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特異性抗體治療卵巢癌,Ubamatamab的I/II期試驗出現曙光
ESMO 2022丨雙特異性抗體治療卵巢癌,Ubamatamab的I/II期試驗出現曙光根據在2022年ESMO大會上公布的一項I期試驗(NCT03564340)的數據,雙特異性抗體ubamatamab(REGN4018)單葯治療在既往經過大量治療的卵巢癌患者中產生了早期臨床活性,風險-獲益評估結果可接受(摘要號# 523MO)。
David O』malley 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
Ubamatamab是一種靶向CD3與MUC16的雙特異性抗體。該研究是首次在18歲以上複發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原發性腹膜癌或輸卵管癌患者中評估了劑量遞增單藥方案的人體試驗。入組患者接受至少過1線鉑類為基礎的化療,CA-125至少為正常值上限2倍。該試驗採用改良的3+3設計,患者每周靜脈注XX一次劑量0.1 mg~800 mg劑量的ubamatamab。在最初的2次給葯時劑量逐步增加,以降低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的風險。試驗的主要終點是安全性和葯代動力學。次要終點包括基於RECIST v1.1標準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進行初步療效評估。
研究設計
入組患者(n=78)的中位年齡為61歲(範圍31-80),既往治療線數的中位數為4.5(範圍1-17)。腫瘤組織學類型包括高級別漿液癌(91%)、透明細胞癌(2.6%)、高級別XX內膜樣癌(1.3%)、低級別漿液癌(1.3%)和其他(3.8%)。基線時血清CA-125中位數為709 U/mL(範圍為107-10,000)。33%的患者有內臟轉移,58%的患者免疫組化(IHC)顯示≥75%細胞具有PS2+染色強度。
基線特徵
療效數據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至少1劑≥20 mg ubamatamab的患者(n=42)的ORR為14.3%,疾病控制率(DCR)為57.1%。此外,23.8%的患者發生CA-125反應。
其他數據顯示,接受≥20 mg劑量的內臟轉移患者(n=29)的ORR為20.7%,疾病控制率為72.4%,CA-125應答率為31.0%。在PS2+ IHC≥75%的患者(n=13)中,ORR、DCR和CA-125應答率分別為30.8%、61.5%和46.2%。
在接受≥20 mg劑量方案並確認疾病緩解的人群中,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2.2個月。
20 mg~800 mg劑量方案的臨床活性
安全性
在接受任何劑量方案治療的患者中,所有78例患者都經歷了至少1種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TEAE),其中65.4%的患者發生1種≥3級的TEAE。TEAE導致3例患者死亡。
雖然74.4%的患者經歷了1/2級CRS,但沒有報道≥3級CRS病例。1例患者出現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綜合征。
87.2%的患者出現全級別TEAE伴有疼痛,包括腹痛(74.4%)、背痛(37.2%)和非心源性胸痛(17.9%)。23.1%的患者發生了伴有疼痛的≥3級TEAE,包括腹痛(20.5%)、背痛(7.7%)和非心源性胸痛(1.3%)。
其他值得注意的全級別TEAE包括貧血(51.3%)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12.8%)。≥3級貧血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發生率分別為24.4%和7.7%。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報告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婦產科教授David O』malley指出,I期試驗的數據支持對ubamatamab的進一步研究。該研究的II期劑量範圍研究(NCT03564340)依然開放,正在評估ubamatamab單葯或聯合cemiplimab的方案。此外,研究探索了皮下注XXubamatamab劑量遞增給葯以減輕CRS。
▎參考文獻
van Nieuwenhuysen E, O』Malley DM, O』Cearbhaill RE, et al. Ubamatamab (REGN4018, MUC16xCD3 bispecific antibody)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Phase 1 dose-escalation analysis. Ann Oncol. 2022;33(suppl 7):S784. doi:10.1016/j.annonc.2022.0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