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是中醫重要的節日,背後是中醫人的抗爭與堅持
#大有學問#
3月17日,對中醫界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天被賦予了中醫藥界大團結的意義,稱為「中國國醫節」。
可以說,自國門打開以來,新思潮湧入,中醫藥的存廢之爭就沒有斷過
醫學方面主要是通過建立醫學院與醫院,1906年美英基督教教會創辦協和醫學堂,成為今天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華西醫院同樣源於基督教會在成都創建的幾所醫院
可以說上層人士對西醫的接受程度是十分高的,很快就佔據了上風,成為他們唯一可接受的「科學醫療行為」
在許多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文化學者心裡,以把脈、望舌、草根樹皮入葯、憑借經驗處方的中醫學是腐朽的、落後的、愚昧的存在,與他們的「科學標準」大相庭徑,在中國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中醫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刻不拔除就難受不已。
可以說,民國時期,中醫藥一度處於生死存亡之際1929年2月23日,南京國民黨政府召開了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在這場會議上國民政府通過了留日醫生余雲岫的《廢止中醫以掃除醫事之障礙案》,提案中稱:「舊醫 (對中醫的貶稱) 所用理論, 皆憑空結構, 阻礙科學化。舊醫一日不除, 民眾思想一日不變, 衛生行政不能進展。」,如此重要的會議竟無一位中醫藥人士的參與,便通過。2月26日,《新聞報》率先報道了此事,之後的3月2日,《社會醫報》公布了「廢止中醫案」。
「廢止中醫案」震驚了中醫藥界,引起了軒然XX,好在中醫界的人士是團結的,上海市中醫協會發起召開了上海市醫藥團體聯席會議,邀請中醫界的知名人士共商對策。
3月17日中醫界代表團趕赴南京請願,同時決議將《為請願撤銷禁錮中國醫藥之法令, 屏絕消滅中國醫藥之策略, 以維民族而保民生》的請願書發表在報刊,以取得全國人民的支持。
一時間,中醫界扭成一股繩,反對此議案的呼聲不斷XX,一場關乎中醫命運的抗爭已然形成,在輿論的壓力下,國民政府最終妥協,發表公文「廢除舊醫提案」。
3.17成為了中醫發展史了有著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天,這一天中醫藥人在上海集會抗爭,中醫藥空前的大團結,這便是「國醫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