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初期該怎樣用藥
在日常生活中,0-6歲的兒童特別容易變得煩躁、嘴唇乾裂、嗓子乾澀、
便秘、體熱,沒有經驗的年輕媽媽通常不會對這些由於「上火」而引發的癥狀表現出足夠的重視,根本原因在於她們對「上火」現象尚缺乏正確認識。
兒童上火的四大認識誤區 誤區之一:只有夏秋兩季的氣候才容易導致「上火」 大多數成年人容易在夏秋兩季「火氣衝天」,因此年輕媽媽會認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節才有必要為孩子實施「滅火」。事實上,兒童的臟腑和肌膚嬌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對外界氣候變化的感應比成年人要敏銳很多。
因此,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溫差變化較顯著的時候都有可能為孩子的「上火」造成隱患。 從四季的特性來說,春天萬物復甦,氣溫乍暖還寒,細菌和病毒也趁勢迅速滋長,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夏季烈日炎炎,酷熱難當,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季節,也是一年中人體水分散失最多的季節,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正如乾柴比綠樹易燃一樣;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空氣乾燥,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寒冷乾燥,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甚防。
誤區之二:只要注意飲食,寶寶就會防「火」于未「燃」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兒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在現代醫學中,「上火」是一種炎症,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消化不良導致積食以及排泄功能障礙、外部環境擾亂導致孩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等,構成了孩子身體的三大「火源」。 小兒脾胃功能仍然不健全,而他們的生長發育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攝取的營養物質較多,飲食不合理容易擾亂消化和排泄系統的正常運轉。
然而,除去飲食之外,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兒童機體引起發熱,兒童尤其是0-3歲的幼兒,身體各部分器官及免疫系統很脆弱,不能完全抵抗細菌病毒,而產生「內火」。炎熱的氣候、混亂的生活作息規律以及商場、遊樂園等人多的公共場所也都是能導致孩子身體「上火」不可忽視的因素。
大部分年輕媽媽發現孩子
腹瀉,第一反應大都是孩子腸胃著涼了,卻忽視了有可能是「上火」引發的癥狀之一。在常見「上火」癥狀中,一般出現大便乾燥和小便短黃癥狀的孩子較多,比例都超過30%,而其他常見的癥狀包括睡眠不寧、口渴發熱、眼屎增多、脾氣暴躁、口舌生瘡、舌苔黃膩、
腹痛等。
之所以「上火」也能引起腹瀉,我們需要從「火源」本身的性質來了解。燥熱之「火」和濕熱之「火」構成了人體之「火」的兩大類別,而腹瀉主要是由於「濕熱之火」擾亂排泄系統所致,孩子身體內熱,同時由於濕氣作用不能使內熱排解暢通,導致了內「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時候,不要一味單攻「燥火」,撲滅「濕熱之火」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