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麥冬

麥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鬚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另有電視劇人物麥冬,在《我的青春誰做主》里的男配角,李崇霄飾演。本詞條不予詳細介紹。

植物屬性

植物形態

單植株麥冬

  別名麥門冬。   為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Ophitopogin japonicum (L.f)Ker.-Gawl.)以塊根入葯。性味功能:甘、微苦、涼、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咳嗽、肺結核。主產于四川、浙江。沿階草除東北外,大部分省區都有分佈;麥冬分佈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叢生長,高30厘米左右。葉叢生,細長,深綠色,形如韭菜。花莖自葉叢中生出,花小,淡紫色,形成總狀花序。果為漿果,圓球形,成熟後為深綠色或黑藍色。根莖短,有多數鬚根,在部分鬚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紡錘形的肉質塊根,即藥用的麥冬。

科屬分類

即將成熟的麥冬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Liliopsida   目:百合目Liliales   科:百合科Liliaceae   屬:沿階草屬Ophiopogon   拉丁名:O.japonicus(L. f.)Ker-Gawl.

中藥屬性

藥物名稱

  麥門冬、麥冬、杭麥冬、浙麥冬、寸冬、寸麥冬、炙麥冬、朱麥冬、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鮮麥冬、硃砂拌麥門冬等處方中寫麥門冬、麥冬、寸冬指生麥冬。為原藥材去雜質,洗凈曬乾入葯者。炙麥冬為凈麥冬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葯者。減緩寒涼,養陰而不膩胃。朱麥冬又名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為凈麥冬噴水少許微潤,將硃砂細粉撒布均勻,使硃砂粉與麥冬粘連一塊而入葯者。偏於鎮驚安神。鮮麥冬為其鮮品洗凈入葯者。   商品名   浙麥冬:又名杭麥冬、筧麥冬。為產于浙江杭州筧橋一帶者,后泛指產于浙江者。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主產于浙江餘姚、杭州、慈溪、蕭山等地。   川麥冬:又名川冬,主產于四川綿陽地區,以涪江沖積平原所產麥冬為佳品,又稱涪城麥冬,銷全國並有出口。   連心麥冬:不抽去心者。去心麥冬:為抽去心者。均以個大、肥壯、半透明、質柔、色黃白、有香氣、嚼之發粘、乾燥無鬚根者為佳。

藥物來源

麥冬成品

  該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f)Ker-Gawl.的乾燥塊根。夏季採挖,洗凈,反覆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鬚根,乾燥。   根。葉叢生於基部,狹線形,長10~30厘米,寬因品種不同粗細有異。花莖常低於葉叢,稍彎垂,花淡紫色總狀花序,花生於苞片下,每個苞片內1-2朵,花期5~8月。果藍色。該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的乾燥塊根。夏季採挖,洗凈,反覆暴曬揉搓、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鬚根,乾燥。【性狀】該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陽作仁原創麥冬花葉圖冊(20張)  【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麥冬[1]: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臨床常用品有去心與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說最早見於陶弘景《名醫別錄》,謂麥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煩。然後世醫家反對者眾多,如吳鞠通每用麥冬則註明不去心,謂麥冬有心可以心入心,直清心經之熱。筆者認為似無爭論之必要,由於中國各地用藥習慣不同,可入鄉隨俗,不必苛求。如欲用其入心清熱,可用硃砂拌之,稱為辰麥冬。   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軋扁,乾燥。

藥物性狀

  該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成品鑒別

  (1) 該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根被為3~5列木化細胞。皮層寬廣,

已被割掉塊莖的麥冬草植株

散有含草酸鈣針晶束的黏液細胞,有的針晶直徑至10μm;內皮層細胞壁均勻增厚,木化,有通道細胞,外側為1列石細胞,其內壁及側壁增厚,紋孔細密。中柱較小,韌皮部束16~22個,各位於木質部束的星角間,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以及內側的木化細胞連結成環層。髓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2)取該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淺藍色熒光。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1)麥冬(浙麥冬)塊根紡錘形,長1.5-3.5cm,中部直徑3-7mm。表面土黃色或黃白色,有較深的不規則細縱紋,有時一端有細小中柱外露。質韌,斷面類白色,中央有細小圓形中柱,新鮮時可抽出。氣微香,味微甘、澀,嚼之微有粘性。川麥冬塊根較短小,表面乳白色。質較堅硬,香氣小,味淡,少粘性。   (2)沿介草 塊根紡錘形,長0.8-2cm,中部直徑2-4mm。表面有細縱紋。斷面黃白色,中柱細小。味淡。以肥大、淡黃白色、半透明、質柔、嚼之有粘性者為佳。

品質標誌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規定:該品採用冷浸法測定,水浸出物不得少於60.0%。含水分不得過18.0%。總灰分不得過5.0%。含麥冬總皂苷以魯斯可皂苷元(C27H4204)計,不得少於0.12%,該品按乾燥品計算。   商品規格商品分浙麥冬和川麥冬。   (1)浙麥冬紡錘形,半透明,表面黃白色;質柔韌,斷面牙白色,有木質心。味微甜,嚼之有粘性。   一等:每50g150粒以內,無鬚根。   二等:每50g280粒以內,余同一等。   三等:每50g280粒以外,最小不低於麥粒大,無鬚根,油粒、爛頭不超過10%。   (2)川麥冬紡錘形,半透明,表面淡白色;斷面牙白色,木質心細軟。味微甜,嚼之少粘性。   一等:每50g190粒以內,無鬚根。   二等:每50g300粒以內,余同一等。   三等:每50g300粒以外,最小不低於麥粒大,間有烏花、油粒不超過10%,余同一等。   出口商品按浙江省的標準分為四等。   一等:色黃亮,顆粒均勻,肥壯,長2.54cm以上。   二等:顆粒較小,長約2.54cm。   三等:色較著,顆粒大小不勻而瘦,長2.54cm以下。   四等:色差粒瘦,長短不一,多在2.54cm以下。

中藥配伍

  1.配元參,一清一滋,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剝者有效。2、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於肺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3、配五味子,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4、配沙參,肺胃同治,具有清肺涼胃,養陰生津之良好效用,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喉乾燥等症。5、配粳米,適用於熱病之後,或慢XX中出現的胃中氣陰兩傷證,具有較緩和的清補作用。6、配烏梅,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又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於久瀉久利,大腸津脫,虛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難忍,引飲無度者,尤為適合。

藥性說明

  該品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抗實驗性心律失常、增加冠脈流量

藥物功效

  1.養陰清熱治療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   2.潤肺止咳 治療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主要用途

  1,清心除煩:適於內熱擾心之證。a.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b.熱傷氣陰,心煩口渴,汗出體倦者。c.心陰不足,心煩不眠,舌紅少苔者。2,養陰潤肺:主治陰虛肺燥,乾咳、燥咳,勞熱咳血等證。3,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干口渴,納呆不飢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者。

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6~12g。或入丸、散。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注意事項

  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①《本草經集注》:「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②《藥性論》:「惡苦芺[音ǎo]。畏木耳。」③《綱目》:「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1、麥冬臨床使用安全性好,動物亞急性毒性實驗證明該葯毒性很小。2、有報道服用麥冬引起過敏表現為噁心、嘔吐、心慌、煩躁、全身紅斑、瘙癢。3、麥冬性寒質潤,滋陰潤燥作用較好,適用於有陰虛內熱、乾咳津虧之象的病證,不宜用於脾虛運化失職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病證。臨床將麥冬當作補品補益虛損應注意辨證,用之不當會生濕生痰,出現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應。

性味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貯藏環境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來源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吳普本草》:「麥門冬,生山谷肥地,葉如韭,肥澤叢主,采無時。實青黃。」②《別錄》:「麥門冬,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川穀及堤坂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陰乾。」③陶弘景:「函谷即秦關,而麥門冬異於羊韭之名矣,處處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實如青珠,根似穬麥,故謂麥門冬,以肥大者為好。」④ 《本草拾遺》:「麥門冬,出江寧,小潤;出新安,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菜。大小有四種,功用相似,其子圓碧。」⑤《本草圖經》:「麥門冬,今所在有之。葉青似莎草,長及尺余,四季不雕,根黃白色,有鬚根,作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蓼花,實碧而圓如珠。」⑥《綱目》:「麥門冬,古人惟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曬收之。其子亦可種,但成遲爾。浙中來者甚良,其葉似韭而多縱文,且堅韌為異。」⑦《增訂偽藥條辨》:「按麥門冬,出杭州筧橋者,色白有神,體軟性糯,細長皮光潔,心細味甜為最佳。安徽寧國、七寶,浙江餘姚出者,名花園子,肥短體重,心粗,色白帶黃,略次,近時市用,以此種最多。四川出者,色呆白短實,質重性粳,亦次。湖南衡州、耒陽縣等處亦出,名采陽子,中勻,形似川子,亦不道地。大者曰提青,中者曰青提,小者曰蘇大、曰超級大等名目,以枝頭分大小耳。」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含多種甾體皂甙:麥冬皂甙A、B、C、D,甙元均為假葉樹皂甙元,另含麥冬皂甙B』、C』、D』, 甙元均為薯蕷皂甙元;尚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如麥冬甲基黃烷酮A、B,麥冬黃烷酮A、麥冬黃酮A、B,甲基麥冬黃酮A,B;另分得5個高異黃酮類化合物.

理化鑒別

  1.杭麥冬(浙江慈溪)2.川麥冬(四川綿陽)3.麥冬(山東濟南)4.麥冬(江蘇南京)5.麥冬(安徽淮南)薄層層析   樣品 液:取該品粉末2g,置於10ml具塞離心管中,加入5ml氯仿-甲醇(7:3)溶液,放置12小時,于超聲波條件下提取20分鐘,離心,取上清液;重複一次,合併兩次上清液,揮干溶劑,用0.5ml氯仿溶解作為供試液.   對照品液:取麥冬對照藥材,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   展 開:硅膠GF254板, 以苯-甲醇-冰乙酸(100:3:5)為展開劑.   顯色:在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 供試藥材色譜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色色斑.

顯微鑒別

  塊根黃切面   (1)麥冬表皮細胞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細胞分化成根毛狀;根被2-5列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或多角形,有的具縱長紋孔。皮層寬廣,外皮層細胞外壁及側壁微木化,有的分泌細胞含黃色油狀物;含草酸鈣針晶束的粘液細胞類圓形,含草酸鈣柱晶束的粘液細胞顯著小於一般細胞;內皮層外側為1-2列石細胞,長多角形或類多角形,內壁及側壁增厚;內皮層細胞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壁全面增厚,木化,通道細胞壁薄,非木化。中柱約占1/5-1/8;中柱鞘1-2列細胞;韌皮部束15-24個,與木質部交替排列;木質部內側由木化細胞相連接。髓部細胞非木化。   (2)沿階草表皮細胞1列,扁平。皮層中含針晶束細胞,偶見含柱晶束細胞,柱晶長50-60μm;石細胞1-2列,內壁及側壁增厚,如為2列石細胞,其內列細胞壁全面增厚。中柱占1/8-1/12;韌皮部束5-10個;髓部細胞壁木化。   粉末特徵   (1)麥冬 黃白色。   ① 外皮層細胞表面觀類方形或類長方形,長44-185μm,寬37-135μm,壁厚3-5μm,其間散有分泌細胞;分泌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長66-125μm,直徑37-73μm,壁稍厚,有的含淡黃色分泌物。   ② 草酸鈣針晶散在或成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針晶長21-78μm,直徑約至3μm;另有柱狀外地晶,長51-118μm,直徑5-9μm,兩端斜尖,易斷碎。   ③ 石細胞常與內皮層細胞上下層相疊。表面觀類方形或類多角形,長32-196μm,直徑22-94μm,壁厚4-16μm,有的一邊菲薄,紋孔密,短縫狀或扁圓形,孔溝較粗。   ④ 內皮層細胞表面觀長方形或長條形,直徑22-49μm,長54-250μm,壁厚4-7μm,紋孔較密,孔溝短。   ⑤木纖維細長,末端傾斜,直徑14-36μm,壁稍厚,微木化,紋孔斜裂縫狀或相交十字形、人字形。此外,有網紋管胞。   (2)沿階草 黃色。   外皮層細胞類長方形,長66-151μm,寬33-115μm,壁厚1.5-2.5μm;草酸鈣針晶長36-73μm,直徑1.5-3μm,柱狀針晶直徑約5μm;石細胞長62-180μm,直徑25-52μm,壁厚4-9μm。   藥物應用鑒別   天冬與麥冬功能滋陰清肺,均可用於燥咳,咯血,陰傷口渴,腸燥便秘之症。但天冬大寒,清火潤燥力較麥冬大,且滋腎陰;而麥冬微寒,滋陰潤燥之力較天冬為差,然其滋膩之性較小,兼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藥理作用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麥冬總氨基酸0.5ml/10g腹腔注XX給於小鼠30分鐘后,腹腔注XX戊巴比妥鈉30mg/kg,觀察翻正反XX消失動物數。結果麥冬總氨基酸有明顯的協同中樞抑制葯作用(P<0.05),而麥冬總皂甙及總糖對閾下催眠劑量的戊巴比妥鈉作用無明顯影響。15%麥冬須製劑10ml/kg灌胃能抑制注XX松節油2.0ml/kg的家兔的發熱(P<0.01),但發熱後用葯則無抑製作用。麥冬煎劑有鎮靜作用,亦能加強氯丙嗪的鎮靜作用,增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拮抗咖啡因的XX作用,能推遲回蘇靈引起的抽搐,強直性驚厥及死亡發生的時間,但不能使動物免於死亡。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對離體蜍蟾心臟心功能的影響:用八木-Hartung法離體蟾蜍心臟灌流證明;麥冬總皂甙I(粗提物)加強心肌收縮力作用最強,而總皂甙Ⅱ(較純物)作用不及總皂甙Ⅰ,一般在心肌收縮力增強的同時伴有心輸出量的增加。大劑量的總皂甙Ⅰ、Ⅱ及總糖對心臟均產生抑制,可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減少,房室傳導阻滯、甚至停傅。總皂甙Ⅰ、Ⅱ、總糖、總氨基酸對心率一般稍減慢或不變,均無明顯影響。   對離體豚鼠心臟心肌收縮振幅的影響:用Langendorff法豚鼠離體心臟灌流表明,麥冬總皂甙及總氨基酸小劑量均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冠脈流量增加,大劑量則抑制心肌,減少冠脈流量,但兩者對心率無影響。   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電生理特性:麥冬總皂甙10mg/kg靜脈注XX可有效地預防或對抗由CHCL3-Adr,BaCl2,Aco所誘發的心律失常,並使結紮犬冠狀動脈24h后的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由87±8降至57±7%。電生理實驗表明麥冬總皂甙15mg/kg可明顯降低兔單相動作電位的Vmax,縮短其APD10,APD50;麥冬總皂甙50μg/ml也可使豚鼠XX狀肌細胞跨膜動作電位的APA,Vmax明顯降低,APD10,APD50明顯縮短;同時ERP/APD顯著XX。麥冬對氯化鋇、烏頭鹼,腎上腺素、垂體後葉素等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改善作用。用硫酸鎂2.5g,麥冬20g稀釋于500ml葡萄糖生理鹽水內靜脈滴注治療實驗性狗心肌梗塞,用藥6h,24h早搏出現次數與對照組相比,結果表明麥冬合同小劑量硫酸鎂對心梗后心律失常有一定預防作用。   對實驗性心肌梗塞時環核苷酸代謝的影響:用紐西蘭兔麻醉后結紮冠脈前降支,造成急性實驗性心肌梗塞,經耳靜脈注XX麥冬注XX液15ml(相當生葯15g)。然後與對照組一起在術后即刻、術后15、30、60分鐘,直接心臟穿刺采血,測定血漿cAMP和cGMP。結果術后15分鐘,對照組cAMP、cGMP繼續升高,麥冬組呈下降趨勢(P<0.05),術后30分鐘麥冬組仍低於對照組(P<0.02),術后60分鐘恢復至術前水平。血漿cAMP/cGMP比值變化:術前兩組無顯著性差異,術后即刻兩組比值均下降;對照組在術后15、30分鐘,繼續下降分別為4.6±1.61;4.57±2.01;而麥冬組已接近術前水平,分別為6.46±2.12和6.48±2.39(P值均<0.05),術后60分鐘,麥冬組仍維持術前水平,對照組有上升趨勢,兩組無顯著差異。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漿cAMP、cGMP含量明顯高於正常。可能是一種應激反應,由於大量心肌細胞壞死溶解,釋放出cAMP和cGMP,使血漿中水平增高,反應心肌損傷的程度。由於心肌缺血時,cGMP增高較cAMP更明顯,所以心梗后cAMP/cGMP比值明顯下降。麥冬可能使梗塞后心肌營養血流量增加,缺血缺氧的心肌細胞較快獲得修復與保護,致使心肌cGMP和cAMP的釋放減少,從而降低血漿中的含量,而使兩者比值恢復平衡。   對動物免疫活性的影響   對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的影響:取18-20g,ICR小鼠30只,分別腹腔注XX麥冬多糖、人蔘總皂甙(20mg/kg),對照用等量生理鹽水,30分鐘後置盛有鈉石灰的密閉廣口瓶中,記錄小鼠死亡時間。結果麥冬多糖組的小鼠存活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極顯著延長(P<0.01)。   對免疫器官重量的影響:取ICR小鼠分別腹腔注XX麥冬多糖、人蔘總皂甙(劑量10mg/kg),對照用等量生理鹽水,連續給葯7天後放血處死動物,稱體重及胸腺、脾臟重量,計算胸腺指數和脾指數。結果麥冬多糖可極顯著增加小鼠的脾臟重量(P<0.01),而對胸腺無明顯影響。   對小鼠碳粒廓清作用的影響:取ICR小鼠,分別腹腔注XX麥冬多糖、人蔘總皂甙(10mg/kg)和生理鹽水,連續給葯7天,末次給葯后尾靜脈給於稀釋3倍的中華碳素墨水0.1ml/10g,分別計算廓清指數。結果麥冬多糖組可顯著增強小鼠的碳粒廓清作用(P<0.01=。   對由環磷酰胺和60Cor照XX引起的小鼠白細胞數下降的影響:麥冬多糖10mg/kg對小鼠腹腔注XX0.4ml環磷酰胺(5mg/ml)所致的白細胞下降有極顯著的對抗作用(P<0.01)。同樣劑量的麥冬多糖連續腹腔注XX8天,第8天給葯后lh將小鼠放置在距照XX源(60Cor)60cm處進行照XX,總劑量20.64c/kg,照XX後繼續給葯3天,照XX后第7天,眼眶取血,計算白血球數。結果麥冬多糖可顯著對抗由60CorXX線照XX引起的白血球下降(P<0.01=。   麥冬多糖對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形成有明顯促進作用,對家兔血紅細胞具有凝集素樣作用。   麥冬水煎液腹腔注XX小鼠,劑量相當12.5g生葯/kg,能極顯著增加小鼠脾臟重量;增強小鼠碳粒廓清作用;極顯著對抗由環磷酰胺引起的白細胞下降等作用。   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影響:用BALB/C幼鼠,配對成試驗組和對照組,飼養1月后,每鼠注XX綿羊細胞(SRBC)4.O億個(0.2ml),注XX后定期取血,測定抗體,計算HC50。結果表明用麥冬須有促進抗體生成和延緩抗體消退(P<0.05)。用配對的兩組BALB/C小鼠脾細胞懸液,2份加PHA60μg/ml,1份不加致裂原。培養72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摻入后在閃爍儀上測定淋巴細胞轉化刺激指數,結果表明,麥冬鬚根提取物有提高細胞免疫作用。   對帶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麥冬須水溶液對NIH純系接種S180和EAC癌細胞的白細胞和T細胞均有明顯的提高(P<0.01或P<0.05)。對T細胞亞群可使Tu%含量增高,Tr%含量下降,T u/Tr值均比對照組高。   其它作用   小鼠在飼料中添加麥冬根須可降低體內羥脯氨酸。對雄性小鼠腦中單胺氧化酶(MAO-B)抑制率為38.6%。雄性小鼠肝中SOD活性提高45.5%。果蠅壽命試驗還表明麥冬根須飼料有明顯的延長果蠅壽命,提示有延緩衰老趨勢。游泳試驗表明麥冬所含皂甙、多糖、氨基酸等有明顯抗疲勞作用。

臨床應用

  治療百日咳:麥冬、天冬各20g,鮮竹葉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78頁)。   1.陰虛燥咳、咯血等:麥冬、天冬、川貝各9g,沙參、生地各15g,水煎服。   2.熱病心煩不安:麥冬、梔子、竹葉各9g,生地15g,蓮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党參、麥冬、知母各9g,竹葉、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獲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4.萎縮性胃炎:党參、麥冬、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g,烏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5.陰虛內熱、津少口渴 :麥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人工栽培

生長特性

  喜溫暖和濕潤氣候,四川、浙江兩省麥冬主產區年平均氣溫都在16~17℃之間,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稍耐寒,冬季-10℃的低溫植株不會受凍害,但生長發育受到抑制,影響塊根生長,在常年氣溫較低的山區或華北地區,雖亦能生長良好,但塊根較小而少。宜稍蔭蔽,在強烈陽光下,葉片發黃,對生長發育不利。但過於蔭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長,對生長發育也不利。乾旱和澇窪積水對麥冬生長發育都有顯著的不良影響。宜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質壤土,過沙和過黏的土壤,均不適於栽培麥冬。忌連作3年及三年以上,需隔3~4年才能再種。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前作為大頭菜、白菜、棉花、蘿蔔、苕子等,前作收穫后將土地耕翻23~26厘米以上,通常要求犁3遍,耕4遍,使土壤疏鬆細碎,以利根系生長。然後整平地面,作畦130-160厘米寬,溝寬33厘米左右。整地時施基肥,每公頃用於糞37500-45000千克。   2.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可分種苗3~6株。   (1)種苗的準備   各地麥冬栽培品種較多,據調查了解發展的四川三台麥冬品種,抗病性強,產量高。各地可選用優良品種。麥冬收穫時,將割去塊根的苗,選健壯者留作種用。用刀切去根狀莖下部和鬚根,保留上部莖節部分以葉片不散開為準,其橫切面呈現白色放XX狀花紋(俗稱菊花心),根狀莖不宜保留過長,否則裁後會發生兩重莖節(俗稱高腳苗),生長的塊根較少,產量低。根狀莖切除后,將合格的苗子整理齊,用稻草或其它繩子將其紮成直徑為20cm左右的小捆,將捆好的種苗的莖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2~3min,使其吸水飽和,然後豎立排列在陰涼潮濕處事先整好的鬆土上,周圍覆土保護,以備栽植。若溫度過高(超過30℃),應每天或每隔一天給土壤澆水一次,以免發熱或乾燥,澆水時不要把水澆到麥冬種苗葉片上。浙江認為葉片過長,會消耗種苗水分,操作也不方便,因此,將上部葉片截除,只留5-6厘米長,根全部切除。   普通收穫1公頃麥冬,可供3~4公頃地作種苗。種苗準備好后,應隨即栽植,若不能立即栽植,應將種苗捆好把下部在水中浸濕,並用少許泥土包圍,每日噴少許水,可保留數日。   (2)栽植   四川麥冬適宜的栽植時期在3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浙江則在5~6月初栽植。四川麥冬栽植時,先按行距10~13厘米開溝,深5~6厘米左右,在溝內每隔6-8厘米,放種苗2~4株,垂直放于溝中,然後將土填滿淺溝,用扁鋤推壓或用腳踩,將種苗兩側的覆土壓緊。裁后立即灌透水一次,每公頃約需種苗10500千克。浙江麥冬栽種,先用種刀切開土壤開溝,二年收穫的行珠距20厘米*16厘米,3年收穫的,行株距26~33厘米*20~23厘米,每穴栽苗8~9株,同一叢苗基部要整齊,垂直入土,然後將上壓實,深約4厘米左右。   3.間作   在麥冬主產區,廣大葯農習慣在麥冬地裡間作,不僅能增加收入,而且有利於麥冬生長,進行間作可以減少烈日直XX。四川產區夏、秋兩季一般多套種兩季玉米(每6行麥冬套種一行玉米),冬季間種大蒜等。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麥冬植株矮小,如不經常除草,則雜草滋生,妨礙麥冬的生長。栽後半月就應除草一次,5~10月雜草容易滋生,每月需除草1~2次,入冬以後,雜草少,可減少除草次數,除草時結合進行中耕(鋤松表面土壤)。   (2)追肥   麥冬的生長期較長,需肥較多,除施足基肥外,還應根據麥冬的生長情況,及時追肥。一般追肥3次以上,第一次在7月中旬。每公頃施豬糞尿30000~37500千克,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第二次在8月上旬,每公頃施豬糞尿37500~45000千克,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草木灰1500-2250千克。第三次在11月初,每公頃施豬糞尿30000~37500千克,腐熟餅肥750干克。追肥時氮肥不宜過多,以免引起地上部分徒長。浙江產區,除基肥外,栽植時在穴中施些過磷酸鈣,混拌在土中,以提高產量。裁後半月麥冬返青時,每公頃施11250千克清水類,過磷酸鈣112.5千克,7月份每公頃再施人糞尿18750千克,加過磷酸鈣195千克。春秋兩季是塊根膨大和根莖伸長增多時期,同時分率旺盛,此時應重施磷、鉀肥,故於每年3月份和9月份分別進行追肥,先淺松表土,每公頃施過磷酸鈣或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再施人糞尿18750~22500千克,在11月每公頃再施草木灰2250~3000千克,以利植株的生長與越冬。   (3)灌溉   麥冬宜稍濕潤的土壤環境,需水分較多,除栽植后應及時灌水(定根水)浸潤田土,促進幼苗迅速發出新報外,5月上旬,天氣旱熱,土壤水分蒸發快,亦應及時灌水,如遇冬春乾旱,則應在2月上旬前灌水1~2次,以促進根塊生長。

病蟲害防治

  (1)黑斑病   病原菌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發病初期葉尖變黃並向下蔓延,產生青、白不同顏色的水浸狀病斑,後期葉片全部變黃枯死。   防治方法:①選用無病種苗,栽前用1:1:用倍波爾多液,或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苗5分鐘。②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積水。③大田發病期可割去病葉,噴1:1:10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4天1次,連續3~4次。   (2)根結線蟲病   病原是圓形動物門線蟲綱的一種根結線蟲。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癭瘤,使結麥冬的鬚根縮短,到後期根表面變粗糙,開裂,呈紅褐色。剖開膨大部分,可見大量乳白色發亮的球狀物,即為其雌性成蟲。   防治方法:①實行輪作,有條件的地方可水旱輪作,避免與烤煙、紫雲英、豆角、芋頭、紅薯、瓜類、羅漢果、白朮、丹參、顛茄等作物輪作,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②選用無病種苗,剪凈老根。③選用抗病品種,如大葉麥冬、沿階草、四川遂寧麥冬。④土壤處理,可以防治。   (3)蠐螬、非洲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參見人蔘病蟲害及其防治部分。

採收加工

麥冬採收

  四川麥冬栽種后,第二年4月即可收穫。選晴天,用鋤或犁耕翻23-26厘米,將麥冬全株翻出土面,然後抖落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塊根和鬚根,分別放入籮筐中,置於流水中,用腳踩淘洗,洗凈泥沙,運回加工。浙江麥冬則在栽后第三年或第四年收穫,方法同四川麥冬產區相似。   四川麥冬的加工,是將洗凈的根放在曬席上或曬場上暴曬,曬乾水汽后,用雙手輕搓(不要搓破表皮),搓后又曬,曬后又搓,反覆5~6次,直到除去鬚根為止。等到乾燥后,用篩子或風車除去折斷的鬚根和雜質,選出塊根即可出售。一般每公頃產乾貨1500~2250千克,而近年來採用遂寧麥冬品種栽培,每公頃產可達3000~3750千克。

麥冬淘洗

  浙江麥冬加工,是將洗凈的塊根放在曬具上晾曬3-5天後,鬚根由軟到硬逐漸乾燥,放籮筐內悶放2-3天,然後再翻曬3~5天,此時要一堆一堆曬,且需經常翻動,以利於燥均勻。此後再悶3~4天,再曬3~5天,這樣連續反覆3~4次,塊根乾燥度達70%,即可剪去鬚根再曬至乾燥。在天氣不好時,採用40~50℃微火烘乾,先烘15~20小時后,拿下來放幾天再烘至乾燥。   乾燥的麥冬用木箱或麻袋包裝貯運。宜放乾燥處,防潮濕和蟲蛀。

中醫傳承

相關記載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   2.《名醫別錄》:療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乾煩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   3.《藥性論》:治熱毒,止煩渴,主大水面目肢節浮腫,下水。治肺痿吐膿,主泄精。   4.《本草拾遺》:治寒熱體勞,下痰飲。   5.《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時疾熱狂,頭痛,止嗽。   6.《本草衍義》:治心肺虛熱。   7.《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脈保神。   8.《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治經枯乳汁不下。   9.《用藥心法》:補心氣不足及治血妄行。   10.《南京民間藥草》:治婦女濕淋。   11.《福建民間草藥》: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熱,治小便淋閉,小兒肝熱。   12.《安徽藥材》:治咽喉腫痛。   13.《本草匯言》:麥門冬,清心潤肺之葯也。主心氣不足,驚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熱肺燥,咳聲連發,肺痿葉焦,短氣虛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虛勞客熱,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虛秘便難;此皆心肺腎脾元虛火郁之證也。然而味甘氣平,能益肺金,味苦性寒,能降心火,體潤質補,能養腎髓,專治勞損虛熱之功居多。如前古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等疾,則屬勞損明矣。   14.《藥品化義》:麥冬,潤肺,清肺,蓋肺苦氣上逆,潤之清之,肺氣得保,若咳嗽連聲,若客熱虛勞,若煩渴,若足痿,皆屬肺熱,無不悉愈。同生地,令心肺清則氣順,結氣自釋,治虛人元氣不運,胸腹虛氣痞滿,及女人經水枯,乳不下,皆宜用之。同黃芩,扶金制木,治臌脹浮腫。同山梔,清金利水,治支滿黃疸。又同小荷錢,清養膽腑,以佐少陽生氣。入固本丸,以滋陰血,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相交之義。   15.《本草新編》: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止血家之嘔吐,益精強陰,解煩止渴,美顏色,悅肌膚,退虛熱,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為君而又可借之為臣使也。但世人未知麥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為可惜也。不知麥冬必須多用,力量始大,蓋火伏于肺中,爍干內液,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制矣;熱熾于胃中,熬盡其陰,不用麥冬之多,則火不能息矣。更有膀胱之火,上逆於心胸,小便點滴不能出,人以為小便火閉,由於膀胱之熱也,用通水之葯不效,用降火之劑不效,此又何用乎?蓋膀胱之氣,必得上焦清肅之令行,而火乃下降,而水乃下通。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警惕餐桌食品甲醛污染
  • 如何對待膽小、任性的孩子
  • 舒適睡眠 卧室布局很關鍵
  • 秋季護膚最重要的三大點
  • 做彩超的醫生被嚇一跳,全世界罕見
  • 美味的辣炒蜆子怎麼做啊
  • 我要摸著老婆的乳房睡覺,這種習慣好嗎
  • 食用橄欖油可以護膚不
  • 長在黑痣上的毛可不可以剪掉
  • 吃海苔會中毒嗎?

Power by 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