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與每年近百萬死產有關
根據第一項全球研究,每年近 100 萬例死產可歸因於空氣污染。幾乎一半的死產可能與接 PM2.5 污染顆粒有關。
該研究覆蓋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 137 個國家,其中 98% 的死產都發生在這些國家。
死產對母親及其家人影響很嚴重,因此預防死產可促進婦女的健康和平等。
2018 年首次在胎盤中被檢測到空氣中污染的顆粒,發現污染空氣與流產、早產、低出生體重和大腦發育障礙的增加密切相關。後來研究發現胎兒的肺部和大腦中也發現空氣污染顆粒。
污染空氣會增加死產的風險,但是具體數字並不清楚。該研究是第一個評估胎兒死亡人數的研究,該項研究納入了 45,000 多例死產和活產數據。
該研究納入 1998 年至 2016 年間來自 54 個中低收入國家 (LMIC) 的死產和空氣污染數據,如巴基斯坦、印度和奈及利亞,用於估計 137 個 LMIC 國家中因接觸 PM2.5 而導致的死產數量,同時考慮到污染空氣對大齡母親的影響更大這一事實。
最終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一期。
該研究中幾乎所有母親都接觸 PM2.5 污染,其水平高於WHO 目前的每立方米 5 微克 (μg/m3) 指導水平。2015 年在研國家記錄了 209 萬死產,其中 950,000 例 (45%) 歸因於 5 微克/立方米以上的暴露水平。
2021 年,世衛組織的 PM2.5 指南為 10 微克/立方米,研究中 99% 的母親暴露在更高水平的污染空氣。研究發現,這與 830,000 例死產有關,占總數的 40%。巴基斯坦、印度、奈及利亞和中國,PM2.5 污染造成的死產比例特別高。總體而言,研究人員發現,PM2.5 每增加約 10 微克/立方米死產風險增加 11%。
死產總數從 2010 年的 231 萬下降到 2019 年的 193 萬。研究人員表示,中國等一些國家的空氣污染減少可能是造成這一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已頒布環境保護政策,這些保護環境政策可以防止死產。此外,空氣污染的個人防護措施有關,如戴口罩、安裝空氣凈化器、空氣污染時避免外出,也可以保護易受傷害的孕婦。
據估計空氣污染降低到 10 微克/立方米的水平,每年可以防止 710,000 例死產。
空氣污染是導致全球死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空氣污染導致死產原因尚不清楚。研究人員表示,污染顆粒可穿過胎盤的造成胚胎不可逆的損傷,也可能傷害胎盤本身。空氣污染還可能限制母親身體將氧氣傳遞給胎兒的能力。
雖然全球死產數量正在下降,但在接受評估的 LMIC 國家中,大約一半的死產數量沒有減少。研究人員指出,死產率的下降速度低於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下降速度。
via: https://www.pifu.info/2022/11/blog-post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