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省15地疫情再現,一地感染者超800,問題出在哪裡?
疫情讓人疲憊。京滬之外,疫情再起。
在過去的一周內,已經有超過6省15地爆發疫情。
本輪疫情的焦點是安徽宿州泗縣。只用了三天,這個人口只有70余萬的小縣城,感染者超過了800例,且疫情很快蔓延到江蘇、浙江,長三角的三省12市均發現了陽性感染。
6月26日起,泗縣開始出現3例新冠無癥狀感染者,隨後幾日,安徽新增無癥狀感染者6例、15例、13例。30日起,安徽省開始報告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日增一度到達三位數,分別是9+98、34+101、61+231,感染者絕大多數在泗縣。
但6月27日開始,安徽合肥、蚌埠、淮北,江蘇南京、徐州、淮安、鹽城、蘇州,浙江杭州、金華等多地也出現感染者,多與泗縣直接相關或「有省外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
其中,長三角經濟重鎮無錫截至7月3日1時本輪疫情累計發現103名陽性感染者。
「泗縣疫情初期源頭不清、底數不明。」安徽省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在7月2日表示,疫情處置仍處於關鍵期,預計未來一兩天新增病例在數字上還會有增長。到7月3日,安徽共有高風險地區116個。
而長三角之外,過去一周內,疫情也在中國北方和西部相繼發生。
6月30日起,山東青島市發現本土陽XX例31例,其中本土確診病例11例、無癥狀感染者20例,源頭系接觸有病毒污染的進口冷鏈貨物感染。
7月2日,陝西西安出現3例本土確診病例和3例無癥狀感染者,源頭暫且不明。
此時,包括安徽合肥、黃山等在內多地取消常態化核酸。本輪疫情發生前,安徽已實現25天無新增。
「短暫的樂觀氣氛很快就一掃而空」,有專家感慨。
長三角經濟腹地的破防
鑲嵌在國道343、104和省道303、329之上的泗縣,是一個人口70萬餘的皖北縣城。
6月26日,在重點人群檢測中發現的感染者拉響本輪疫情的警報。截至7月3日24時,泗縣累計報告陽性感染者超過800例。劃定高中風險區超100個,這是第九版防控方案公布后的首次實踐,區域劃分精確至社區、行政村。
很難說是遲或早,病毒狡猾地挑選了長三角經濟大動脈的防疫窪地,而泗縣一經發現當日,就採取了嚴厲的管控措施:「暫停省市縣際公路客運和城鄉公共交通;保供超市、藥店、餐飲企業暫停門店經營」。
兩日之後,該縣更是宣布,對全縣所有住宅小區、村(社區)實施封控管理。
據《安徽日報》7月3日報道,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在省委相關會議上指出,本輪疫情要做到一周內實現社會面清零。
泗縣所在的宿州市是安徽省東北門戶,與江蘇徐州、宿遷接壤,且交通便捷,多條國道、省道穿境而過。於是,不同於往常的省內經濟循環,與泗縣一衣帶水的江蘇,是泗縣人流動的主要目的地。
通過勞務輸入、工廠聚集,無錫成了病毒的「下家」:陽性感染者超100人,基因測序結果顯示同源。
這是一段耐人尋味的關係,無錫,一座在4月底就率先投入2600座核酸採樣小屋、建成「15分鐘核酸採樣圈」的工業城市,在一個不發達縣城的破防面前,能做的也並不多。
無錫之外,南京、徐州、鹽城、蘇州,多地也接連中招,甚至一路向南延伸至浙江、江西。病毒一路從長三角末梢伴隨著經濟活動逐步深入至腹地。
而在以往的經驗里,大城市往往是作為保護方和支持方存在,人口流動頻繁、境外輸入風險高,雄厚的常態化核酸檢測能力,一方面希望能儘早篩查出感染者,另一方面期待護衛邊緣縣鎮。
但從本次疫情來看,奧密克戎的攻擊,不分地域、經濟,而發達城市的核酸系統更像是一種「陪跑」。
「從核酸檢測能力來說,全國基本夠用,只是分佈不均」,一位公衛專家告訴八點健聞,長三角、珠三角情況較好,東北則深陷泥沼。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也表示,僅一二線城市做常態化核酸很難卓有成效,需要「全國一盤棋」,但從能力上來說不可實現。
京滬疫情暫歇,長三角疫情又起。不論是重點城市還是四線縣城,我們無法通過加強核心去打造一個沒有病毒的世界,破防總在不經意間,就像以往的任何公衛措施一樣,在一個連接的世界中,病毒顯得無比「公平」。
常態化核酸的退場,導致了疫情的蔓延嗎?
對於本次疫情再起的原因,社交媒體上的部分討論指向了常態化核酸的弱化與取消。
從發生的順序來看,確實有時間上的相關性。
6月14日,無錫決定「全市從區域核酸檢測轉為常態化便民核酸檢測」,2周后,無錫發現一例核酸陽性。而在安徽,6月22日起,安徽合肥暫停了7天一次的常態化核酸檢測,根據央廣網報道,同樣是22日起,安徽多地調整了疫情防控政策,取消常態化核酸檢測。4日後,泗縣發現疫情。
然而,病毒學專家常榮山提到:無錫所取消的,只是區域性的全員核酸,事實上,作為從今年4月就開始實施常態化核酸的最早的一批城市,無錫幾乎是常態化核酸進行得最好的城市之一,而本次疫情就出在了無錫,這本身就說明常態化核酸對於突發的疫情防控,所起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
南開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教授黃森忠補充:包括本次疫情在內的多次疫情都可以發現,大部分疫情中的首例病例都是通過主動就診或者重點人群檢出,而非在常態化核酸中檢出。「常態化核酸是大海撈針,想用它在普通人群中進行監測,太難了」。
一位公共衛生專家也認為,本次疫情與常態化核酸的取消,「並沒有必然關係。主要是此疫傳染性強,隱匿性強。」
不過,也有專家堅持,常態化核酸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一位流行病學家就曾告訴八點健聞,「沒有常態化核酸,可能難以早期發現疫情」;而一位疾控領域的工作人員則提到:常態化核酸,仍然是目前看來,「最經濟的,成本最小的一個避免大規模疫情發生的方法。」
不過即便贊成常態化核酸,兩位專家也都承認,本次的疫情所體現的,正是常態化核酸方法的重要短板——「像泗縣這種農村地區,可能本來就很難做到嚴格的常態化核酸」;「考慮到農村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口和薄弱的核酸檢測力量,要進行分層分級個性化的防控方案,這個太難了……」
對常態化核酸去留的討論之外,多位專家向八點健聞表示:從一定意義上,本次疫情所顯現的,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京滬付出了沉重代價所獲得的防控經驗,事實上無法直接移植到其他地區。
在保證經濟正常運轉和疫情防控之間應該如何把握,這會是一個兩難問題,而且隨著傳染力更強的奧密克戎新變種在全球的蔓延,這條路將註定越來越難走。
當然,雖然對於常態化核酸的效果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對於本輪疫情,多位專家都表達了樂觀態度。
得益於後續的干預措施,黃森忠預測,本輪疫情可防可控,屬中等規模,但從底數上很可能屬多元,「單個鏈條的傳播持續性不可能達上百人」。
對於中等規模疫情的看法,常榮山向八點健聞表達了讚同,並預估,「泗縣疫情可能會持續20天左右,無錫疫情可能只需要兩周就能撲滅了。」
嚴勝男、韋曉寧|撰稿
李珊珊|責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