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可怕中醫藥內外兼治
濕疹的內因主要是患者的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可隨年齡、環境而改變。精神因素(如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等)、內分泌、代謝、胃腸功能障礙、感染病灶等與發病也有關係。另外外界因素如日光、寒冷、濕熱、乾燥、搔抓、摩擦、化妝品、肥皂、動物皮毛、染料、人造纖維、某些食物(魚蝦、蛋等)均可能誘發或加重濕疹。
1、內治法
中醫根據發病部位和形態的不同,分別稱為「浸淫瘡」、「濕瘡」、「四彎風」、「旋耳瘡」、「萵瘡」、「繡球風」等。常分三種證型論治。
①濕熱並盛證:皮損泛發,潮紅,瘙癢劇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宜清熱除濕,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②脾虛濕盛證:皮損色淡紅,滲出結痂,四肢多發,舌胖苔膩,脈滑。治宜健脾利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
③血虛風燥證:皮損反覆不愈,肥厚脫屑,瘙癢。治宜養血熄風,方用四物湯加白鮮皮、地膚子、白蒺藜、苦參、鉤藤。
2、外治法
急性濕疹可用馬齒莧60g、黃柏30g、苦參30g,煎湯放涼后濕敷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無滲液者外用三黃洗劑。亞急性濕疹用青黛散與甘草油調成糊狀,敷于患處,或外塗青黛膏、黃連膏。慢性濕疹可外塗天麻膏、黃連膏。
3、XX肛周濕疹
治療以清肝瀉火,除濕止癢為法,龍膽瀉肝湯主之。外用苦參30g、蛇床子30g、艾葉30g、川椒10g、地膚子30g,水煎外洗。
4、手部濕疹
可用紫草20g、桃仁20g、當歸20g、苦參30g、威靈仙20g,水煎,泡洗,然後外搽天麻膏,每日2次。。
5、錢幣狀濕疹
皮損以丘皰疹、滲出結痂為主,治宜清熱除濕,方用萆解滲濕湯合二妙散加減;病程日久,皮損肥厚,結痂脫屑,治宜健脾除濕,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