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應該如何預防
率。預防工作應貫穿在以下各個環節。
1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開始產前檢查監護,不宜妊娠者及時在早孕時終止妊娠。
2對具有較高產後出血危險的產婦做好及早處理的準備工作,這類產婦包括:①多孕、多產及曾有多次宮腔手術者;②高齡初產婦或低齡孕婦;③有XX肌瘤剔除史;④XX器發育不全或畸形;⑤妊高征;⑥合併糖尿病血液病等;⑦宮縮乏力產程延長;⑧行胎頭吸引、產鉗等助產手術助產,特別是並用宮縮劑更需注意;⑨死胎等。
3第一產程密切觀察產婦情況,注意水分及營養的補充,避免產婦過度疲勞必要時可酌情肌注度冷丁,使產婦有休息機會。
4重視第二產程處理,指導產婦適時及正確使用腹壓。對有可能發生產後出血者應安排有較高業務水平的醫師在場守候。有指征者適時適度作XX側切或XX正中切開。接產技術操作要規範正確引導胎頭、胎肩及胎頭順利娩出。對已有宮縮乏力者當胎肩娩出后,即肌注催產素10U,並繼以靜脈滴注催產素以增強XX收縮,減少出血。
5正確處理第三產程,準確收集並測量產後出血量。待胎盤自然剝離徵象出現后輕壓XX下段及輕輕牽引臍帶幫助胎盤、胎膜完整排出,並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檢查軟產道有無撕裂或血腫。檢查XX收縮情況按摩XX以促進XX收縮。
6胎盤娩出后,產婦應繼續留在產房觀察2小時,因產後出血約80%發生在產後2小時內故應重點監護,密切觀察一般情況、生命指征XX流血和宮縮情況。但也不能忽視12小時以後的出血情況,應向產婦交代注意事項醫護人員定期巡視,發現問題及早處理。
7失血較多尚未有休克徵象者,應及早補充血容量,其效果遠較發生休克后再補同等血量為好8早期哺乳可刺激XX收縮,減少XX流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