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健康訓練的體會總結—人體健康的哲學探究序
最近,想把2021年撰寫的人體健康五篇文章合成一個小冊子,需要起一個書名。晚上4點多鍾醒來,突然冒出了一個書名《人體健康的哲學探究》,讓人感懷。
當初,撰寫「論健康」系列文章,起點就是《金春之歌》,目的就是探討個人健康問題,在相互矛盾的、五花八門的各類健康鍛煉養生方法中,尋找一些適合個人的鍛煉方法。
應該講,作為一個不是從事醫學工作的普通人,探討人體健康問題還是十分忐忑的,為此,確定了幾個原則,一是寫給自己,自己關心什麼內容就探討什麼,不怕別人笑話,不在乎別人是否看懂,只要個人有收穫就行,這樣做的效果是個人放下了許多思想包袱,放飛了自己;二是講實話,說出個人的真實感受,不怕錯,但知道錯誤后堅決改正。於是,在整個的撰寫過程中,通常是自己平靜看著屏幕,文字慢慢的從指間流出,不需要圖表,不需要資料,盡量展現個人最真實的想法;三是根據事實、醫學成果以及最基本的原理,進行論證、說明,甚至是推測。 其中,用的最多的達爾文的進化論,五年貝格爾號的環球考察,讓達爾文有了生物演化的深刻洞察,我現在還沒有確切看到生物演化的其他途徑。
回顧整個系列文章的撰寫過程,雖然前後思緒有所波折,雖然最終的涉獵範圍遠遠超出了最初的設想,雖然不得不捧著手機,通過「百度百科」學習醫學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重要成果,但是整個寫作的過程始終就是追求用最簡單的邏輯導出相應的結果。基本思維方式就是根據一些事實、或者是一些醫學成果等,運用演繹法,依據進化論和最基礎的物理學原理,推導出一些觀點和結論,從而加深了個人對當代醫學理論的理解,構建起個人關於人體健康的系統概念,甚至延伸到對自然和社會方方面面的認識,以及關於生命意義的理解。方法如此簡單,收穫如此豐碩,讓我驚嘆不已。
一年多前聽過王東嶽先生的「西方哲學基礎綜述」講座,十幾個小時,懵懵懂懂聽了一遍。近幾日,通過網路,再次聆聽東嶽先生的這個講座,似乎聽了進去,似乎聽出了一些滋味,似乎感受到了古希臘先哲們仰望星空,思考著世界的運行機制,徜徉在感性邏輯、知性邏輯、理性邏輯的海洋里流連忘返。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邏輯就是「必然的導出」,健康系列文章的撰寫遵循的就是這樣的原則,儘管有些粗糙,但思維過程的確如此。寫作之初,僅僅是想通過堅持獲得健康的初心,堅持講真話實情的真心,取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方法而已,然後思緒迭代激蕩,沒有想到,個人思緒與先哲們的思緒竟有了重合,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既然頭腦之中冒出了這樣的書名,那麼就用這樣的書名,激勵自己,不斷努力運用邏輯思維。
運用邏輯,導出了人體神經系統是為了運動而進化出來的,大腦皮層是人體雙手解放后發展起來的,於是,從根源上講,所謂的思想意識成為了人體運動的副產品,給我們帶來了輝煌和歡樂,也帶來了痛苦和煩惱。運用邏輯,構建出了人體信息的儲存、調用的方式體系,邏輯自洽,但還需後續醫學證明或者證偽。這些體系提供了進一步分析人體學習模式的通用平台,消除了人體意識的神秘感,深刻揭示了意識是物質的屬性。運用邏輯,發現進化論已經不適用當今人類,自然選擇已經無法在人類中有效進行。
於是,我提出了內遺傳和外遺傳,基因的傳遞是人類傳承的一個方面,文化和文明的傳遞成為另一個方面,某種意義上超越了基因的傳遞,甚至成為未來人類戰勝人工智慧的利器。運用邏輯,可以得出人體的所有活動都依賴人體的內環境。人類的日常飲食、運動鍛煉、甚至情緒的波動都影響著內環境,同時也是內環境的真實反映,所謂打針、吃藥也是改變內環境,手術最終成功與否靠的就是內環境。運用邏輯,還得出了許多,諸如過敏症的原理,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等等,我想,持續努力,隨著信息量的XX還會有更多的結論。
運用這些結論,我已經開始受益了。例如,跑步作為一種整體性的運動,可以維持關節的力量,不能加強關節的力量。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制定了一套微鍛煉的方法,僅僅是簡單的抬腳尖和抬腳跟的微運動,有效的加強了膝關節和踝關節的穩定性,讓我感到走路更穩,跑步更有力量。還有,關節完全靠肌肉固定的,牙齒也不例外。於是,我制定了指腹刷牙法,配合上30秒鐘的咬牙微鍛煉。僅僅是幾個星期,明顯感到牙縫比過去緊了,食物不那麼塞牙了,作為一個五十多歲的人,牙縫變緊似乎讓人不可思議。我想,隨著相關運動、生活方式的展開,這樣的事例會越來越多。
將五篇文章合成一本小冊子,努力保留整個的思緒脈絡,只要不是錯誤的內容,都將盡量保留,這樣做本身也是有思考探究的價值。幾乎每篇文章都有開篇語和結束語,記錄個人的準備情況、其中的波折,還有思想方法,注意事項等等。正文一般分成三部分,一是基本結構或者是基本機制,二是主要問題等,三是應對措施。寫作過程中,不想約束自己,有時相關內容探討的十分寬泛,但都有相應的思緒脈絡。後來想調整一下位置,但想想還是原汁原味的保留,充分展現個人思緒發展的路徑。
目錄也不是按部就班編排的,根據內容等情況調整。個人認為重要的,目錄層次要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我感覺,閱讀此書,可以從頭看,也可以從尾看,也可以一篇篇跳躍的看,因為,每一篇都是單獨寫的。回首整個撰寫過程,作為一個非醫學專業人士,能夠完成此書,感到無比自豪,我相信,此書一定能夠給讀者帶來莫大的好處。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進行邏輯思維,進行「人體健康的哲學探究」,尤其是有醫學背景的人士。這樣面對眾說紛紜的人體健康的說法,我們就不會迷茫,同樣,當我們擁有了一套完整的健康理念時,針對個人的健康問題,我們就會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健康快樂,開啟個人的金春時代。同樣,這件事對於整個社會也十分有益。當大家都能通過日常飲食、運動鍛煉等調節健康時,整個社會的健康維繫成本將大幅度降低,用於社會發展的資金就會顯著的增加,好處巨大。有人說,90%的疾病可以通過日常生活預防,60%的疾病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來治療,甚至治愈,我想說,如果全社會都運用邏輯思維思考健康,成果會更大。
縱觀世界,無機物演化出有機物,有機物進化出豐富多彩的生命形式。我們肉眼所見的動物絕大多數是脊椎動物,但脊椎動物僅僅只佔動物的5%不到。一個簡單的XX卵,經過一系列的繁殖異化,變成了上千種功能各異的細胞,完成了人體複雜結構的建設,築成了幾乎完美的人體,不得不讓人感嘆。仰望星空,星光璀璨。宇宙也許僅僅源自一種物質,這種物質不斷的演化,於是,有了時間和空間,有了電子和質子等,有了我們看到的燦爛星空。我猜想,原有的物質依然大量存在,電子和質子之前的中間物質依然大量存在,我們的宇宙僅僅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據天文學家研究,宇宙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現有的人類可觀察的物質僅僅佔到其中的5%不到。也許他們有不同的規律,也許這些規律在我們的人體也有反映,只是我們沒有觀察到,也許…。
思緒萬千,進行「人體健康的哲學探究」是為了更好的活著,更好的活著是為了讓有限的生命不斷去探究無限的宇宙奧秘。
2022.1.13晨于佳藝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