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病選對預防針
對於兒童,冬季是多種疾病的高發季節,預防接種尤為重要。許多孩子的家長對預防接種的種類及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的了解相當匱乏。
如何選擇預防接種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教授介紹,小兒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比較差,對許多傳染性疾病具有易感性,為了預防小兒患傳染性疾病,使用生物製品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者的特異免疫力,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發生的關鍵措施。
面對諸多種類的預防針,家長如何選擇呢?鄭州市疾控中心專家說,新生兒出生后,具體接種程序是:出生接種卡介苗、
乙肝疫苗;滿一足月接種乙肝疫苗;滿二足月服脊灰疫苗;滿三足月接種百白破、服脊灰疫苗;滿四足月也接種百白破疫苗、服脊灰疫苗;滿五足月接種百白破疫苗;滿六足月接種乙肝疫苗;滿八足月接種
麻疹疫苗。一歲半至兩歲加強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四歲加強脊灰疫苗,七歲加強白破二聯,至此完成基礎免疫和加強免疫接種。
基礎免疫之外的預防針一般應在相應疾病流行前1~2個月接種。如:流腦疫苗應在11月底之前接種,乙腦疫苗應在5月底之前接種,流感疫苗最好在9~12月接種。
麻風腮三聯疫苗、安兒寶、輪狀病毒疫苗等疫苗一年四季均可接種。
選擇預防接種有學問
濕疹的兒童; 3.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的兒童;4.腦或神經系統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
癲癇病的兒童; 5.重度
營養不良、嚴重
哮喘、
蕁麻疹的兒童;7.正在
腹瀉的兒童,不宜服用小兒麻痹糖丸,必須待病好后兩周,方可服用;8.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兒童。
相關鏈接:
正確認識預防接種誤區
有些預防針會有不同的反應出現,如何處理好出現的「接種反應」尤為重要。預防接種前,家長要給孩子洗一次澡換件乾淨衣裳,向醫生說清孩子的健康狀況,經醫生檢查認為沒有接種「禁忌症」方可接種。接種完畢后,在現場觀察15~30分鐘,如無反應再離開現場。打過預防針后應讓孩子適當休息,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吃辣椒等剌激性食物,暫時不要洗澡。有時小孩會出現「接種反應」,如輕微發熱、精神不振、不想吃東西、哭鬧等,一般都不嚴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些開水,一般1~2天就會好的。極個別的孩子可能會發高燒,反應加重,應立即請醫生診治。
特別提醒家長朋友,臨床上經常聽到家長的一些錯誤說法,一定要掌握相關知識,避免認識上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接種疫苗后一般1~2個月后才逐漸產生抗體,所以接種疫苗后不可大意,還應注意預防。2.預防接種后,有些疫苗經過一段時間,抗體水平逐漸下降或消失,需加強接種。3.接種疫苗后誤認為不會再患此種傳染病,接種疫苗後有少數人不產生抗體,仍有感染該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