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中醫辨證分為4個症型,一症一方,消腫散結,建議收藏
在中醫上,並沒有乳腺增生這個病名,而是將其歸屬於「乳癖」範疇。
中醫上,乳腺增生的主要病因在於:
情志不遂、久郁傷肝,或急躁易怒、肝氣鬱結、氣機阻滯、經脈不通;肝氣鬱久化熱,熱灼津液為痰,痰濕阻絡,鬱結成核。
沖任失調,氣血瘀滯,或脾腎陽虛,痰濕內結,阻塞經絡而成乳房腫塊。
大致意思就是說:
經常生氣,情緒不好,焦慮抑鬱,急躁易怒,很容易造成肝氣不舒,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肝鬱氣滯。
肝鬱鬱結,氣機循環不暢,郁久化熱,煉液為痰,痰濕阻滯經絡,鬱結久了就會形成了結節。
或者沖任失調,氣血郁滯;脾腎陽虛,痰濕內結,阻塞經絡而成為乳房腫塊。
針對這一病因病機,中醫將乳腺增生辨證分為4種症型,針對不對的症型,對應出具方劑,活血消腫,化散增生結節。
第一種:肝鬱氣滯型。多見於青壯年女性,乳房脹痛,生氣或勞累時疼痛明顯,善郁易怒,常伴胸脅滿悶不舒,心煩口苦,舌苔薄黃,脈弦。
方用逍遙散加減:
柴胡疏肝解郁、以順肝性,當歸、白芍養肝血、柔肝體,白朮、茯苓益氣健脾,甘草緩急止痛。諸葯相配,肝脾同治,重在疏肝理氣止痛。
第二種:脾腎陽虛型。多見於肥胖婦女,乳房腫塊伴疼痛,一般痛有定處,遇寒加重,得熱痛減,常伴腰酸乏力,胸悶氣短,肢涼怕冷,或肢體水腫,或頭目眩暈,食少納呆,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方用陽和湯加減:
柴胡、香附、鬱金、白芍、延胡索、麻黃、熟地、白芥子、炮姜、甘草、肉桂、牡蠣、浙貝、鹿角霜、仙靈脾。
陽和湯溫腎助陽,加延胡索、白芍、柴胡、香附行氣止痛。諸葯相伍,溫補脾腎,令陽氣達于外以散寒結。
第三種:沖任失調型。多見於中年婦女,乳房腫塊伴疼痛,經前加重,經后緩解,伴腰酸乏力,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或見烘熱汗出、五心煩熱,或頭暈目眩,月經失,調,量少,色淡,或閉經。舌紅苔白,脈沉細。
治以調攝沖任為主。
方用二仙湯加減:
仙靈脾、仙茅、當歸、知母、黃柏、柴胡、香附、熟地、川芎、白芍、川楝子、延胡索、酸棗仁、遠志、甘草。
二仙湯調攝沖任、滋肝益腎,加柴胡、香附、川楝子疏肝行氣,延胡索、川芎行氣活血止痛,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熟地滋腎陰。
諸葯合用,滋養肝腎,調攝沖任,共達消結止痛之功。
第四種:痰瘀互結型。乳房腫塊伴刺痛,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舌色暗或有瘀點苔薄黃,脈弦澀。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為主。
方用開郁散加減:
柴胡、香附、白朮、白芥子、夏枯草、丹參、茯苓、莪術、三棱、當歸、 川、枳殼、炙甘草。
柴胡、香附疏肝理氣,白朮、茯苓理氣健脾化濕,白芥子擅去寒痰及皮里膜外之痰,夏枯草、枳殼化痰散結。
莪術、三棱破血行氣、活血化瘀,當歸、川芎活血化瘀,諸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化痰散結之效。
中醫治療乳腺增生病多有驗效,但臨床病證變化多端,不可拘泥於一方,臨證應仔細分析病情,嚴格辨證,謹慎用藥,並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