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來了個關於血的利好
似乎來了個關於血的利好
著名的醫學期刊《柳葉刀》,是來源於放血療法的主要工具,西方几百年前由理髮師給做這手術,患者手握紅白條紋小木棍,白色代表繃帶紅藍色代表血管血液……
我國當然也有放血療法,主要用螞蝗。但中國古代的醫生稍微靠譜,專業的一般當官,叫大夫和郎中,業餘的以道士居多,這就不奇怪中醫總講究平衡。
平衡,有放就有收。
「小刀在油燈上燒紅,戳傷口上嗞啦一燙,主角的眉毛像蛇般攪動,能聞著烤肉味兒的時候,血終於止住了,然後靠吃草藥補血……」
電視劇里沒少這麼演,大俠是假的,但這止血補血的橋段真的,直到1921年,北京協和臨床直接輸血才打破。
輸血療法開啟了中國血液事業的新大門。葯可以上山挖,血腸血豆腐可以養豬,輸血的供體求得就比較特殊了。特殊即複雜,這東西挖不得、養不得,主要靠個體供。自願提供就免不得和利益綁定,那空間就大了,有灰有黑,你問問許三觀,尤其是經濟不樂觀的時代,命運不濟的日子,治病救人的好事兒就總背著一群無奈和一堆無賴。直到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無私奉獻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開始,到2004年《關於印發非法采供血液和單采血漿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擺脫利益的綁定,愛恨情仇就剩愛,演不了武俠了。
無償獻血,就得自願,有些愛不能重來。這三年,臨床日常血液需求疊加治療性新冠康復者血漿需求-需求增量;而大家主動被動減少出行和聚集-獻血供體驟減,本不富裕的庫存雪上加霜。
通常情況下,「獻出的全血一般要常規檢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 HIV,還要檢測梅毒螺旋體 (導致梅毒)等細菌和西尼羅河和寨卡病毒等病毒。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病原體,例如朊病毒(導致瘋牛病)、愛潑斯坦-巴爾病毒(導致單核細胞增多症)、巨細胞病毒(導致出生缺陷)、細小病毒 B19(導致皮疹、發燒和貧血) 、埃博拉病毒、登革熱病毒、基孔肯亞病毒和冠狀病毒如 SARS-CoV-1、MERS-CoV 和 SARS-CoV-2 沒有列入常規檢測清單。」 現在,又多了個COVID-19,不管怎麼說,成本又增加了。可據統計,「每三秒鐘,世界上就會有人輸入陌生人的血液。」作為人口大國的我們,自然也緊張的很。
現在正張羅著擴大內需。「需求」這東西,有些容易被抑制,比如一想到理髮店門前的小彩燈代表著能放血,這個內需就可以被我抑制了,因為不想讓Tony老師幫我看病。可剛性的需求一直都有,尋求比較簡單的邏輯,就可以主要看供給了。
12月17日,根據當前防控政策,為指導血站進一步做好無償獻血工作,兩部門印發了《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
按照血製品的邏輯,現在,有誰,努努力,研究看看是不是源頭活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