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奶"引強烈關注各方呼籲應具名曝光
國家質檢總局前天發布消息稱,一項對中國北方市場的檢測調查結果顯示,在近800份乳品採樣中,抗生素殘留超標居不合格項目第一位,其次是汞和鉛超標。細心的市民發現,在昨天的相關報道中,沒有涉及「問題乳品」的具體名稱。南京市民不禁質疑,有關方面為何不公布「問題乳品」名稱,而讓百姓繼續身受其「害」呢?
據有關資料顯示,因為抗生素對人體的嚴重危害,美國FDA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對食品的抗生素含量做了規定,不允許生產及出售抗生素含量超標大於5ppb的乳製品,此後發達國家紛紛立法控制食品中的抗生素殘留。南京市場上乳品質量又如何呢?
光明乳業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光明的乳品不會出現抗生素超標的問題,早在兩年前,光明乳業就推出了「無抗奶」。據這名負責人介紹,所謂「無抗奶」,就是用不含抗生素的原料奶生產出的牛奶。乳牛在季節變換時非常容易患乳腺炎,飼養員一般採用直接注XX到牛乳房部分進行治療。凡經抗生素治療過的乳牛,其牛乳在一定時期內仍殘存著抗生素。對抗生素有過敏體制的人服用后就會產生過敏反應,在人體內富積殘留的抗生素也會使人對抗生素類藥品產生抗藥性。
而對於此次在北方市場的檢查中有沒有涉及光明的產品,該負責人表示尚不太清楚,但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光明乳業主要做上海和江蘇市場,沒有涉足到北方市場。
南京衛崗奶業集團一位姓宋的副總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廣大市民喝上安全奶,「衛崗」奶堅決對「抗奶」說不。「衛崗」每天都會對生產的乳製品用抗生素檢測儀進行檢測。宋副總表示,衛崗乳製品的主要市場是南京及江蘇地區,因為奶源等一些因素制約,沒有向北方市場擴展。因此,此次檢測的乳製品中應該沒有衛崗的產品。
據了解,1985年9月,國家發布《消毒牛乳》標準中的規定,「用抗生素或其他對牛乳有影響的藥物治療期間的母牛所產的牛乳和停葯后3日內的牛乳不得收購」;1986年9月,國家發布了《生鮮牛乳收購標準》,規定「收購的生鮮牛乳系指從正常飼養的、無傳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擠出的常乳。」沒有抗生素指標的明確規定。2001年9月,農業部發布了《無公害食品生鮮牛乳》行業標準,于同年10月在全國實施。此標準從安全、衛生的角度對原料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生鮮牛奶的衛生指標要求,除汞、六六六、滴滴涕外,又增加了砷、鉛、鉻、硝酸鹽、亞硝酸鹽、黃曲霉素等11項指標,明確指出「抗生素不得檢出。」
那麼,此次被抽查出來的「問題乳品」到底是哪些品牌的乳製品,成了件讓南京市民煩心的事。
「這些問題乳製品真是害死人了」,家住玄武區的孫女士昨天致電本報,稱自己從網路上獲悉查出「抗奶」的消息后,心裡就一直犯嘀咕,有關部門及時查處問題乳製品對廣大市民來說應該是好事,但既然查處了,為何不公布這些問題乳製品的名稱呢?不具名公布這種查處結果又有什麼意義呢?家住解放路的市民吳先生也表示,既然有關部門查處了這些問題乳製品,就應該向老百姓公布「黑名單」,讓市民在購買時加以防範。「現在這麼一搞,害得老百姓什麼都不敢吃。」記者昨在一家超市裡採訪時,市民李小姐抱怨著離開了乳製品貨架。
江蘇省委黨校劉小兵教授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關部門沒有及時將問題乳製品的名稱進行公布,反映出目前一些政府部門監督不到位,是一種虛偽的監督。劉小兵教授認為,受利益驅使,目前在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中的違法活動十分猖獗。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用法律規範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行為外,監督部門還應該嚴管嚴查,決不讓違法行為有生存的機會。
「食品不安全因素正威脅著全國人民。如果不儘快立法確保食品安全,人民的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昨天,南京師範大學一名教授發出強烈呼聲。該教授指出,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完整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食品生產過程中的管理和安全問題不斷出現,嚴重危害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完善食品生產和食品衛生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通過立法強制性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和實施有關食品安全監督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及時對那些問題食品進行曝光。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