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介紹
胰腺癌多發於中老年。可分為胰頭癌、胰體癌及胰尾癌。其特點為病程短、進展快,死亡率高,中數生存期6個月左右。發病與飲食和環境因素有關。相當於中醫學之「黃疽」、「瘕」、「積聚」等病。
胰腺癌是發生於導管腺上皮和胰腺島細胞的惡性腫瘤,其中導臂細胞癌占90%以上。
胰腺癌多發於中老年。可分為胰頭癌、胰體癌及胰尾癌。其特點為病程短、進展快,死亡率高,中數生存期6個月左右。發病與飲食和環境因素有關。相當於中醫學之「黃疽」、「瘕」、「積聚」等病。
[臨床表現]
早期常無明顯癥狀,或僅有上腹不適,疼痛,食慾不振等,隨病情進展可有消瘦、乏力、黃疽、腰背劇痛等晚期表現,腹部常可觸及腫塊或肝腫大。癌細胞播散轉移可有腹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診斷]
1、對中上腹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突發的無家族史的糖尿病,可通過B超、CT或MRI檢查確診,必要時行穿刺活檢或剖腹探查。
2、本病應與慢性胰腺炎和黃疽性肝炎相鑒別。通過有關生化酶學檢查或腫瘤標誌物如CEA、CA19—9等檢查可鑒別。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手術治療
(2)放療:多用60鈷治療或直線加速器產生XX線,總量40-60Gy。
(3)化療:常用藥物有5—Fu、MMC等,基礎方案為FAM:5—Fu300mg/m2靜脈滴注,每周2次,第3、5、10、12日;ADM(阿(霉素)30—40mg/m2靜脈衝,第11日;MMC4—6mg/m2靜脈衝,第l、18日。以上每3周為一療程。
(4)免疫治療:BP素50mg,肌肉注XX或靜脈漓注,每日1次,連用60日。對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有較好療效。
2、中醫藥治療
(1)寒濕困脾:白睛及皮膚均黃,色如煙熏,腹隱痛,噁心嘔吐,腹瀉,舌淡苔膩,脈沉遲。
方葯:茵陳(後下)、半邊蓮、生苡仁各30克,蒼白朮、豬苓、川朴、半夏、擇瀉、車前子各15克,乾薑、陳皮各11克,制附子9克。
(2)肝鬱血淤:面黃晦暗,腹疼甚,舌暗有淤斑、苔薄白,脈弦澀。
方葯:生地、桃仁、紅花、川芎、莪術、赤芍各15克,丹參、炙山甲各18克,柴胡、枳殼、香附、當歸各12克,茵陳30克。
(3)症虛淤結:目珠及皮膚盡黃,色暗,腹脹痛可及包塊,形體羸瘦。舌紫暗有淤斑、苔薄膩,脈弦細澀。
方葯:鱉甲、阿膠、紫草各Io克,大黃、赤芍、丹皮、桃仁、半夏、當歸、白朮、茯苓各15克,人蔘、龍葵各20克,木香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