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現代人找見西醫媽媽后,蛻變成了嬰兒
筆者已經快60歲了,冬天回家見了90多歲的老媽,還經常享受這樣的待遇:天這麼涼,你穿的少了哇?
我說,開車停在樓底下,走上幾步就進樓門,穿多了有啥用?
典型的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
當然,這種情況是媽媽自從撫育嬰幼兒開始就形成的慣性,天性,溫馨無比,珍貴無比。當然,你長大了,也會延續到下一代的替「他們」做主。
這是一個比喻,現實裡面,人長大了,是要經常和媽媽們「理論理論」的,「我都這麼大了,知冷知熱了,您別費心了」。
這個媽媽「權威」的領域,是一個「感覺」的領域。
可是,在「非感覺」的「理智推論與判斷」方面,我們把自己交給了科學,交給了代表科學的西醫媽媽。
西醫媽媽說了,細菌病毒引起的疾病,當然要殺病毒細菌,你看,這就是xxx型號的細菌病毒的「電鏡照片」,這就是它們的基因序列;這就是它們的……所有這些,如同鐵板釘釘,不容置疑!
如此權威,不聽西醫媽媽的話,叫反智了。
這個媽媽也確實了得,可以火眼金睛看進及其微觀境界,比如,給葡萄糖進出細胞的大門長的什麼樣子畫個圖(顏寧的研究成果)。
知道你冷,你熱,知道你需要吃喝多少。
在西醫媽媽面前,偉大的科學家也俯首稱臣,交出了感覺的武器,感覺像「理智」完全舉手投降。甘做襁褓中的嬰兒。
西醫學的哲學基礎來自於西方哲學中的「兩個世界」,「理念世界」是真世界,「感覺和情感世界」是不真實和不可靠的。康德在對理性的批判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排除一切經驗的東西,尋找某種先驗的因素。
「理念世界」是真世界。這個命題現在證明是真的,巨大的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得「心臟移植」手術成為現實。
不過,「『理念世界』是真世界。這個命題現在證明是真的」。這一命題並不能否定「『感覺和感情』世界也是真的」。這一命題。
一個正確道理的對立面也可能是另一個正確道理。
「兩個世界」都是真的。西方哲學論述了「理念世界」的真實性。而東方孔子哲學在論述「人心本善」這一個「感覺和情感」命題的時候,似乎西方人過去不買賬,但是,現今,情況也已經改觀。但是,西方人認為證明的不充分。我們現在國人有很多也已經被西方化了。
中醫學是最有力的、最成功的論證。
和藝術家、軍事家、政治家一樣,好的中醫靠的不是精確的「算計」,而是敏銳的「感覺」。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