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香港腳8大傳言的對與錯
其實香港腳的英文是「運動員的腳」,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是「足癬」,皮癬菌這種黴菌是引起香港腳的兇手。
以下8個市井傳說,看看除了遵醫囑擦藥甚至嚴重的要吃藥以外,在家用偏方治療會不會奏效:
1、泡溫泉、踩熱沙可以燙死黴菌?
錯。一般溫泉的溫度約為42℃,根本殺不死黴菌。而患者去泡湯,反而容易將黴菌傳染給其他人;而踩熱沙也只能暫時止癢,無法對付黴菌。
2、泡醋可以殺死黴菌?
不一定。濃度高的冰醋酸可以殺死黴菌,不過同樣會傷害皮膚。皮膚科醫師大多反對民眾使用醋來治香港腳,尤其是有水泡或潰瘍癥狀的患者,容易導致傷口潰爛,甚至釀成蜂窩性組織炎。
3、癥狀改善就可以停止擦藥?
錯。必須遵照處方建議的療程擦藥,才能達到療效。醫院皮膚科醫師表示,香港腳理論上是可以斷根的,但統計發現約有六成五的患者一年複發超過四次,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患者的服藥順從度低,沒有完成完整的香港腳用藥療程。
另外,有研究指出,近九成的香港腳外用藥需要連續使用4星期,卻只有13%的患者確實完成療程。
4、只要把藥物塗抹在患部就可以了?
錯。正確用法是兩隻腳腳趾、趾間、腳掌、腳側邊都要確實塗抹藥膏。醫院皮膚科醫師解釋,因為黴菌感染初期,未必出現癥狀,臨床上約有17%的病患,主訴腳癢卻沒有脫皮、發紅的癥狀,在刮皮屑檢驗后證實受到黴菌感染。
5、患者的襪子要跟家人的衣物分開洗?
不需要。日本科學家比較過使用清水及抗菌洗衣精洗滌香港腳患者的襪子,發現洗衣粉能有效減少含菌量,黴菌不會沾染其他衣物,傳染給別人。
6、腳癢一定是香港腳?
一位26歲的患者有天腳底奇癢無比,以為被家人感染香港腳,自行到藥房買葯,沒想到塗藥后更加難受,就醫診斷為汗皰疹,正確用藥才使癥狀改善。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有的汗皰疹和香港腳的癥狀類似,很難辨別,必須刮皮屑甚至做黴菌培養,才能確定。而有些患者是汗皰疹合併香港腳,治療方式更為棘手,必須先以類固醇藥物控制汗皰疹,再使用抗黴菌的藥物。
其實香港腳患者也不一定會有發癢徵兆,例如厚皮型的香港腳癥狀是底皮膚變粗厚、脫皮,針對這類型的病患,醫生會開軟化角質的水楊酸及抗黴菌的藥物,雙管齊下治療。
7、去藥房買葯擦就會好?
錯。應該先到醫院檢查,確定診斷及罹患的香港腳類型,由醫生建議適合的藥物。尤其民眾到藥房買的成藥大多是含類固醇的復方葯,類固醇會抑制發炎反應,只能暫時緩解癥狀,但一段時間后又會複發,無法根治。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針對不同癥狀使用適合的單方葯,因為單方葯的抗黴菌成分比復方葯高,殺菌效果也比較好。
8、有香港腳也有香港手?
對。不少民眾手部脫皮、發紅,以為是「富貴手」纏身,其實是黴菌感染,得了手癬,也就是俗稱的「香港手」,多半是因為摳腳,被香港腳黴菌感染。
皮癬菌寄生於皮膚角質,也可能引發甲癬、股癬、及體癬,癥狀是出現環狀的紅斑,並且發癢。還會殃及家人。甚至出現兩歲女嬰,被有香港腳的爸爸傳染黴菌,胯下長出紅疹的案例。體癬感染的範圍若較大,治療方式是口服藥物加外用抗黴菌葯,其他部位則以外用抗黴菌葯即可。 黴菌的菌絲即使掉在地上,仍會存活8~9個月,相當頑強,病患一定要好好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