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療專家為你釋疑解惑
北京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表明,我國乙肝患者在治療中存在三大問題:不清楚療程、不規範隨訪、因經濟原因不堅持用藥。其中29%的患者因「無法承受長期用藥的費用」而不規範服藥,如自行停葯,間斷服藥或隔日服藥,還有的換藥。專家指出,停葯和換藥必須在有乙肝指征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不規範的治療將導致嚴重的不良結果。
問題
誤信「特效藥」
市場上充斥不少「特效藥」,號稱一用就好,治療不起效就全部免費。崇雨田提醒網友,乙肝的治療方法在不斷發展,但目前為止,還達不到所謂的「特效」。
「患者經常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但如果治療失敗,對肝髒的傷害更大,得不償失。」
對策
多攝取新知
不花冤枉錢,最重要的是相信科學,及時補充關於肝炎的最新知識。
崇雨田指出,關於乙肝治療的進展,患者可以從這些方面獲知:每年11月初美國的肝病年會,4月份歐洲的肝病年會,還有亞太肝病年會,再加上我國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此外為了不花冤枉錢,崇雨田表示,患者應主動把自己的情況提供給醫生:經濟承受能力、工作性質等。醫生在設計治療方案的時候會比較容易。
問題
經濟難以負擔擅自停葯
2005年我國出版了《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迄今為止,這個《指南》仍然是抗病毒治療的綱領性的文件。《指南》的核心部分指出,抗病毒的治療必須是規範的治療,包括治療過程中合適的用藥,用藥過程進行規範的隨訪,停葯和換藥必須在有指征的情況下進行。
但崇雨田指出,《指南》頒布至今,臨床上還是有不少病人自行停葯、換藥。「第一,病人不是學醫的,他對藥物不了解、不清楚。第二,病人可能因為經濟上的原因,原本以為吃兩年葯就能穩定病情,後來發現要吃5年,因為經濟原因被迫停葯。」
對策
量體裁衣、精打細算
乙肝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抗戰」過程,治療之前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精打細算」。
崇雨田建議,「乙肝治療前,患者不僅要預算藥費的錢,還要預算定期檢查的費用,如車費等等。在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下,需要把這個預算計算好。」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各人的情況,設計治療的時間表。患者與醫生的溝通顯得非常重要。
乙肝患者省錢也有一些小竅門。例如國家規定,許多抗病毒藥物上市之後需要在臨床上找一批病人繼續試用。「部分經濟條件不太好的患者可以參加這類用藥體驗,藥費和檢查費可以免除,持續服用2~3年都是免費的,不少醫院也會有這樣的名額。」崇雨田提醒。
醫患溝通往往存在很多誤區,如何溝通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