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怎樣避免產後出血
俗話說:生孩子和閻王爺隔一層紙。為什麼這樣說呢?意思是說:分娩雖說是
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暗藏著許多未知的危險因素,其中最多見的就是「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顧名思義是生完孩子之後因某種原因造成的出血。自然分娩后和剖宮產都會有出血,如果出血超過500毫升我們就要診斷產後出血,因為出血超過500毫升會給機體帶來很大損失,影響產婦的恢復、影響母乳餵養,更嚴重的產後出血會出現產後併發症:如DIC、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經搶救成功能夠存活的產婦,往往出現席漢氏綜合症、重度貧血,造成XX切除,嚴重的影響生命質量。因此產後出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杜絕和較少產後出血的發生。
一般產後出血常見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宮縮乏力:分娩一個很複雜也很簡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宮縮是促使分娩成功的一個必要因素。宮縮的產生是由於胎兒成熟,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作用於XX產生極性和對稱性宮縮,使XX在規律有效的宮縮中XX逐漸開大,使胎兒順利分娩。分娩后XX繼續收縮,使胎盤因缺血而發生剝離,胎盤剝離后XX繼續收縮,XX血管閉合,出血減少,XX體積縮小。
當有影響XX收縮的因素存在影響XX的正常收縮時,就會發生XX收縮乏力,XX不能正常收縮,像個鬆弛的大口袋,血管不閉合,就發生產後出血。
影響宮縮的因素都有什麼呢?
首先是心理因素,當懼怕分娩,和醫生不能很好配合,宮縮不協調,XX不能很好開大,影響產程正常進行,有時不得不採取剖宮產,當分娩后XX仍不能很好收縮而大出血。
其次是本身對催產素不敏感,分娩后XX收縮不好,對各種促進XX收縮的辦法和藥物不敏感,不能很有效的促進宮縮,造成產後出血。
2、胎盤殘留:當分娩后胎盤不能自然的從附著的位置剝離下來,或者大部分剝離,個別小葉不剝離,造成胎盤殘留,影響XX收縮而發生產後出血。也有的胎盤除了一個完整的大胎盤外還有附屬的小胎盤,大胎盤剝離排除后,附屬的小胎盤在XX內殘留而造成出血。還有一種情況是胎盤生長XX肌層,形成胎盤植入,造成產後大出血。這些都是胎盤的原因造成的。
3、產道裂傷:分娩過程中,胎兒近10公分的頭部從狹小的XX娩出,對周圍的軟組織造成很大壓力和張力,會發生XX裂傷、XX壁裂傷、XX組織裂傷,有個別會造成肛門括約肌和直腸壁的裂傷,這些裂傷會因為血管的斷裂而發生出血,如裂傷過深或縫合不及時會造成產後出血。
4、凝血機制障礙:也有些產婦本身重度貧血,血小板減少或者本身就存在凝血機制障礙,當分娩后凝血物質缺少或不能很好的發揮凝固血液的作用,而發生產後出血。另外當宮縮不好、胎盤殘留、產道裂傷等,出血過多消耗了大量凝血物質,也會繼發的造成凝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