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腹瀉請謹慎選用抗生素
夏秋交替,氣溫變化無常,各類腹瀉患者明顯增多,據北京市衛生局的統計,入夏以來接受治療腹瀉患者每天高達600多例,而病患多以兒童與老年人為主,這類人群抵抗力較弱,而很多人在腹瀉發作后,因為不當使用止瀉藥品,導致病情加重,也增加了醫生的治療難度。腹瀉雖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但絕不可以輕視,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發展中國家每年死於急性腹瀉的患者高達1000萬人次。在我國,正確認識和合理治療腹瀉,已成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一定傳染性,為我國發病最多的三類傳染病之一,發作時常伴有腹痛、嘔吐等癥狀,長時間可引起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貧血、身體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危害,如不及時治療可造成脫水甚至休克,嚴重危害生命安全。據了解,引發急、慢性腹瀉的病因大致可以分為細菌性、非細菌性和病毒性三種。像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腸炎,屬於細菌性腹瀉,治療時應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常見藥物有氟哌酸、黃連素等,但服用什麼、如何服用都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腹瀉,是不能用抗生素來治療的,使用抗生素會刺激細菌釋放毒素,大量毒素被腸道吸收后可能出現高熱、腹痛、劇烈嘔吐等癥狀。由飲食不當、消化不良、過敏刺激、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非細菌性腹瀉使用抗生素治療時沒有任何效果的,如果長期服用,形成耐葯菌,原本有效的藥物也不會起作用,有可能導致腸道菌種失調,胃腸功能紊亂、便秘、使急性腹瀉 轉為慢性腹瀉 等,增加治療的難度。
在過去,可供選擇的止瀉藥種類不多,加之醫藥的基本知識的缺乏,導致一些患者至今在治療腹瀉時還習慣於使用抗生素,如黃連素、氟哌酸等。消化系統專家指出,隨著近年來非醫囑抗生素的使用的增多,它的弊端逐步暴露。「不濫用抗生素」已成為腹瀉臨床治療的一條重要原則,而在一般的腹瀉治療中,70%的患者都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各種抗生素均在應用若干年後,療效逐步下降,使包括腹瀉在內的多種疾病的治療變得困難。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使用,還產生了破壞患者腸道正常菌群的作用,容易繼發菌群失調症、二重感染,給患者遺留難以恢復的後患。對於飲食不當、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抗生素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使用後會刺激細菌釋放毒素,可能出現高熱、腹痛、劇烈嘔吐等癥狀。同時,它會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存在明顯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因此,在治療時不應該隨意服用抗生素,而應及時就醫或者選擇一些安全性能高的止瀉藥品,如「思密達」蒙脫石散劑等。
現在,正值急性腹瀉的高發期,對於腹瀉切不可使用「禁食法」,因為癥狀發生時已經丟失了大量水分及無機鹽,如果不能及時補充營養,會導致低血糖,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等意外疾病,同時還會延緩腸道病變的修復。在腹瀉發生的頭一兩天可以少吃多餐,盡量選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飯、湯麵等半流食,可以增加腸道的保護膜。在治療期間要多喝水,最好是喝淡鹽水、果汁,以防止病人由於腹瀉出現脫水現象。如果病人由於腹瀉出現了皮膚發皺、缺乏彈性、眼窩下陷等癥狀,要考慮到醫院進行靜脈補液治療。
專家提醒,防止腹瀉要從日常作起。要嚴把入口關,生吃瓜果最好在清水中浸泡幾分鐘或削皮吃;注意飲水衛生,在外就餐時注意餐具消毒情況。冰箱里的食物也要生熟分開,食用前高溫加熱殺滅細菌。老人和孩子在飲食上更要注意,少吃冷食。對於已經出現腹瀉的患者家庭來說,餐具更應分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家中常備「思密達」等治療腹瀉的特效藥,只有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把好健康的每一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