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一大病癥是不飢不餓
飢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飢」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慾望。
頻繁地過於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於心氣不足。
不飢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經常沒有飢餓感,到飯點也沒有想吃東西的衝動,還有消化不良的情況,我們過度疲勞、長期的食物攝入不足、情緒起伏過大等原因都會導致該情況。
無飢餓感我們中醫一般認為是胃中無火,一般用小建中湯加減。另外還要根據舌苔脈象,辨證加減。如果舌苔白膩,說明有濕邪,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上三仁湯,同時加理氣除脹的藥物。
如果還有舌苔黃膩,還需要用連朴飲加減。夏天因為出汗比較多,胃液分泌相對減少,也會有食慾不振的現象。飲食上一定要注意避免寒涼的食物攝入,寒涼易損傷脾陽,會加重不欲食的癥狀。
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裡面塞滿食物,老是處於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覆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不飢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
這個病機則在於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慾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