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醫案—阿膠類方治療消化道出血(重度貧血醫案)
半個月前,患者T某,同事母親,古稀之年,反覆黑便多年。多年來反覆解黑色大便,同事(內科醫師)自稱反覆于消化科住院,考慮消化性潰瘍,期間化驗血紅蛋白58g/L,提示重度貧血,給予病重通知,止血護胃等治療穩定后出院,出院后仍反覆黑便,血紅蛋白始終未見提升,病人疲勞乏力,心慌心悸,惶惶不可終日。
刻診:老年女性,膚色蒼白,煩躁不安,訴心慌明顯,頭暈時作,失眠多夢,口乾口渴,每晚睡前需大量飲水,小便頻數,口服諸多補血,安神中成藥,未見改善。舌紅無苔,脈來細數。
傷寒論雲「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又兼小便不利,故首診考慮陰虛火旺為主,給予黃連阿膠湯合豬苓湯合方:
雞子黃兩枚自備(另囑特殊服用方法)。
7劑。
二診:服上藥后失眠多夢改善,口渴口乾好轉,未解黑便,小便不利未見改善,舌脈俱同前,仍感心慌明顯。
心主神志,心主血脈,長期便血,血少不足以養心,故見失眠多夢煩躁不安,同時又見心慌心悸,此貧血所致心動過速,雖無「脈結代」,仍可考慮炙甘草湯主之:
生曬參,茯苓。
至今葯未服完,其子微信反饋,一切良好,心慌,口乾口渴,黑便等諸症逐漸改善。
思考:當今隨著醫學精密化深入發展,學科分類越來越細,如果一個病人同時身患多種疾病,只得請各個科室協同會診用藥,如此一來,很多慢XX老年患者,常年服用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口服藥,這些葯一次口服一大把,會不會互相發生反應,不得而知,但是不良反應諸如乏力,納差,口乾口渴,失眠多夢等,顯而易見是有的。
消化性出血,重度貧血,心慌心悸,入院后,病重通知,涉及到消化科、血液科、心血管內科等多科室用藥和會診,但是反覆多次住院,仍未能止血和緩解癥狀,為何中藥能取效?
黃連阿膠湯主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卧;邪火內攻,熱傷陰血,下利膿血。
《古方選注》:芩、連,瀉心也; 阿膠 、 雞子黃 ,養陰也;各舉一味以名其湯者,當相須為用也。少陰病煩,是君火熱化為陰煩,非陽煩也,芩、連之所不能治,當與 阿膠 、 雞子 黃交合心腎,以除少陰之熱。雞子黃色赤,入通於心,補離中之氣;阿膠色黑,入通於腎,補坎中之精。第四者沉陰滑利,恐不能留戀中焦,故再佐 芍藥 之酸澀,從中收陰,而後清熱止煩之功得建。
炙甘草湯世人皆知為心動悸而設,徐靈胎盛讚歷來補血諸方,無出其右,本案方中阿膠滋陰補血止血是關鍵。
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1錄柯琴:「仲景于脈弱者,用 芍藥 以滋陰, 桂枝 以通血,甚則加 人蔘 以生脈;未有 地黃 、 麥冬 者,豈以傷寒之法,義重護陽乎?抑陰無驟補之法與?此以心虛脈代結,用 生地 為君, 麥冬 為臣,峻補真陰,開後學滋陰之路。地黃、麥冬味雖甘而氣大寒,非發陳蕃莠之品,必得 人蔘 、 桂枝 以通脈, 生薑 、 大棗 以和營, 阿膠 補血, 酸棗 安神, 甘草 之緩不使速下, 清酒 之猛捷于上行,內外調和,悸可寧而脈可復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則氣不峻,此虛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黃 、 麥冬得酒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