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希望研發新葯治肝癌,他的學生錢其軍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頭條創作挑戰賽#
吳孟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他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醫學界獲此殊榮的區區幾位科學家之一。
他還是作者的領導和老師,無數次為作者及同學們授業及解惑。為撰寫《吳孟超傳》,作者也曾多次採訪他,聽他親自講述自己的故事。
今年是吳孟超誕辰100周年,分享他生命中的若干細節,借以追憶緬懷,也期待給讀者以啟迪——
吳孟超提出「肝癌規範化治療」的理念后,常常走到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走到錢其軍的實驗室來看看。他覺得,很多患者的希望,應該在這裡。
錢其軍1994年來此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成為這所醫院腫瘤免疫及基因中心的副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和他的潛力都已令人矚目。
他生於1964年9月,浙江嵊州人,1982年考上廣州第一軍醫大學軍醫系,畢業後分配到蘭州一所部隊醫院做住院醫師。1990年他考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時,他的導師言其碩士論文「已達到博士水平」。此後大學決定讓他延長一年讀博士學位。這期間正是美國興起基因治療的時期,錢其軍感覺基因治療應該是一項革命性的新技術,是人類有望治愈幾乎所有疾病的「美麗夢想」,由此對基因治療極感興趣。獲博士學位后,來吳孟超這裡做博士后,導師吳孟超特別支持他從事基因治療方面的研究,他便下決心往這領域走。
錢其軍
何謂基因治療?有關研究者認為,如果與通常的療法做個比較,二者的不同就在於:通常對疾病的治療針對的是因基因異常而導致的各種癥狀,基因治療針對的則是疾病的根源,即異常的基因本身。基因治療的方法,是將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療作用的基因,通過一定方式導入人體靶細胞,以糾正基因的缺陷或發揮治療作用,從而達到治病目的。
錢其軍投入基因治療研究后,又看到美國有人提出病毒治療腫瘤的新理念。錢其軍受到啟發也投入相關研究,此後提出了「腫瘤基因-病毒治療」的新策略,這個策略結合了腫瘤基因治療與病毒治療的雙重優勢。
兩年來,他的此項研究經歷風風雨雨,還有很多基礎問題沒有解決。按錢其軍的說法,如載體體內的轉染率靶向性、載體與人體免疫反應、過量表達的治療蛋白的免疫反應、基因表達的調節、載體的染色體整合問題等等,這些基礎問題沒有解決,是無法期望基因治療臨床研究能取得重大進展的。
1998年7月,錢其軍來到香港,與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系主任岑信棠合作成立了一個基因治療中心,在此開展腫瘤基因-病毒治療研究。錢其軍在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系任副研究員,同時仍是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腫瘤免疫及基因中心副教授。這也是「啞鈴模式」的又一個存在方式。
香港大學的前身是香港西醫書院,有研究醫學的悠久歷史。在亞洲的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一直名列前茅,在不少科研領域也有其所長。錢其軍在此圍繞腫瘤基因—病毒治療的新策略,大規模改造了溶瘤增殖腺病毒載體系統並篩選了抗癌基因。經一系列努力,終於研製了兩種攜帶抗癌基因的新型腫瘤增殖病毒,由於該病毒僅在腫瘤細胞內特異性增殖及複製,能極大地提高抗癌基因在腫瘤內的表達量,因而有效克服了傳統腫瘤基因治療的缺陷。在體內外實驗證明:腫瘤基因-病毒治療這一新策略的療效明顯優於單一的基因治療與病毒治療。錢其軍在國際上率先倡導這一療法,成為該領域的先行者之一。
再說錢其軍在香港大學從事腫瘤基因-病毒治療研究歷時四年,于2002年回到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任病毒治療實驗室主任。第二年,錢其軍提出要轉業去地方。
「當時我覺得,如果吳老退休,我在醫院里做科研,是很不容易的。科研不同於臨床,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做不出東西來。這時候領導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我是做科研的,更適合到中科院或者國外去。」錢其軍這樣說。
當時,學校和醫院里都風傳吳孟超要退休了,甚至接替吳孟超來任院長的是誰,也傳得有名有姓。這年吳孟超81歲,以如此高齡仍在擔任院長,似乎也是個問題。
吳孟超是捨不得錢其軍走的,曾與他談話,最終同意他走。為什麼會同意?錢其軍說:「當時吳老也覺得自己要退休了。」
後來,吳孟超沒有退休,仍在擔任院長,傳說中的新院長也沒有來上任。接下來的情況是,吳孟超把錢其軍再請回來主持病毒治療實驗室的工作,於是,錢其軍成為這裡唯一「不穿軍裝的科主任」。
2004年後,錢其軍基於自己提出的腫瘤基因—病毒治療新策略,開發的藥物SG600-P53已完成臨床前所有研究,將XX臨床試驗,並在此基礎上研發了一種腺病毒生產純化平台,為國內上百家單位提供了腺病毒技術支持。接著,又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並建立全長抗體基因治療新策略,圍繞這一策略又開展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研究,併產生了重要成果(容后敘述)。
錢其軍這段經歷,依稀可見,如果沒有這種醫療與科研並重的肝膽外科醫院,是不容易在這個領域彙集多種科研人才的。即使有了這樣的醫院,如果沒有吳孟超,人才也可能流失。2004年,82歲的吳孟超,雖然還沒有退休,但總有退休之日,無論他繼續任院長還是退休,這裡都存在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2004年後,錢其軍主持了「高效表達新生血管抑制因子的基因—病毒系統」的研究,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的項目。他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全抗體基因治療的新策略,併為解決抗體價格昂貴及生產工藝複雜困難等一系列阻礙抗體治療推廣的問題,拓出了新路。
在他主持的研究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的重大專項分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分項目等。
他成功地研製了三類針對腫瘤細胞特異性增殖的基因—病毒系統的技術平台,並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他先後獲專利授權7項,其中我國發明專利6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2011年,他研發的兩項免疫細胞治療腫瘤藥物已XX臨床治療試驗,同年12月獲臨床應用正式批文。
(摘選自作者與王宏甲老師合作撰寫的《吳孟超傳》華文出版社2012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