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支氣管炎安全過冬
慢性支氣管炎,系指反覆多次的呼吸道感染,病程超過2年,每年發作時間超過2個月,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覆發作為特點的一種慢性疾病。
婷婷在學齡前期因生長發育落後于同齡兒,體力較差,常在冬季及氣候寒冷的時候反覆感冒,患上了慢性支氣管炎。開始起病緩慢,持久性咳嗽,久治不愈,冬季加重,早晚加重,夜間尤為明顯;伴有咳嗽、喘息,咳白色粘液或泡沫性痰,量較多,只有咳出后才感覺舒服,後來被細菌感染了,變為粘液膿性痰。經醫生檢查后確診,是典型的慢性支氣管炎。醫生說:這種病如不積極治療,病程拖延,體質更弱,甚至夏季也可發病,最終因支氣管或肺間質破壞,可併發肺不張、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症等不可逆的改變。後來經積極治療,直到8多歲,才逐漸好起來。
一是急性發作期:患兒在冬季或氣溫驟降后,病情加重,病程在1個月以內者,稱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引起急性發作的原因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患兒咳嗽加重,咯粘液痰,量多並伴喘息。肺部可聞及散在的干、濕性羅音;血常規:急性發作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升高;胸部X線檢查:可見雙肺紋理增粗、增多。
二是慢性遷延期:急性發作后,病情增重,遷延超過1個月仍無明顯緩解者。
三是緩解期:主要包含:①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季節,病情暫時穩定的緩解時期;②是在慢性支氣管炎少發季節,病人無明顯咳喘癥狀的相對穩定時期。
這種病引發因素的有:
①慢性支氣管炎常與慢性鼻竇炎、原發性或繼發性呼吸道纖毛功能異常有關。
②)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兒機體抵抗力差,易受病毒的侵襲,故常使呼吸道受損而繼發細菌感染,反覆發作並加重。
③物理化學性刺激:刺激性的煙霧、被動吸煙、粉塵及大氣污染(氯氣、二氧化氮、臭氧等)損害了呼吸道粘膜防禦功能而引起炎症。
⑤氣候寒冷、過敏等也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的原因之一。
二、慢性支氣管炎患兒怎樣過冬
在一年四季中,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發病主要是在「立冬」至「立春」這段時間內。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室內外冷熱變化劇烈,而呼吸系統對寒冷的刺激較為敏感。寒冷導致體表血管收縮,不僅降低了皮膚毛細血管的屏障功能,而且對呼吸道吸入的冷空氣起不到加熱作用,使呼吸道粘膜受到寒冷的刺激,引起流涕、咳嗽、咽癢等癥狀,從而誘發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預防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扶本」措施:除了採用「冬病夏治」 外,在秋冬之前或在疾病緩解期,可根據情況辨證使用增加營養、適當鍛煉等「扶本」措施。
二是「既病防變」 :已急性發作者,應儘早去醫院診治,以防疾病進一步嚴重發展。應注意,不論採用中西醫哪種治療措施,一定要遵守醫囑治療一段時間,決不可半途而廢。
三是預防感冒:感冒是誘發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感冒非常重要。為防感冒,肺脾氣虛者,平時可常服玉屏風散或黃芪製劑等,以增強體質;已感冒者,先不要急於用西藥控制。因感冒為表證,又有風寒、風熱之分,用西藥不當,易引邪入里,對進一步治療不利。如為風熱感冒輕型者,可用午時茶、桑菊感冒片等;中型者,可用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片、寶光消炎退熱沖劑、小兒咽扁沖劑、維C銀翹片等;重型者,可用羚羊感冒片、銀黃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三、怎樣預防小兒慢性支氣管炎
1. 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
慢性支氣管炎的患兒,大多體格較差,必須加強營養,積极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鍛煉身體,預防感冒。小兒肺炎咳嗽等癥狀的消失,比病變組織的恢復要快。所以,患兒家長不要認為肺炎癥狀消失即為痊愈而自行中斷治療,致使病情反覆。在重症肺炎之後,必須長期隨訪觀察,注意胸部X線複查,徹底治療。對鼻竇炎、增殖體炎也要進行根治。
對於季節氣候的變化,要適時增減衣服。疑有對魚、蝦、蛋清等過敏者,要減少或禁止食用。慢性支氣管炎多在氣候寒冷的冬季發病,夏季較少,故可採用中醫冬病夏治的方法,以「扶正固本」的原則治療,即通過扶助正氣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達到驅除病邪,從而促進生理機能的恢復。
2.小兒慢性支氣管炎的飲食宜忌
慢性支氣管炎患兒,病程較長,呈持久性咳嗽,體質多較差,故在用中西藥治療的同時,飲食調養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①.食物宜清淡:新鮮蔬菜,如白菜、菠菜、油菜、蘿蔔、胡蘿蔔、西紅柿、黃瓜、冬瓜等,不僅能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而且具有清痰、去火、通便等功能;黃豆及豆製品含人體需要的優質蛋白,可補充慢性氣管炎對機體造成的營養損耗,又無聚痰化火之弊端。
②.強化平時飲食:患兒咳嗽日久不愈,耗傷正氣,肺脾虛弱。故平時多選用具有健脾、益肺、補腎、理氣、化痰的食物,如豬、牛、羊肺臟及枇杷、橘子、梨、百合、大棗、蓮子、杏仁、核桃、蜂蜜等,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癥狀。
③.忌食海腥油膩:因「魚生火、肉生痰」,故慢性支氣管炎小兒,應少吃黃魚、帶魚、蝦、蟹、肥肉等,以免助火生痰。
④.不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蒜、蔥、韭菜等辛辣之物,均能刺激呼吸道使癥狀加重;菜餚調味也不宜過咸、過甜,冷熱要適度。
⑤.嚼服乾薑能緩解慢癥狀:中醫認為,乾薑為治寒飲痰嗽的要葯。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溫中、祛痰涎、止嘔吐的作用,對慢性氣管炎屬寒症者有較好療效。而且,在感冒咳嗽時,睡前含1片乾薑,晚上咳嗽也會減輕。根據現代藥理分析,乾薑主要含有姜辣素、龍腦、姜醇、檸檬酸等成分,這些揮髮油成分均具有祛風散寒逐邪的作用。民間習慣在淋雨或涉水后,煮生薑紅糖水喝,就可預防風寒感冒。乾薑還具有XX血管運動中樞的交感神經的作用,可增強氣管粘膜細胞的纖毛運動,有利於痰涎上運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