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瀉,寶寶該吃啥
隨著秋季的到來,小兒腹瀉又XX了發病的高峰期。小兒腹瀉雖然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以夏秋季最為多發。每年的3至8月以細菌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腸炎、痢疾為多,而8至12月則是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腸炎最多見。引起小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禍首是輪狀病毒,目前尚無針對輪狀病毒的特效藥。而採用飲食療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往往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 小兒腹瀉可分為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癥狀,選擇飲食,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腹瀉:患兒有腹脹、腹痛、食慾減退、口臭等癥狀,腹瀉前常有哭鬧,大便酸臭,有不消化的奶塊。可採用以下食療方: 1.蘋果湯:取蘋果一個,食鹽少許。將蘋果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及食鹽,煎湯隨意飲服。每日一劑。大於1歲的幼兒,可食蘋果泥。 2.焦山楂麥芽飲:取山楂、麥芽各30克,紅糖15克。先用小火將山楂及麥芽炒至略焦,離火加少許酒攪拌,再置火爐上炒干,然後加水200毫升,煎煮15分鐘,去渣后加入紅糖再熬沸即可。分數次溫飲,每日一劑。 風寒型腹瀉:患兒腹鳴、腹痛,有時伴有發熱、流鼻涕等癥狀,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無臭味。可採用以下食療方: 1.姜茶飲:取生薑10克,茶葉3克,紅糖少許。將生薑切片,與茶葉加適量水一起煎煮,待沸后加入紅糖,隨意飲服。每日一劑。 2.糯米蒼白朮粥:取糯米30克,白朮12克,蒼朮6克。先將糯米略炒一下,再將白朮及蒼朮加適量水煎煮15分鐘後去渣取汁,然後加入糯米煮粥食用。每日一劑。 濕熱型腹瀉:患兒有發熱,舌苔厚膩等癥狀,大便呈蛋花湯樣且帶少許粘液。小兒秋季腹瀉以此型最為多見。可採用以下食療方: 1.烏梅葛根湯:取烏梅10只,葛根10克,紅糖少許。將烏梅和葛根中加水250毫升,用大火煮沸后,小火再煮20分鐘,去渣加紅糖,分數次飲用。每日一劑。 2.陳皮紅棗湯:取紅棗12枚,陳皮10克。將紅棗洗凈晾乾,放在鐵鍋內炒成微焦,然後加入洗凈的陳皮和適量水,煎煮15分鐘即可。飯後代水飲,一日2次,每日一劑。 脾虛型腹瀉:患兒久瀉不愈,面色萎黃,食慾減退,大便稀薄有不消化食物。可採用以下食療方: 1.胡蘿蔔湯:取新鮮胡蘿蔔250克,洗凈,帶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爛。喝湯食胡蘿蔔,分2~3次食完,每日一劑。 2.扁豆米仁山藥粥:取山藥60克,薏苡仁30克,扁豆、粳米各50克,食鹽少許。將扁豆炒熟,然後加入其它原料共煮成粥。分數次食用,每日一劑。 3.菱粉粥:取粳米50克,菱粉30克,紅糖少許。將粳米洗凈,加適量水煮粥,待粥快熟時,調入菱粉和紅糖,再煮沸即可。分數次服用,每日一劑。 此外,小兒發生腹瀉后,除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外,適當的忌口也非常重要。 忌食易導致腹脹的食物:如豆腐、干豆腐、豆漿、綠豆、赤豆等。過多地飲用牛奶也會引起腸道脹氣,應限制飲用。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桿菌,能抑制腸內有害細菌,可以食用。 忌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西瓜、梨、芹菜、菠菜、柚子、廣柑等。這些食物可促進腸蠕動,加重腹瀉。 忌食高脂食物:如肉類、奶油、動物內臟等。這些食物易導致滑腸,加重腹瀉。 少食高蛋白食物:如雞蛋、鴨蛋、肉末等。這些食物在功能已紊亂的腸道內易發酵腐敗,加重腹瀉。 少食多糖食物:如糖果、甜點等。糖在腸道內易發酵,加重脹氣。 相關鏈接 七招預防小兒秋季腹瀉 1.盡量母乳餵養,尤其是嬰兒出生數月之內和生后的第一個夏秋季節。此外,給小兒斷奶時,應避免在夏秋季節。 2.人工餵養時要注意小兒的飲食衛生。每次餵食前要用開水洗燙食具,最好每日煮沸一次。 3.母乳和人工餵養都應按時給小兒添加輔食,而且最好是幾種輔食同時添加。 4.在小兒食慾不振或發熱初期,應減少餵奶量及其它食物量,可以用水代替。 5.夏秋季,除避免給小兒食用過多的高脂肪食物外,更應注意居室通風。 6.小兒患營養不良、佝僂病和腸道外感染時應及時治療,以防止腹瀉發生。 7.氣候突然變化也會誘發孩子腹瀉,所以要注意小兒的保暖和衣服的增減,尤其是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