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心聲:我是李培瑜,是一名基層老中醫
聚焦健康中國 專訪(第一健康報道北京 採訪周述峰 撰稿郝健一)
仁者心聲:
我是李培瑜,是一名基層醫生,自幼受中醫藥文化的熏陶,1964年跟師學中醫,1966年學中西醫,因對中醫藥的熱愛,逐步開始研發傳統中藥。我們的技術是師傳,我是第六代傳承人,在跟師父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的風采和病人痊愈后的感激之情,這些都給我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醫術的精與醫德的誠,都是我不斷學習和努力追尋的目標。大醫精誠,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我走好中醫路、做好中醫人的里程碑。我深知祖國醫學博大精深,我不會辜負祖輩們的期望,我會秉承前輩們的事業,傳承好中醫專業知識,服務於人民,讓中醫薪火世代傳承。(選自當代名醫)
1:14
/1:14
11月19日,第一健康報道電話採訪了呂橋鎮乾港村衛生所老中醫李培瑜。
第一健康報道:
李老師好,您是第一健康報道遴選的第一批【健康宣傳大使】。獲選后,您在健康傳播特別是中醫藥方面做了哪些推廣工作?
李培瑜:
我們當醫生的,隨時隨地的宣傳中醫藥的種種好處和療效,因為中醫藥是國粹,也是國寶,是我們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國寶嘛。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的健康狀態越來越好,長壽者越來越多,這都說明中醫藥知識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在人們的日常養生調理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中醫藥知識是一個一個能量體,較好的掌握吸納就會把國人的健康體魄給充盈起來。在我出席的各種活動會議場合,人們請我看病,我首先把宣傳做到位,告訴他們中醫不僅能治好你的病,還能讓你身心強大起來。在我幾百名患者朋友中,通過他們的傳遞,既看好了病也普及了中醫藥知識。
第一健康報道:
您是新中國的同齡人,又是最早以師承方式接受中醫,后又續讀中醫本科,中醫理論體系紮實,還有幾十年的臨床經驗,您認為中醫走到今天,在預防疾病方面如何能夠順應時代發展保護好人民健康?
李培瑜:
保護人民的健康,在我這裡就是看好病,特別是癌症。說到這裡大家都很怕,無論有沒有都是談癌色變。其實,中醫治療挺簡單的,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對待惡性腫瘤預防為主,防重於治,把它消滅在中早期,就沒事了。
中醫來說,所有的腫瘤都是痰瘀、氣瘀、血瘀等造成的,打通人體的十二經脈氣血暢通了,這就是中醫的理論嘛。用中醫的系統理論思維,把早期癌症消滅在萌芽當中,大部分癌症用中藥消滅,患者都能夠恢復到健康狀態。
【談話小結: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幾十年的臨床經驗,老中醫李培瑜在治療癌症方面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扶正培本防控腫瘤技術特點就是扶助正氣,培植本源的治療法則。主要是調節人體陰陽,氣血、津液或臟腑功能的不平衡、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消除各種虛弱證候,達到強壯身體祛除病邪之目的。從現代醫學上來看,能夠改善微循環,軟化血管,促進新陳代謝,活化細胞,平衡內分泌,改善組織營養的狀態,快速將阻滯在人體內的病理代謝產物,通過皮膚,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XX系統,排出體外,最終增強和改善人體的免疫系統的功能,達到抗癌的作用,消滅癌細胞,促進身體的恢復。】
第一健康報道:
看中醫時,人們有這樣的體驗。老大夫都叮囑,按照時辰吃藥。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吃中藥也需要快速便捷,一付付草藥按照老法子熬制已經不適合年輕一代。從草本種植再到製成中藥飲片再到開出一劑劑方子,完全是大自然的造化。如果按照時辰吃藥,是否就能最大發揮藥效,迅速解決疾病?
李培瑜:
這個問題呢,簡單的說,年輕人要對中醫藥認知了解,煎藥有講究,喝中藥也有講究。老中醫都是這樣認知的:中藥的種類繁多,成分比較複雜,煎煮方法也不盡相同。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應採取不同的煎煮方法,遵循傳統煎煮工藝提高療效。
中藥的特殊煎法,歸納起來包括有先煎、後下、另煎、包煎、溶化、沖服等不同的煎煮法。所謂按照時辰喝葯中醫認為,用藥不僅要對症,還要得法。只有根據時辰規律服用藥物,才能發揮其最大藥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說,上午宜服補陽葯,因為清晨人體陽氣開始生長,正午時分陽氣隆盛,入夜則陽氣內斂。由於上午正是陽長陰消的時刻,陽虛者此時服用補陽葯最合適。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好經驗。當然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中藥的煎法和用法也要有所改革,在保障藥理藥效的前提下去適應現代生活。
第一健康報道:
我了解到您攻克了許多醫療難題,特別在癌症的治療方面,人民政協網曾有過介紹。您認為中醫藥治療癌症有什麼獨特之處?
李培瑜:
中醫的獨特之處第一見效快,第二價錢不高,第三對人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第四個來說痊愈后不複發。這些是當今世界醫學上獨有的。所以說中醫藥是我國的國寶啊。
人民政協網在介紹我的文章說:「中醫藥腫瘤專家李培瑜認為,惡性腫瘤是人身體失控內分泌失調經絡瘀阻形成,癌症死亡是有神經嚴重受毒損害造成,現在我研究成功;用於防癌,抗癌,消滅早期,各種惡性腫瘤手術後防複發,抗治晚期擴散轉移的癌症,收到完美的效果,如;赤金坤順丸,赤金再造丹,赤金再造還魂丹,經50多年的臨床救治患者上萬人,申請了專利,防治癌症患者。」
現在對癌症病因醫學界尚未完全明了,治療方法雖然不斷增多但基本都離不開兩個方面,即用手術、放化療等清除病灶,再用中藥、免疫療法來改變機體內環境,增強抵抗力。這些醫療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收效甚微,以至於有「十個癌九個埋」的說法。 癌症是絕症嗎?不是的,癌症可防,可查,可消滅早期,使用中醫藥可預防各種惡性腫瘤手術后的複發可抗治晚期擴散轉移。
人民政協網截圖
說實在的,我這來看病的大部分都是晚期擴散轉移,醫院呢,就說給麻醉,杜冷丁,就說他們拿這葯回來以後,你頂頂嘛,你就說,等死,轉移率呢,在我看來還挺高啊,當然沒有100%。
第一健康報道:
我國農村向來都是醫療資源薄弱地區,作為醫療資源的重要補充,您所在的河北省黃驊市呂橋鎮乾港村衛生所是什麼情況?合規的個體行醫,老百姓歡迎嗎?信任嗎?
李培瑜:
這個是不錯的。都是十里八鄉的老百姓來看病,中醫療法,中藥治療,頭疼腦熱的在這裡很快得到解決,老百姓歡迎。比如穴位呀,隔壓呀,針灸啊,按摩呀,點穴呀,經絡什麼是的,這個通暢啊。各方面來說,這個效果呢,還是非常好的。群眾的呼聲也是比較不錯的。
採訪後記:
老中醫李培瑜的話音帶著河北農村的鄉土味,淳樸的如一位老家人與你打電話,娓娓道來幾十年在鄉村給基層老百姓看病的經歷的故事。
總結幾十年的從醫經歷,老中醫李培瑜說:「從1971年代開始到2019年12月底截止,共為當地群眾免費治病、免費發放藥品累計44萬元。我讓他們高興,他也讓我高興,就互相幫助,都是父老鄉親嘛。」
樸實的人說話不帶拐彎。
我國鄉村缺醫少葯是不變的事實,做為國家普惠醫療的補充,鄉村衛生所填補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特別在治療疑難雜症治愈癌症等方面,李培瑜用純中藥的土辦法,讓老百姓花最少的錢看病救治乃至挽救生命,這是難得的仁者之心,醫者之道,也只有在基層才能做到。
策劃:餘力
統籌:張小慧
撰稿:郝健一
採訪/視頻:周述峰
文案資料:康梅
技術:段秀東
編審:秋時雨
製作:第一健康報道編輯部
(責編 秋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