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診斷|錯????畸形的分類、檢查與診斷
錯畸形的診斷主要是通過口腔檢查、模型測量、影像學分析以及生長發育評估等方式,正確判新錯驗畸形的類型、制訂科學的治療方案,從而為錯畸形的治療提供依據並打下良好基礎。
口腔檢查應在牙弓、骨和顱面的長、寬、高三維方向上進行,通過模型測量、排牙試驗了解牙列擁擠情況。X線頭影測量是分析顱面生長發育和錯畸形種類的重要手段,從手腕骨及頸椎骨X線上可評估生長發育的階段和趨勢。
錯畸形的分類Angle錯畸形分類法(Angle classification)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錯驗畸形分類方法。Angle 認為,上頜骨固定於顱骨上,位置恆定,上頜第一恆磨牙位於上頜骨的顴弓根之下,其位置相對恆定不易錯位,因此,稱上頜第一恆磨牙為的關鍵。當正中位時,上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於下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溝內,即磨牙關係為中XX係,如果口腔內全部牙齒排列整齊且無錯位,此時稱為正常。
(一) Angle第一類錯——中性錯 (Class Ⅰ,neutroclusion)
上下頜骨及上下牙弓的近、遠中關係正常,磨牙關係為中XX係,即在正中位時,上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於下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溝內。若磨牙為中XX係,但牙列中存在錯位牙,可表現出牙列擁擠、雙牙弓前突、上牙弓前突、前牙深覆蓋、深覆、前牙反、后牙頰舌向錯位等,則稱為第一類錯。
Angle第一類錯——中性錯 (Class Ⅰ,neutroclusion)
(二) Angle第二類錯——遠中錯 (Class Ⅱ,distoclusion)
下牙弓或下頜處於遠中位置,磨牙關係為遠中關係。若下頜後退 1/4 個磨牙或半個前磨牙的距離,即上、下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尖相對時,稱為輕度遠中錯關係。若下頜再後退,以至於上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於下頜第一恆磨牙與第二前磨牙之間,則是完全的遠中錯關係。
第二類,第一分類(Class Ⅱ,division 1):磨牙為遠中錯關係,上頜前牙唇向傾斜,表現為前牙深覆蓋、深覆、牙列擁擠和開唇露齒等。
Angle第二類錯——遠中錯 (Class Ⅱ,distoclusion) 第一分類(Class Ⅱ,division 1)
第二類,第二分類(Class Ⅱ,division 2):磨牙為遠中錯關係,上頜前牙舌向傾斜。
Angle第二類錯——遠中錯 (Class Ⅱ,distoclusion) 第二分類(Class Ⅱ,division 2)
(三)Angle第三類錯——近中錯 (Class Ⅲ,mesioclusion )
下牙弓及下頜處於近中位置。若下頜前移 1/4 磨牙或半個前磨牙的距離,即上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尖與下第一恆磨牙遠中頰尖相對,稱為輕度的近中錯關係。若下頜向近中移位1/2個磨牙或1個前磨牙的距離,以至於上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在下第一、第二恆磨牙之間,則是完全的近中錯關係。
Angle第三類錯——近中錯 (Class Ⅲ,mesioclusion )
診斷手段和方法
基本情況:
基本資料、主訴、全身病史、口腔病史、先天因素及遺傳史、心理狀態等。
臨床檢查:
①軟組織檢查
• 唇頰系帶檢查系帶形態及附著的位置。若發現有粗厚的上唇系帶附著于上中切牙間,牽動上唇系帶時,上頜切牙乳突發白,可認為上頜中切牙間隙是由上唇系帶粗大或附著過低所致。但要排除側切牙、尖牙萌出前正常的中切牙間隙,該間隙可自行關閉。下唇系帶通常附著寬,會對遊離齦和附著齦產生強大的拉力,進而可導致混合牙列期下頜前牙區牙齦退縮。
• 齦炎是正畸兒童常見的牙周病,牙排列不齊可加重齦炎。長期服用抗癲癇類藥物如苯妥英鈉,可引起牙齦增生或纖維樣變,需行手術切除后才能做正畸治療。成人齦炎患者在正畸治療前必須先行牙周治療。
② 牙列檢查
根據牙齒萌出的生理學知識和X線牙片上牙根鈣化程度,可預測牙齒萌出時間。一般來說,牙冠形成后牙開始萌出。當牙根形成1/2以上時,牙冠穿破牙槽嵴;牙根基本形成而根尖孔尚未完全閉合時,牙齒可萌出到咬合面。
女孩牙齒髮育比男孩早,且下頜的發育早於上頜,恆牙列正常萌出的順序:上頜一般為6、1、2、4、5、3、7 或者 6、1、2、4、3、5、7 ;下頜一般為6、1、2、3、4、5、7或者6、1、2、4、3、5、7,上頜尖牙和第二前磨牙常常同時萌出。牙萌出順序異常,常造成錯。
檢查牙齒的數目時,不僅要了解已萌出的牙齒,還應注意頜骨內正在發育或未發育的牙齒。應拍攝全口牙位曲面斷層片,特別注意牙齒有無先天缺失。此外,多生牙,即超過正常數目的牙,也應引起注意。
牙齒的錯位:因牙胚位置異常引起錯位的牙齒常見的有:上頜尖牙、下頜第三磨牙、上頜切牙及下頜側切牙;常見的外傷性錯位牙為上頜中切牙,此類患者多有乳切牙外傷史。此外,牙齒也有異位萌出,常見3與4交換位置。
③牙弓檢查
牙弓形態根據上切牙切緣向遠中轉位的情況,可分為方圓形、橢圓形及尖圓形,多數人為橢圓形。
牙弓的對稱性:檢查牙弓左右兩側寬度發育是否對稱,牙弓的牙列中線與骨性中線是否一致,以及牙弓左右兩側相對應牙齒的近遠中位置是否對稱。
齶蓋高度:齶中縫與平面之間的垂線。齶蓋高拱是上頜牙槽骨狹窄的主要特徵,經常出現在慢性口呼吸、佝僂病和有吮指習慣的病例中。
④的檢查
前 牙
• 覆 蓋:
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後距離超過3mm以上者,稱為深覆蓋,分為3度:
Ⅰ度深覆蓋:覆蓋為3~5mm;
Ⅱ度深覆蓋:覆蓋為5~8mm;
Ⅲ度深覆蓋:覆蓋為8mm以上。
反覆蓋時,下前牙切端位於上前牙切端之唇側,常在嚴重的下頜前突、前牙反時呈現。
• 覆 :
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牙冠超過1/3者稱為深覆,分為3度:
Ⅰ度深覆: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牙冠超過1/3而不足1/2者;
Ⅱ度深覆: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牙冠超過1/2而不足2/3者;
Ⅲ度深覆: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牙冠超過2/3者。
• 前牙開:
上下前牙切端間無覆關係,垂直向呈現間隙者為前牙開,分為3度:
Ⅰ度開: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間隙在3mm以內;
Ⅱ度開: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間隙在3~5mm;
Ⅲ度開: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間隙在5mm以上。
后 牙
當正中位時,上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於下頜第一恆磨牙的近中頰溝內,即磨牙關係為中XX係(具體參見錯畸形的分類)。
曲 線
下頜牙列的縱曲線為連接下頜切牙的切緣、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頰尖及磨牙的近遠中頰尖的連線。該連線從前向後是一條凹向上的曲線,稱為Spee曲線。該曲線曲度是指牙弓面最低點到下頜切牙切端與雙側最後一個下頜磨牙牙尖構成的平面的距離。正常人Spee曲線曲度均值(2.0+0.7)mm。
⑤ 面部檢查
正 面 觀
檢查面部比例是否協調,左、右面部是否對稱,面型及其他面部畸形,唇部閉合程度和唇形態,牙齦牙齒暴露情況等。
側 面 觀
檢查側面突度、深度及下頜斜度、頦部突度、頦唇溝深淺程度、下頜后縮及前伸程度等。
頦 下 頜 關 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