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的危害與預防
隨著新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胎兒降生至人間,給產婦及帶來了巨大的歡喜,但是,在人們沉浸於幸福之中時,尚應警惕產後出血的
發生。
醫學上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XX大量出血,出血量超過500毫升,稱為產後出血。/一般情況下產後24小時內出血量占產後出血量的80%,尤其以胎兒出後到胎盤娩出這一階段出血量最多,更應引起注意。
產後出血對孕婦危害嚴重,處理不及時,出血量多者將併發休克、凝血功能障礙,又會進一步加重產後出血患者的病情。在血源缺少的基層醫院,嚴重的產後出血還會導致產婦死亡;產婦休克嚴重、持續時間長,經搶救即使存活下來,將來也可繼發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後遺症,表現為產後無乳、閉經、XX減退、毛髮脫落等。目前,產後出血仍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由於該併發症對產婦危害嚴重,而且絕大多數產後出血可以避免,故應特別注意預防和處理。
原因
引起產後出血發生的常見原因有:XX收縮力差、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礙。
產後宮縮乏力。是導致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由於宮縮乏力,胎盤娩出后,胎盤附著部位XX壁血竇不能關閉而導致XX流血過多。常見於分娩過程產婦過度緊張、疲勞;應用大量鎮靜劑或者產程中麻醉止痛,以及產程過長、產母衰竭等。當然,巨大胎兒、羊水過多、雙胎妊娠使得XX過度膨脹,XX肌纖維極度伸展,亦同樣會影響XX收縮,導致產後出血。另外,妊娠合併XX肌瘤時也常導致宮縮乏力,多次生產的孕婦,由於XX肌肉纖維化,產後XX收縮不良的機會也增多。
多數情況下,宮縮乏力在產程中已有所表現,使得產程進展緩慢,延續至胎兒娩出、胎盤剝離后,由於XX收縮不良,導致產後XX大出血,出血量多時產婦會心慌、出冷汗、頭暈、脈細弱,血壓下降,腹部檢查時可發現XX輪廓不清,質軟。一旦考慮有宮縮乏力,原則上宜迅速加強宮縮以止血,同時給產婦輸血,糾正體克,並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梁。對於經過一般促進XX收縮方法的處理,XX出血仍然較多者,可考慮開腹進行XX動脈或髂內動脈結紮術。
軟產道裂傷一旦發生,XX出血也較多,常在胎兒娩出即有活動的新鮮XX出血,常發生在胎兒過大、產力強、產程進展快,使XX和XX發生損傷;也常見於XX未開全之前,因胎兒窘迫進行助產時。另外,初產婦XX條件差來及時行XX側切者也常會發生XX部裂傷,裂傷嚴重者,也將導致XX大出血。
胎盤因素。胎兒娩出后,胎盤一般在十幾分鐘后即可自行娩出,最長不能超過30分鐘。如果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后滯留、胎盤嵌頓、胎盤粘連及胎盤植人XX肌層,以及胎盤、胎膜殘留等,均能導致產後出血發生,而且胎盤部分剝離及滯留還會引起宮縮乏力,又進一步加重產後出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有許多產婦在此次懷孕前已進行了多次流產術,術后不注意衛生,常併發XX內膜炎。許多研究表明,流產次數與產後胎盤粘連的發生相關。
胎兒娩出后一旦發生產後出血,如果胎盤未娩出應立即手取胎盤。當手取胎盤遇到困難時,應想到有胎盤植入的可能,這種情況下且不可盲目手取,需實行XX切除。
凝血功能障礙。患有嚴重肝炎、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胎盤早剝、妊娠高血壓綜台征、羊水栓塞等情況時,產婦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礙,這部分孕婦產後出血發生機會進一步增加。一方面孕期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產時給予止血藥物,積極準備血源,做好搶救產後出血的準備。無論什麼原因所導致的產後出血,經過系列保守治療,產後出血無減少者,為挽救產婦的生命需要考慮實行XX切除術。 預防
為減少產後出血的發生,降低該併發症對孕產婦造成的危害,積極開展產後出血的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結婚後不準備要孩子的年輕夫婦一定要注意避孕,盡量少做人工流產,以減少分娩時胎盤粘連等發生。
加強孕期檢查、保健;患有嚴重血液系統疾病不宜妊娠者,應及早行人工流產;合併肝炎者,孕期應積極保肝治療。
產程進展緩慢已有宮縮乏力者,除常規胎肩娩出后給宮縮劑外,產後應持續給予小劑置促宮縮的藥物,這樣可減少產後出血的發生。
加強產程的觀察、處理、避免急產發生,防止軟產道裂傷,提高接生技術,防止嚴重XX裂傷的出現。
產後應仔細檢查胎盤及時發現胎盤殘留,避免因之而導致的宮縮力差,產後出血增加。鑒於產後出血多發生在產後24小時內,應加強這一階段XX出血的觀察,當然也不能忽略產後2小時以後的XX出血情況,XX出血多時也應及時查明原因,給予理。
生孩子24小時后,在產褥期仍有極少數人會發生XX大出血,醫學上稱為晚期產後出血,較少見,一旦發生對孕婦危害嚴重。多數因為胎盤、蛻膜殘留,胎盤附著部位XX復舊不全或XX內膜復舊不全。另外,剖宮產後切口感染,縫合不佳者均會引起晚期產後出血,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仔細查找原因給予恰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