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折耳根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貴州人
吃了這麼多年的折耳根
我竟不知道折耳根的花語是什麼?
前不久,偶然讀到折耳根的花語,有一種共鳴,有一種懷念的感覺。
折耳根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健胃消食,好處眾多。
但一提起折耳根(或者說魚腥草),大多數人是避之不及的,讓人聞風喪膽。
因為折耳根吃起來有種死魚在嘴裡爆炸的滋味,堪稱植物界的臭豆腐,無數人直呼受不了!
而在西南人的眼中,這簡直是難得的美味。那為什麼西南的人們喜歡吃折耳根呢?
u0026gt;u0026gt;u0026gt;治病
早在古時候,折耳根就廣泛分佈于西南地區,王十朋就詠折耳根:十九年間膽厭嘗,盤羞野菜當含香。春風又長新芽甲,好擷青青薦越王。傳說勾踐就是靠它度過了大飢荒。
後來,人們就發現折耳根可以治病,就比如:痔瘡、肺癰、脾胃積熱等,因此折耳根就得以XX西南人的口中。
關於魚腥草還有個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貧困的村子里,有對不孝夫妻時常虐待雙目失明的老母親。
有一次,老人得了重病,夫妻倆不僅不給母親治病,還怪老人裝病。
鄰居看不下去了,就送來一條魚讓他們給久病不愈的母親補補身子,夫妻倆表面上應許著,背地裡卻瞞著老人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
由於怕鄰居再來看母親時醜事曝光,男人便到山坡上采來了一種有魚腥味的野菜煮了湯,騙母親說是魚湯,讓母親喝。
善良的母親信以為真,喝了一碗又一碗,不料,竟把病喝好了。
後來,這事還是傳了出去,人們在紛紛譴責這對不孝夫妻的同時,也知曉了這野菜的藥性,也由此喚為「魚腥草」。
u0026gt;u0026gt;u0026gt; 充饑
到了明末清初,戰亂加災荒,沒有吃的,由於折耳根在貧瘠的土壤里也能生長,人們就吃折耳根度日,所以折耳根就成為了西南人」口中的救世主」,救了很多西南人的命。
後來吃折耳根就成為了傳統,代代相傳。
不知道是不是遺傳,我從小就喜歡吃折耳根,饞了就跑到地里、田裡刨,回到家,洗乾淨,長長的、白白的折耳根就映入眼帘,一節一節的,就像一根根白色的長蟲。
幾個小夥伴一起挖時,還會比比看誰挖的折耳根最完整、最長,賭注就是一句:算你厲害!
每逢村裡有酒席,涼拌折耳根那是必不可少的,三四厘米的小長條遇上自家腌制的酸菜,和細長的海帶絲一起攪拌,再放入醬油、蒜瓣、醋、辣椒一起搖滾,最後撒上蔥花,光是看上一眼,就讓人垂涎欲滴。
夾上一筷子放入口中,淡淡的香味夾雜酸爽充滿唇齒之間,別提有多滿足了。
u0026gt;u0026gt;u0026gt; 花語
其實折耳根的寓意還是很美好的,它的花語是:脈動。
可別想歪,不是你喝的那個脈動。
傳說凡是受到折耳根花祝福的人,一生具有上進心,鮮有平淡之人。
雖然折耳根的名聲不怎麼好,但它的寓意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