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末期腎病透析病人心理問題
據報道,終末期腎病(ESRD)發病率高達十萬分之一[1],以此估計,我國ERSD病人總數約為22萬(按1990年我國的人口統計數),數量較大。目前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血液凈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可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眾所周知,透析是以糾正病人的一些生理指標為目的,是一種帶有創傷性的終身治療。國內外研究表明,進行透析的ESRD病人的心理狀況對病人預後有重大的影響。本文總結了與終末期腎病透析人有關的心理問題及相關因素,介紹了其診斷與治療研究的進展。
一、與透析有關的心理問題 Kaplan等人曾報道53%透析病人有抑鬱、焦慮反應[2]。Kimmel等人認為抑鬱是ESRD病人血透時最多見的心理問題。同血透病人的死亡率有關[3]。Farmer等稱27%的血透病人有自殺念頭[4]。抑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四組特徵:(1)抑鬱心境、悲觀、失愉快感;(2)自我評價下降、自責、無用感。嚴重者自罪,萌生自殺之念;(3)睡眠障礙、食慾下降、XX下降;(4)社交退縮,活動減少。由於抑鬱影響ESRD病人血透的結果,Kimmel推斷治療血透病人的抑鬱可能改善結果[3]。
焦慮也是較常見的心理反應,尤其是首次透析的病人,他們往往表現對透析成敗的擔憂,以及透析對身體副作用的恐懼[4],在23例卧床持續性腹透兒童患者分離性焦慮障礙發生率比健康兒童對照明顯升高[5]。周安琪于1993年報道較大系列ESRD透析病人抑鬱焦慮的總罹患率為85.11%,顯著高於同期住院的外科病人,其中抑鬱率為74.47%,焦慮為65.96%,經透析後下降至57.45%,其中抑鬱達53.1%,焦慮則降為12.77%,變化比較明顯,說明透析不僅使生理指標改善,也能導致心理狀況好轉[6]。
透析病人中性心理障礙相當常見,Levy曾報道有70%的中年男性發生XX[7]。情緒反應、認知曲解及患病後家庭角色的改變為主要的心理影響因素,藥物和激素分泌紊亂也是可能的原因[8]。
0.2%的病人發生透析性腦病,大多見於透析2年以上的病人,表現為言語障礙、口吃、記憶力減退、撲翼樣震顫及全身震顫,以及腦電圖的特徵性改變,病程進展快,死亡率高達29%[9]。
三、醫患關係在ESRD透析病人治療中的意義 據N.Clols八年的臨床觀察發現,醫護系統是腎功能衰竭病人心理障礙產生的重要應激來源,這些問題若能夠引起足夠重視,則情況將大不一樣。
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幫助對腎功能衰竭病人的合理安排飲食起居,以及自我照顧相當重要。透析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經濟可能出現各種嚴重的併發症,醫護人員若事先以適當的方式通知病人,並與病人共同商討在出現問題時如何積極有效地對待,使之早做心理準備。那將對病人治療和康復產生積極影響。
醫護人員應是極富同情責任心、高度職業敏感性和道德性的,然而在我們的醫護系統中,常見的問題是不能很好的理解病人,缺乏深入的接觸和敏銳的洞察力去發現病人的實際困難和心理反應,而且醫護人員往往缺乏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心理治療的經驗,結果病人的精神壓力巨大,心理障礙不能及時識別和處理,增加了治療困難。
解決這種問題應先提高醫護人員職業素質,另外醫護人員也應鼓勵病人發揮主動性、積極性,開發病人的內在潛能以對付疾病及不良情緒,醫護人員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互相幫助,實現治療目標。
四、治療進展 除良好的醫患關係外,支持性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也是必要的,對ESRD透析病人應用支持性心理治療包括傾聽、疏泄病人不良情緒,鼓勵病人面對現實,適當解釋以消除疑慮,根據自身狀況,選擇適宜的活動,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近十年來抗抑鬱葯有了新的進展,自1988年氟西汀(Fluoxetin),商品名:百憂解(Prozac)應用於臨床后不久,一組新型的抗憂鬱葯被稱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陸續問世,除氟西汀外還有帕羅西汀(Paroxetine),商品名:賽樂特(Seroxat)、舍曲林(Sertraline),商品名:郁樂復(Zoloft),以上三種藥物已在國內應用,療效與三環類相等,而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病人更樂於接受[14]。1996年Levy對伴發抑鬱症的腎功能衰竭病人服用氟西汀的藥物動力學和效果進行了研究,以腎功能正常的抑鬱病人為對照組,20mg/d、療程8周,研究證實氟西汀在兩者中的藥物動力學及主要代謝產物基本一致,同樣有效果[15]。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ESRD透析病人的心理問題發生率顯著高於一般病人,以抑鬱和焦慮最為多見,抑鬱被認為是ESRD病人的一項獨立的致死因素,影響透析病人的免疫、營養和遵醫行為,尤需引起臨床重視。疾病嚴重程度、以往抑鬱史、社會支持缺乏、SHPT等是導致抑鬱發生的危險因素。在ESRD透析病人的治療中醫患關係有重要的意義。支持性心理治療和SSRIs在解決ESRD病人的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方面的價值已引起了臨床注意,並開始了初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Levy NB.Chronic renal disease.Dialysis and Transplantation,1987:583~593.
[2] Kaplan De. Nour A and Czaczhes J.W.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adjustment to chronic dialysis.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76,162:323~333.
[3] Kimmel PL and Weihs K.Suruival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the role of depression.J-Am-Soc-Nephorl,1993,Jul,4(1):12~27.
[4] Famer.The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illness among patients on home-dialysis,Psychological Medicine,1979,9:509~514.
[5] Fukunishi-L,Honda-M,Kamiyama,and Ito-H.Anxiety disorder and pediatric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hild-psy-chiatry-Hum-Dev,1993,Fall,24(1):59~64.
[6] 周安琪,季建林,徐俊冕.終末起腎功能衰竭透析病人心理問題的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3,(2):73~75。
[7] Levy NB.Sexual adjustment to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transplantation.National survey of questionaire Transactions,American Society for Artificial internal organs,1973,19:138~142.
[9] Alter M,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dialysis associated disease in the U.S 1978,Trans AM Soc Artif Intern Organs 1989,35:820~831.
[10] Rodin-G.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renal disease:psychopathology or normative response? Adv-Ren-replace-Ther,1994,Oct,1(3):219~227.
[11] Alarcon-RD.Organic anxiety disorder secondary to hyperthyroidism in a hemodialysis patient,A rare occurrence.Psychosomatics,1992,Fall,33(4):475~460.
[12] Driessen-M,Wetterling T,and Wedel-T.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and depression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Nephran,1995,70(3):334~3.
[13] Everett-KD,Brantley-PJ,and Sletten-C.The relation of stress and depression in 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Behav Med,1995,Spring,221(1):25~30.
[14] 徐俊冕.精神藥物臨床應用進展.中國臨床醫學雜誌,1998,3(5),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