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愛
張文木
一
各家有各家的難事,拿出來曬的都是好的,所謂「天生的一對」,如不是電影里的故事,那就是神話。
二
托爾斯泰說的是對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與中醫里苦生津的道理一樣,從生活的苦中熬出的甜,才是靠得住的幸福;而天上掉下來的幸福——比如靠繼承財產或福利中獎等,即使是真的,那也多是脆弱和不可持續的。有相當多的離婚不是不愛,而是苦時熬不下來。
三
經營家庭需要有大愛。人是社會中的人,社會限制了人也保護了人,後者是社會的主要作用,不然它就不能與人類相伴始終。因而,人即使僅僅為自己,那也不能不為社會付出,付出的多少也就成了社會賦予道德高下的標準——歌曲《十五的月亮》表達的就是這個主題。由此,愛也包括了大愛和小愛:大愛為國,小愛為家。將大愛當作人生的事業,小愛就有了歸宿和方向。個體生命和家庭都是實現大愛的載體。
四
包容是一種美德,而失去方向的包容就成了無能和縱容,這樣的「包容」在現實中是無法持久的。家庭矛盾對錯的證明不在於表白的多少或所謂包容力的大小,而在經歷的事情多少。事情,有事才有情。難事經得越多——而不主要是暖話說得越多,而且都挺過來並從中一次次地提升了家庭生活的質量,這時夫妻雙方也就越發不能分離。這時的愛已不是信誓旦旦的表白,而是不言自明的生活習慣;這時夫妻關係便升華為「老伴」。
五
無為是為了有為,人有了大愛就不會拘擬於小愛的得失,不計得失反有收穫。人只能在既定目標下到老了算大賬,不能究細節。家事國事,同出一理。
六
再好的婚姻都有痛點,要是總糾纏它,那就是一片灰暗;再糟的婚姻都有美好的時光,要是多想想它,那就總是戀戀不捨。
七
愛是有哲學的。
當愛失去邊界——比如「大愛無疆」——就很容易就陷入自我否定並轉化為更大的恨。 否定是對對立面的肯定。反者道之動,正是敵人即對立面的存在才規定了愛的存在及其價值。在對立面規定中的人類之愛,只能是階級之愛:階級是愛的邊界。正如中國人對孟晚舟的愛是美國非法拘禁和迫害她的結果一樣,敵人越殘酷,愛的價值就越顯現,這裡的愛就包含了鬥爭,有鬥爭才有保護和愛護。鬥爭當然是階級鬥爭——這是愛存在的理性方式。
感情要深,主義要真。非理性即沒有主義的愛,是沒有鬥爭對象的無疆「大愛」,在這裡,敵人就成了愛的對象,結果愛陷入自我否定。而沒有邊界的「大愛無疆」,就成了只有東郭先生才相信的哲學;實行起來,難免會遇到東郭式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