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民以食為天」「民意是為憂」
「民以食為天」,從古說到今,是說讓人民有飯吃是天大的事,若讓人民餓肚子,則國將不國,王將不
「民以食為天」,從古說到今,是說讓人民有飯吃是天大的事,若讓人民餓肚子,則國將不國,王將不王。可是現在足食之後,人民又懷疑食品的安全性,這便是「民以食為憂」。本篇是關於轉基因食品的話題。 許多人把「轉基因食品」理解為「食品里轉入了基因」,人吃了以後,這「基因」就轉入身體里了,身體就發生變化。還有人乾脆理解為,這種食品把人的基因轉走了。這真讓人哭笑不得。所謂「轉基因」,其實就是農作物的育種手段。 人工雜交育種的歷史已有100年了。100年來,人工雜交育種使產量翻了幾番,但是在提高品質、抗病、抗蟲、抗旱、抗寒、耐鹽鹼、耐瘠薄等方面很難再有大的突破。原因在於,人工雜交育種只能在同一種作物之內進行,比如,這個小麥品種跟那個小麥品種雜交,它們的基因資源是有局限的。如何擴大基因資源呢?科學家便向別的植物尋找優良基因,向細菌、真菌尋找優良基因,甚至向昆蟲和動物尋找優良基因,但是常規雜交方法無法實現不同物種之間的基因組合,於是就在實驗室的顯微鏡下,像做顯微外科手術那樣將甲物種的某個基因轉移到乙物種的DNA上,使乙物種具備某種優良性狀。這個過程就叫轉基因育種。比如,把馬鈴薯的某個基因轉移到玉米的DNA上,可使玉米的某種氨基酸含量增加。這種玉米是通過「轉基因」的方法培育的,用來食用,就叫做轉基因食品。我們吃這種玉米,多吃了氨基酸,難道不好嗎? 轉基因食品的歷史只有20年。轉基因技術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美國60%的玉米是轉基因玉米,80%的棉花是轉基因棉花,這些玉米、棉花能抵抗多種病蟲害從而減少農藥使用量。美國90%的大豆是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高達21%,而普通大豆的出油率僅有17%。農業科學家公認,轉基因農作物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轉基因研究方興未艾。前不久,農業部為華中農大的兩個轉基因抗蟲水稻品種頒發了「安全證書」,以證明它作為新的農作物品種對生態環境是安全的,作為食品對人類是安全的,這其實是政府對轉基因反對者的安慰。目前,我國培育成功並已經推廣種植的有、轉基因抗病毒煙草、轉基因晚熟西紅柿;從國外引進種植的有、轉基因高油大豆。 轉基因食品到底有害無害呢?從科學上講是無害的,而且,因為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還是有利的呢!美國超市的食品70%以上都是用轉基因品種加工的,美國人不是好好的嗎?我國的大豆油70%以上用的是美國轉基因大豆,我們吃轉基因大豆油這麼多年不也好好的嗎?我國70%的棉田種的是轉基因抗蟲棉,我們穿轉基因棉布不也好好的嗎?反對轉基因的是西方保守的科學家和極端的綠色組織,他們認為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等於創造了新的物種,雖然眼下未發現對人類和環境造成危害,但是不能保證未來沒有潛在的危害。這種極端的綠色理念在全球都有影響力,所以各國政府在發展轉基因農業的過程中時時要對這些人加以安慰。 各國政府為什麼大力發展轉基因農業呢?因為轉基因方法可以比人工雜交方法培育更好的品種。這些品種有的可以提高品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有的具備抗病抗蟲特性,這就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從而可以節約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有的具備抗瘠薄、抗乾旱特性,可以提高低產田的產量,使貧困地區實現糧食自給,要知道,全中國有1/3的耕地是低產田,全世界有1/2的耕地是低產田。 崇尚綠色有機生活的人,反對農藥污染可以理直氣壯,但是反對轉基因食品實在毫無道理。這些人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飢,他們鑽進「綠色」的牛角尖里,也不向外面放眼看看60億人口,有10億人口在挨餓;即便在美國,也有幾百萬人口要靠政府發放的食品來果腹;在中國,糧食安全這根弦一直是緊繃著的。西南大旱,全國糧食總產將減少3%,尚不足以威脅糧食安全,但是,這樣的旱情若發生在河南,全國糧食總產將減少10%,若發生在東北,將減少20%,那便足以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為什麼發出「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憂慮之聲?因為中國的糧食儲備只夠全國人民吃半年,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食都賣給中國也只夠13億人口吃半年,因為只要中國缺糧10%,國際糧價就會上漲100%。到205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吃什麼?!袁隆平的雜交稻,對中國來說不足為補,對世界來說是杯水車薪,必須靠轉基因品種! 可喜的是,「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寫進了2010年中央1號文件。可以預料,在未來,轉基因育種必將超越人工雜交育種,轉基因食品必將成為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