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腫瘤患者的自白:對抗惡性腫瘤,它才是抗癌良藥
我國平均每天有超過1.11萬人被診斷為新發癌症[1] 。有人確診時正值花樣年華,有人在知命之年與癌症不期而遇;有人因為偏離原有生活軌跡而感到沮喪,有人因為治療的疼痛和副作用倍感絕望。
但是卻有很多同樣罹患癌症的人,在抗癌征程中不屈不撓,與癌共存,成為真正的生命強者。覓健採訪了兩位與癌共存多年、創造了抗癌奇跡的患者,發現他們身上有著神奇的共通點。今天,科普君將帶著大家一起,聽聽他們的抗癌故事。
故事一
「從沒想過放棄,家人和醫生給了我最大的支持」
十七歲的年紀,本該在青蔥校園裡和三五好友結伴學習,可他卻不得不從十七歲開始便踏上了一條與癌症反覆抗爭的路。十四年前,十七歲的宋偉在還是一個普通的東北農村的初中生,每天規律地上下學,回到家爸媽開始洗菜切肉,而他則忙著扒蒜搗亂。那時候,偉在的生活平凡而幸福,然而,病魔卻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2009年4月,偉在開始感覺到頭痛。「誰還沒個頭痛腦熱的時候!」 像很多人不以為然的那樣,偉仔和家人都覺得可能是感冒了、沒休息好,只到藥店買一些葯去對付著,期待著過幾天就好了。然而很快大家就發現這並不管用,反覆的太陽穴緊繃、頭痛欲裂、腦袋昏沉……一系列癥狀讓偉在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帶他輾轉縣城醫院及市醫院進行檢查,經過頭顱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性診斷,檢查的結果確診腦部惡性腫瘤,需儘快進行手術。
據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腦腫瘤的以30-50歲人群最為多見。「我是整個病房裡年齡最小的,」 在病房裡,十七歲的偉在是這個病房裡最小的一位患者,其他XX的病友們大多是四、五十歲的叔叔阿姨,年幼的偉在在病房裡顯得格格不入。因為年紀小,醫護人員對偉在格外照顧,「醫生還經常給我帶飯吃,每次都打包各種不同菜色,醬肘子,紅燒肉......」醫生和護士的悉心照護,讓偉在多年後想起依舊記憶猶新,倍感溫暖。
腫瘤切除手術順利完成,配合放療化療及藥物等各種治療,腦袋里的腫瘤已經幾乎全部消失殆盡,之後偉在需要做的僅剩定期複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偉在和家人們都特別高興。熬過了提心弔膽的10年複查,就在大家以為一切苦難即將結束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2018年,複查結果顯示,腦瘤又複發了。
2018年8月中旬,偉在和家人來到天津市腫瘤醫院,找到了主治大夫王醫生。王醫生在綜合考慮經濟和患者意向的情況下,建議偉在嘗試單葯安羅替尼。和家人們商量后,偉在決定試一試。這一次破釜沉舟的嘗試中,偉在成功地控制住了病情。偉在服用安羅替尼已經四年有餘,無明顯不適,同時腫瘤進展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更幸運的是偉在加入了「慈善援助項目」,這大大減輕了偉在的經濟負擔。
「東北小村裡的爐子燒得通紅,家人們盤腿坐在炕上,一把瓜子兒嘮嗑喝茶。他們會時不時給我開導,讓我不要有壓力,家人永遠都在,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 這是偉在向我們描述的,讓他感覺到充滿幸福與力量的畫面,「癌症治療的這些年一直有親人的支持和陪伴,才使我有驚無險,一次又一次度過難關,他們是我與病魔鬥爭最有力的護盾。」
「複發了就繼續治療,我沒有想太多」,偉在樂觀地說道,走過十四年的抗癌時光,偉在已不再是當年懵懂的小孩,他成為了一個有著堅強意志與強大勇氣的抗癌戰士,開開心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不要過多思慮,這個就是最好的抗癌神器。
故事二
54歲抗癌鬥士,與癌共存6年
「人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快樂活一天是一天」
今年54歲的陳叔是一位有著近6年抗癌經驗的軟骨肉瘤患者,于2017年確診軟骨肉瘤伴肺部結節轉移。這6年來的抗癌之旅,他經歷了不少坎坷,也總結下了寶貴的經驗。
陳叔家住湖南常德,是一個普通的務農家庭,由於母親確診過肝癌,這讓陳叔對一家人的身體健康都很重視,年年安排體檢,年年體檢正常,但沒想到,不幸還是降臨了。
2017年起,陳叔開始頻繁咳嗽,起初並不當回事,只覺得可能是普通感冒咳嗽,過一段時間自己就好了。直到有一天,陳叔咳出的痰中帶有血漬,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在家人的陪伴下,陳叔來到當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給了陳叔一個晴天霹靂,「當時醫生說,你這個是軟骨肉瘤,已經轉移到肺部了,晚期,建議到湘雅醫院治療。」
「那一瞬間,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自己是家裡的頂樑柱,倒下了家裡人怎麼辦,孩子還沒有成家呢。」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陳叔的聲音有些哽咽。
在湘雅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后,陳叔確診了軟骨肉瘤伴肺部結節轉移。而讓陳叔沒想到的是,確診后的治療才是最磨人的。第一次化療剛剛結束后,陳叔感覺自己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身體乏力,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才緩過來,「那個時候最頭疼的就是每天吃什麼,想法子讓自己吃進去。」
2017-2018年間,陳叔前後打了8次化療,換了3種葯,效果都不理想,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更是讓陳叔一天比一天消瘦。2018年10月,綜合陳叔的病情和治療效果,主治醫生推薦陳叔,改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葯安羅替尼治療。當時安羅替尼剛被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的三線治療,對於陳叔來說,可能是「最後的希望」。
在用藥后,陳叔覺得身體舒服了很多,之前食慾不振的感覺消失了,原本發黃的臉色也慢慢紅潤了起來,人有勁了,心情也跟著好起來。「這個葯我一直用到現在,效果很好,有時候手、腳會起一些皮疹,但藥膏塗幾天後就好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近期的一次複查中,陳叔發現,自己的腫瘤從2.4cm縮小到了1.6cm。「現在食慾好了,什麼都能吃,除了定期到醫院複查,我平常跟正常人一樣生活。」
每天清晨、傍晚,縣城裡的小公園都會有陳叔奔跑的身影,「人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快樂活一天是一天。我現在就想著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趁身體舒服的時候,多做點事情。」陳叔說,這是自己患癌后最大的心理變化,與其每天想著這個病會怎麼樣,不如快樂地過好每一天。現在,陳叔偶爾會在抖音開直播,已經有6000多人關注,每次直播都有近百人守在直播間。陳叔說,跟大家聊聊天,分享自己的抗癌經驗,生活充實讓他覺得過好每一天都是有意義的。
心若向陽,何懼風霜。癌症固然凶險,但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學會直接面對癌症,靠信心和毅力做好長期和腫瘤作鬥爭的準備。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生活態度是每名患者所應持有的有力「武器」。
【1】《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Available online 27 February 2022《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