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何時能擺脫防疫物資短缺帶來的焦慮
老爸發燒兩天,今天去醫院做了檢查,c反應蛋白19.12,甲流抽血檢測的結果當天出不來,明天才能知道。
醫生開了頭孢克虧和四季抗病毒合劑,如果甲流陽性,讓自己去買奧司他韋,因為醫院斷貨好久了。
回到家,打開美團app搜了下,配送範圍內居然只有一家有貨。想過價格可能會貴些,但沒想到只有一家藥店在賣。
想著等明天出結果,如果是陽性再買。放下電話就焦慮上了,擔心明天這家也賣沒了怎麼辦,外地買的話,快遞過來怎麼也要3天。
猶豫了半天,還是準備買一盒,防備萬一。美團app提交訂單,醫生開出電子處方,選結算提示需要20分鐘內付款,看著手機屏幕上的倒計時,我又思考了18分鐘才付款。
不是因為這1.5元有多貴,而是類似的焦慮,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
不買的話擔心孩子、老人,買的話大部分藥品的命運就是過期被扔掉。
花錢買的東西白白浪費,也讓人焦慮,不過每次焦慮都只是過程,結果最終還是妥協。
疫情三年,我們經歷了各種防疫物資的短缺。
放開管控后,布洛芬、連花清瘟、蒙脫石,阿茲夫定、抗原檢測試劑、制氧機、血氧檢測儀等等
如今新冠疫情的控制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可是甲流又來了。
雖然每次物資的短缺都是暫時的,國家也傾盡全力保障物資供應。
但我們還是避免不了這種防疫物資短缺引起焦慮。
說到底焦慮沒有任何意義,堅持就是勝利,相信國家,相信黨,終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