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生理學無法解釋的問題之三——器官為何與主動脈連接呈90°?
如下圖所示,所有掛在主動脈上的內臟都呈90度,就向量分析的觀點,90度剛好沒有分量。所以依照流量理論而言,主動脈的血應該不會流到器官,所有的器官也都不會有血。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腎臟、脾臟、胰臟、肝臟都還活著呢?這些器官通通都呈90度與主動脈相連,連肺也呈90度,我們怎麼可能活著呢?
人體器官與主動脈位置圖
我們在水管模擬實驗中發現,器官要通過一段分支管連接到主動脈,共振才會發生,且此分支管一定要是硬管,並且有特定長度,太長太短皆不可。
例如在我們模擬腎的實驗中發現,硬管約10公分最好,在解剖腎動脈的實驗上結果也差不多,顯然此段硬管有幾何上的意義。
腎與主動脈關係圖
事實上所有器官均是通過一段硬管掛在主動脈上的。依照傳統流量理論,若只是將血液送到器官,器官應像蝸牛一樣,掛在主動脈上(越近越好〉,且斜著順流出去, 而分支管越軟越好。
但現在(解剖上)卻是通過一段分支管,而且是90度,接到主動脈上的。試想,水管應是直直流下最容易送水, —段呈90度的水管里的水豈不是很不容易流過去?
共振
但是,如果以共振理論來解釋就很容易了解。此段分支管比兩邊的主動脈與器官都硬,因為器官與主動脈間需要這個特別的幾何結構發揮濾波的功用,共振才能發生,如此肝才會是第1諧波,腎才是第2諧波......這些個別經絡的單頻共振與主動脈本身的全頻譜共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