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何找穴道看了這篇你就會了
沒有什麼比穴道療法更適宜作為家庭療法的。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尋找穴道的訣竅,自然因找穴道困難,而不被廣泛使用,真是可惜。
還有,關於穴道療法的書雖大量出版,可惜的是,簡單且準確地介紹尋找穴道的訣竅的書並不多見。這使得外行人即使想到要利用穴道療法,也無法如願。
因此,本站在嚴選特別有效穴道的同時,也盡可能詳細地介紹任何人都能簡便地找到穴道的方法。
尋找穴道的訣竅,在本站相關疾病穴道療法的網頁中都有詳細的說明。這裡僅就一般尋找穴道的訣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穴道,也就是出現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
①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
②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⑤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穴道的重要標誌。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壓壓、捏捏皮膚看看。若出現前述的反應,即可判斷有穴道在。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頻頻出現「兩指寬」、「三指寬」等字眼,這是計算穴道位置時的基準,有「同身尺寸」之說。例如,「一指寬」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寬度;「兩指寬」則是指食指與中指並列,第二關節(指尖算起的第二個關節)部分所量的寬度。
手指的大小、寬度,依年齡、體格、性別而有極大的不同。以此法確定穴道位置時,務必以患者的指寬度來找。
頭部穴點陣圖(正面):
一、頭維穴:
尋找方法:
取頭維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此穴在頭側部髮際里,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病徵:
頭維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細節內容請參閱相關網頁「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二、髮際點:
取穴方法:
髮際點穴位於太陽穴上部髮際的「前額髮際點」,也就是用手按發角會感到疼痛之處。
主治疾病:
髮際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髮際點可以除去睡意,即時見效,非常靈驗。利用此穴來驅除睡意的具體方法請參閱相關網頁「去除睡意的指壓法」。
三、陽白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患者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勢,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厘米處。
主治病徵:
陽白穴的主治病徵為:對於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病徵的治療都有顯著的效果。至於三叉神經痛的治療請參閱本站相關網頁:「穴道刺激法治療三叉神經痛」。
治療三叉神經痛
疼痛中,沒有像三叉神經痛那樣劇烈的了,因而,它甚至有「疼痛之王」之稱。據患者形容:像一百根針刺的感覺,像刀割一般……。
即使像吃東西啦,講話啦等極輕微的刺激,這類痛苦也會席捲而來,真令人無法忍受。發作雖不會持續太長,但發作期間,卻會讓患者嘗到如下地獄般的痛苦。
對三叉神經痛,採用藥物或神經阻滯的辦法都有效。所謂神經阻滯,就是利用阻滯麻醉注XX針直接刺在神經或其附近,注入藥液,以阻斷神經XX的傳導。此法若成功,痛覺便會在瞬間消失。
治療三叉神經痛時,也可使用神經阻滯,但最好不要一開始就使用,而是在使用過穴道療法、中藥和西藥都沒有效果時,最後的手段才是神經阻滯。穴道療法這種方式對身體最自然,治療后的效果最佳。
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一邊開口、閉口,一邊從耳洞前面,沿顴骨弓(顴骨下緣,呈弓狀)往鼻子方向觸摸。途中,張口時,會有凹陷之處是下關穴。
頰車穴在下頜骨的角上,也就是從下頦的腮邊,往鼻子方向,斜上方1厘米左右的凹陷處即是。陽白穴則在兩眼直視前方時,瞳孔正上方眉毛上緣起,大約往上2厘米的地方。
指壓時,用食指或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稍稍用力慢壓,或用綁好的5、6支牙籤來刺激穴道也很有效果。
對治療三叉神經痛有效的中藥
現代醫學的治療方式,和「五苓散」這種中藥並用,可以提高效果。前述及的西藥副作用強,並不希望大量使用,或長期服用。而在這點上,副作用小的五苓散就可安心的長期服用。特別是有激渴,大量攝取水分,尿量卻少,容易頭昏眼花、浮腫、目眩等這些癥狀的人,使用五苓散,就十分有效。
四、印堂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以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印堂穴位於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主治疾病:
印堂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此穴治病舉列:「穴道指壓法治療鼻內膿疙疽」 。
五、攢竹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應要求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攢竹穴在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主治疾病:
攢竹穴的主治疾病為:迎風流淚(俗稱漏風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假性近視等。在學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節就是指壓按摩此穴,可見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六、睛明穴:
取穴方法:
找尋此穴道時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睛明穴位於眼部內側,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
睛明穴的主治疾病為:迎風流淚、偏頭痛、結膜炎、瞼緣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痛、近視等。此穴同樣是治療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一,尤其對於經常用眼的人士來講,更應該熟練準確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簡單的按摩一兩分鐘,就可以明顯的緩解眼部疲勞,對於學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預防近視的穴道之一,此外,還有攢竹穴、四白穴、太陽穴、承泣穴、魚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來做,效果會更佳。
七、承泣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勢,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
主治疾病: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為: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種眼部疾病,當然需要採用其他相關穴道一同治療才能取得顯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八、四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四白穴位於面部,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約二厘米處(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病癥:
四白穴的主治病癥為:指壓該穴道,能提高眼睛機能,對於近視、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療效。通過指壓此穴道來減輕色盲的穴道指壓方法請參閱網頁:「穴道療法治療色盲」。
九、迎香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主治疾病: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其細節見於本站「穴道指壓法」欄目中的相關網頁「指壓療法快速止牙痛」。
十、水溝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常常採用仰靠坐位的姿勢,水溝穴即人中穴,位於上唇上中部,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點。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主治病癥:
水溝穴的主治病癥為:人事不醒、心腹絞痛、劇烈腰背痛等。人中穴為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部位,如果採用此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時候,注意力道不要過於強烈。
十一、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