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補益

11詞語編輯詞目補益

拼音bǔyì

基本解釋

[benefit;help;use] 益處

2詳細解釋編輯裨補助益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且 甲 齊 貧人急乃為宦者入事 漢 無補益乃欲亂吾王家隋書·天文志上 光武 時則有 蘇伯況 郎雅光 並能參伍天文發揚善道補益當時監垂來世 宋歐陽修序既不能因時奮身遇事發憤有所建明以為補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清睢州志·名臣·袁可立傳時方議修築新舊兩城及一切差徭驛遞調停補益為多鄒韜奮萍蹤寄語二這不是前人的經驗毫無補益於後來人當然它有很重大的幫助但卻只能供作參考

猶補充東周列國志第五八回 苗賁皇 曰蒐閱車乘補益士卒秣馬厲兵修陣固列雞鳴飽食決一死戰何畏乎 楚

32中醫編輯意義凡有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的作用能治療各種虛證增強人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藥物稱為補益葯

根據虛則補之的原則立法用補益葯為主組成具有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以治療各種虛證的方劑稱做補益方劑

適應症本類方葯主要適用於兩個方面一是用於病邪已盡因久病體質虛弱的病證以增強體質促進機體恢復健康二是用於邪盛正衰正氣不能抵抗邪氣的病證常與祛邪葯同用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分類補益方葯可分為補氣方葯補血方葯補陰方葯和補陽方葯四類

注意事項1補益葯不適用於有實邪的病證因能閉門留寇加重病情

2補血滋陰藥性多滋膩因滋膩礙胃導致氣滯宜與理氣健脾葯同用

3補氣助陽葯多甘溫辛燥易耗陰液凡陰虛火旺者不宜用

4脾胃虛弱者應加健脾益胃藥同用增進脾胃功能使虛者受補[1]

4補益藥方編輯八珍湯成份 人蔘30克白朮30克白茯苓30克當歸30克川芎30克白芍藥30克熟地黃30克炙甘草30克

主治 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本方常用於病後虛弱各種慢XX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等屬氣血兩虛者)

泰山磐石散成份 人蔘3克黃芪6克白朮6克炙甘草2克當歸3克川芎2克白芍藥3克熟地黃3克川續斷3克糯米6克黃芩3克砂仁1.5克

主治 氣血虛弱所致的墮胎滑胎胎動不安或屢有墮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

食材滋補品(12張)

人蔘蛤蚧散成份 蛤蚧1對苦杏仁12g炙甘草9g人蔘12g雲苓15g川貝12g桑白皮12g知母12g

主治 久咳氣喘痰稠色黃或咳吐膿血胸中煩熱身體日漸消瘦或面目浮腫脈浮虛或日久成為肺癆

生脈散成份 人蔘9克麥門冬9克五味子6克

主治 1.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咽干口渴舌干紅少苦脈虛數 2.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乾咳少痰短氣自汗口乾舌燥脈虛細

參苓白朮散成份 蓮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蔘1000克炙甘草1000克白朮1000克山藥1000克

主治 脾虛濕盛證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本方常用於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以及婦女帶下病等屬脾虛濕盛者)

當歸補血湯成份 黃芪30克當歸6克

主治 血虛陽浮發熱證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本方可用於婦人經期產後發熱等屬血虛陽浮者以及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癜等屬血虛氣弱者)

石斛夜光丸組成石斛30g人蔘120g山藥45g茯苓120g甘草30g地黃60g麥冬60g等

主治 用於肝腎兩虧陰虛火旺內障目暗視物昏花

功能滋陰補腎清肝明目

用法與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右歸丸組成熟地8~50克山藥6克枸杞6克山茱萸3克炙草5克肉桂4克杜仲6剋制附子7克

  主治腎陽不足腰痛腰酸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脈沉細

  用法水煎服

功效溫補腎陽

方解熟地山藥山萸枸杞培補腎陰肉桂附子溫養腎陽炙甘草補中益氣杜仲強壯益精共湊溫補腎陽之效

臨床應用本方辯證要點是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祛神疲畏寒肢冷陽萎滑精腰酸膝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各氣短者加人蔘白朮火不曖土泄瀉腹痛者宜加炮姜肉豆寇若血虛血滯加當歸[2]

左歸飲出處景岳全書

分類補益劑-補陰

組成熟地9-30克 山藥6克 枸杞子6克 炙甘草3克 茯苓4.5克 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

功用補益腎陰

主治真陰不足證腰酸遺泄盜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飲舌尖紅脈細數

用法以水二盅煎至七分食遠服

加減如肺熱而煩者加麥冬6克血滯者加丹皮6克心熱而躁者加玄參6克脾熱易飢者加芍藥6克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6克血熱妄動者加生地6~9克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6克上實下虛者加牛膝6克以導之血虛而燥滯者加當歸6克[3]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這樣洗臉才會讓肌膚更清透
  • 夏季「熱痱」的防治
  • 社區飯館推出老年菜譜
  • 警惕:飯後喝湯危害大
  • 警惕餐桌食品甲醛污染
  • 美味的辣炒蜆子怎麼做啊
  • 我要摸著老婆的乳房睡覺,這種習慣好嗎
  • 食用橄欖油可以護膚不
  • 長在黑痣上的毛可不可以剪掉
  • 吃海苔會中毒嗎?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