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乙肝不可頻繁換方案
導讀:乙肝難治、乙肝治不好,這可能是很多人對乙肝這種疾病的認識。然而,很多專家卻並不這樣認為,乙肝之所以難治,除了疾病本身的治療難度外,醫生的治療水平、患者的不能堅持、所用藥物的差異等等都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患者的頻繁易醫,導致每一種方案都不能執行到底,半途而廢。在本章中,我們就乙肝患者頻繁換醫生所帶來的弊端做詳細的闡述,希望能對廣大乙肝患者有指導作用。
據調查,在我國3200多萬乙肝患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慢肝患者是因為治療的不及時、不科學、不合理而導致病情遷延的。數據顯示,在我國約70%的急性乙肝患者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抓住首次治療機會,從而最終轉為病情遷延轉為慢性乙肝,而轉為慢肝后還不能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堅持治療,從而導致,病情反反覆復,病程長達四五年,甚至十幾年。據相關專家透露,在臨床上只要採用正規的方法進行治療,乙肝治愈率並不是很低的,之所以出現乙肝久治不愈的情況,不少是乙肝患者在求醫問葯上盲目跟風、頻繁轉換醫生、私自用藥、不能堅持治療等原因所致,而這正成為制約乙肝醫學治療的「人工干擾障礙」。
據調查,為治乙肝,患者「跳槽」換醫生的情況很普遍,這樣,不僅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也令很多原本規範的治療方案難以自始至終。對此,很多肝病專家也深有感觸,專家談到,治療乙肝最忌盲目跟風和頻繁「跳槽」,如果首次治療不徹底或不成功,第二次治療就已經喪失最佳時機,而只能控制、緩解病毒。他表示,治療乙肝一般八周為臨界點,首次治療超過八周就會轉為慢性乙肝。因此,急性乙肝只有抓住首次治療機會,才有望治愈。而對於已經錯失治療良機的慢性乙肝患者,更需要及時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一旦治療方案堅持下來就不要停止,一定要堅持到底,按照我國「2005年慢肝防治指南」的規定,慢肝治療標準療程短則6個月,長則2年,具體市時間需要更具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而實際上,能夠堅持進行治療的患者為數不多,頻繁換醫生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據專家談到,由於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用藥習慣和治療經驗,頻繁更換醫生只是不停地改變治療方案。當前一種方案尚未完全起效,後面的方案已經「換人上場」,結果哪種方案都不能真正發揮效果。再加上,乙肝病毒生命力異常頑強,在濫用各種抗病毒藥后,病毒為抵抗免疫打擊,尤其容易發生變異、產生耐藥性,治療效果「難上加難」。所以專家一再提醒廣大乙肝患者不要頻繁易醫,以免造成病情遷延不愈。
專家告訴我們,在進行乙肝治療的過程中,很多患者都不能堅持到底,往往治療了一段時間,病情有了好轉,思想就開始放鬆,要麼不再重視,要麼乾脆就不治了;有的是治療了一段時間不見起效,就不再繼續治療,要麼換藥物,要麼換醫生,其實這樣的危害是很大的。乙肝的治療不同於其他疾病,方案一旦確立,就必須要堅持下去,不得中途換藥、停葯或更換治療方案,患者如果不能按照既定方案實施全程治療,就很容易產生病毒耐藥性或引起疾病惡化,從而導致治療上的全盤皆輸,前功盡棄。
所以專家一再警告廣大患者,治療乙肝一定要相信科學,嚴格遵照醫囑用藥,不要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厄運不會在自己的身上發生。否則,乙肝病情惡化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不是每一個都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