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妊娠引產產後出血的防治
張淑英 商紅 2005-12-13 13:09:07 中華醫藥雜誌 2000年5月第4卷第5期
【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80-077X(2004)05-0457-01
妊娠中期,由於孕酮對XX的抑製作用,使其處於不敏感狀態,同時胎兒骨骼及胎盤已經形成,娩出需要使XX充分擴張,此時XX又不成熟,中期妊娠引產不僅困難,而且發生併發症較多,如感染、出血、胎盤胎膜滯留、XX裂傷、XXXX等,曾有因中期引產造成羊水栓塞、過敏性休克或急性腎衰死亡的病例報道。目前常用方法有利凡諾引產、水囊引產等。筆者現就中期引產產後出血的防治淺談如下。
1 胎盤胎膜滯留
凡胎兒娩出后0.5h胎盤尚未排出者統稱為胎盤滯留。臨床上各有不同,分為以下4類。
1.1 胎盤已全部剝離,滯留宮腔內者。若膀胱過度充盈,先導尿,再一手按摩XX,同時輕壓宮底,另一手輕牽拉臍帶,助胎盤排出。
1.2 胎盤胎膜部分粘連 胎兒娩出后持續XX流血確定殘留,肌注催產素20U,或用催產素10U加入注XX用水3ml稀釋后臍靜脈注入,促XX收縮,若胎盤尚未排出,用卵圓鉗或大號刮匙清除,也可徒手剝取胎盤術。
1.3 胎盤嵌閉 過早地牽拉臍帶,粗暴按壓XX或不恰當使用宮縮劑,造成不協調XX收縮,血液可積存宮腔中,形成隱性出血。經檢查確診后可肌注阿托品0.5mg或靜注安定10mg后,用卵圓鉗夾取,若XX鬆弛理想,可用手擴張XX取出胎盤。
1.4 植入性胎盤 行XX切除術。總之,胎盤滯留在中期妊娠引產中多見,易出血及感染。為防失血性休克,胎兒娩出后立即肌注催產素20U,常規行清宮術,給予抗生素及宮縮劑。
2 宮縮乏力
多見於產程延長、精神過度緊張或XX肌本身病變等。胎兒娩出后肌注催產素20U,並常規行清宮術,宮縮乏力性出血則減少。一旦發現應及時處理,可先按摩XX,下壓XX下段或腹主動脈,同時肌注麥角新鹼0.2~0.4mg,米索前列醇400μg肛門放入,宮腔紗布填塞,以上幾種方法無效時行XX切除術。
3 軟產道損傷
利凡諾引產引起宮縮特點為宮體部收縮明顯,而XX擴張相對緩慢,因此,宮縮過強時易導致后穹隆或XX峽部後壁裂傷,這種損傷往往在引產後常規檢查時發現,XX外口仍保持完整,一旦發現應及時修補。XX裂傷除非裂口不足2cm,且出血很少,否則,均應全層間斷或連續縫合,同時可XX放紗布墊擠壓XX止血。
4 羊水栓塞
較少見,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羊水經XX血竇裂口XX母體循環所致,因此,對行中期引產術的患者在注葯后或破膜時出現呼吸困難、紫紺、煩躁不安、循環衰竭、抽搐、昏迷或產後出血不凝時,首先考慮羊水栓塞,應立即搶救。治療措施:(1)糾正缺氧:面罩或氣管插管給氧。(2)抗過敏:肌注地塞米松10mg,以後靜滴10~30mg。(3)解除肺動脈高壓:阿托品1~2mg,每15~30min靜推1次,氨茶鹼250mg加入25%葡萄糖液20~40ml中緩慢靜推。(4)抗休克:可用多巴胺20mg加入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液250ml靜滴。(5)輸新鮮血。以上方法應根據病情輕重選用,為防止羊水栓塞的發生,應避免宮縮時人工破膜,破膜后要控制羊水緩慢流出,如已發病應早識別,早治療。為避免中期妊娠引產併發症的發生,除應嚴格掌握其適應證與禁忌證外,還必須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密切觀察宮縮,注意產程進展,避免軟產道損傷,胎盤胎膜及時排除,減少XX出血,遵守操作規程,防止過敏反應,警惕發生羊水栓塞。
作者單位:253200山東省夏津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站
(收稿日期:20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