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的因素
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娩出后,隨著胎盤的剝離和娩出,會有一定的血液流出
,這是正常現象,出血量一般在100毫升左右。但是,如果在產後24小時內出血大於500毫升或產後2小時內出血大於400毫升就不正常了,稱之為產後出血。產後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產婦應該對此有所了解。發生產後出血一般有以下幾個常見原因:
XX收縮乏力
胎盤娩出后,良好的XX收縮會迅速關閉血竇,減少出血。產婦可感到下腹部陣痛,並於下腹部觸及一個很XX圓球,即收縮的XX。有些高齡產婦分娩過程中XX收縮力較差,產後也容易發生XX收縮遲緩。如產婦合併有羊水過多、多胎妊娠、巨大兒、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併XX肌瘤、貧血、產程延長、精神過度緊張、臨產後應用過多鎮靜劑等,都可造成XX收縮乏力。甚至充盈的膀胱都可能造成XX收縮乏力。
因此在產程中要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保持良好的心理及身體狀態,適當補充高熱量、高營養飲食,定時排尿,XX第二產程后要按照助產人員的指導正確使用腹壓。
胎盤因素
胎盤部分剝離、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及胎盤、胎膜殘留都會引起產後出血。因此產後接生人員應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XX壁上,不能自行剝離叫胎盤粘連。多次人工流產易導致XX內膜受損及發生XX內膜炎,或由其他原因引起XX內膜炎,因此在要孩子之前應避免多次人工流產,或積極防治XX內膜炎是預防產後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