周期有關。
病理學上,以非乾酪化類上皮細胞肉芽腫為特徵,多位於固有層和黏膜下,有時可見於腺體及肌層內。慢性炎細胞如淋巴細胞、漿細胞等浸潤至肌層黏膜腺、血管、淋巴管周圍,膠原腫脹,基質水腫,血管擴張增厚。有的標本可無特徵性肉芽腫,只有間質和血管改變。
臨床表現:大多在青年或中年發病。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起病及進程緩慢,一般無創傷及局部感染病史。上、下唇均可發病,但上唇較多。一般先從唇的一側開始,唇紅黏膜正常色。腫脹局部柔軟,有墊褥感。腫脹以無痛、無瘙癢、壓之無凹陷性水腫為特徵。病初腫脹可以完全消退,但隨多次複發后則不會完全消退。隨病程發展蔓延至全唇並波及鄰近皮膚。唇腫脹至平常的2~3倍,形成巨唇,並出現左右對稱的縱行裂溝,呈瓦楞狀。裂溝中可有滲出液,唇紅區呈紫紅色。腫脹區皮膚初發色淡紅,反覆發作後轉為暗紅色。除口唇腫脹外,面部的其他部位亦可以出現腫脹,如頰、鼻、頜、眶周組織等。牙、舌、齦、頰黏膜大致正常。局部淋巴結可腫大。
肉芽腫性唇炎以往主要採用激素(潑尼松、可的松、潑尼松龍、曲安奈德)、抗生素等治療,但長期使用激素副作用大,停葯后容易複發。近年來全國許多單位開展了復方平陽(博萊)霉素治療肉芽腫性唇炎,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方法操作簡便,治療次數少,效果確切,很少反彈或複發,副作用大大減輕,治療費用低,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