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uuuwell.com
薔薇(學名:Rosa multiflora),又稱野薔薇,薔薇科植物,主要分佈在北半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山區等地區。薔薇花是一種蔓藤爬籬笆的小花,花盤環繞萼筒口部,有白色、黃色等多種顏色,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其耐寒,有野生的,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等種植方法。薔薇可以藥用,由其製成的薔薇花粥有良好的營養價值。其不同顏色有不同花語,如紅薔薇代表熱戀; 粉薔薇代表愛的誓言。
粉色薔薇 Rosa multiflora
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複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花可供觀賞,果實可以入葯。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南朝 梁 江洪《詠薔薇》:「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 唐 韓愈 《題于賓客庄》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唐 高駢《山亭夏日》詩云:「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唐李季蘭六歲時作薔薇詩「經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 」清孫枝蔚《揚州竹枝詞》之六:「帶露薔薇入夜香,屏開孔雀喜燈光。」 薔薇科(Rosaceae)薔薇屬(Rosa)植物;約100種,多年生灌木或藤本。近世界性分佈 ,多原產于亞洲。很多栽培種花芳香而美麗,常為白色、黃色、橙色、粉紅色 或紅色;野生薔薇花單生或成小簇;花瓣通常5枚,栽培種常重瓣。薔薇為直立、攀緣或蔓生灌木。莖通常具多數形狀大小不同的刺。羽狀複葉,互生,小葉近卵形,具銳齒。果為假果,由花托發育而成,肉質,漿果狀,稱薔薇果,有的可食。 薔薇主要原產于北半球溫暖地區;大部分原產于亞洲,小部分原產于北美,極少數種類原產于從歐洲到非洲西北部一帶。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薔薇容易雜交,從而產生與親本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類型,因此要確定其基本種類很不容易。在100多種薔薇中,只有不到10種(多原產于亞洲)用來雜交,育成今天種類甚多的植于庭園的薔薇。 栽種于庭園的薔薇有幾個重要的類群。最著名、種植最廣泛的類群為雜交茶薔薇,占溫室及花園中種植的薔薇和花店中出售的薔薇的大部分,薔薇的所有顏色在雜交茶薔薇中都能見到,而且雜交茶薔薇花大,對稱。茶薔薇開花頻繁,但脆弱,將它與茁壯的四季開花的雜交四季薔薇進行雜交繁育,即育成雜交茶薔薇。雜交四季薔薇原來極受歡迎,直至20世紀初為雜交茶薔薇所取代。多花薔薇(polyantha rose)是一類耐寒,花小而密生成串的薔薇。豐花薔薇(floribunda rose)耐寒,是雜交茶薔薇與多花薔薇雜交繁育而成。大花薔薇(grandiflora rose)是較新的一類雜交薔薇,由雜交茶薔薇與豐花薔薇雜交繁育而成,為高大,耐寒的灌木,花大而多。其他的現代薔薇種類有:攀緣薔薇,莖細長,可爬上棚架生長;灌木薔薇,生長成大灌叢;微型薔薇,株型極小,花小。薔薇花
以上各類型的薔薇已鑒定約13,000個品種。沒有別的花像薔薇這樣為人們熟知和喜愛。薔薇花的顏色多種多樣,從白色到不同色調的黃色、粉紅色直到深緋紅色或紫醬色、已育成許多美麗的混合多種顏色的品種。薔薇花的大小不等,從直徑1.25公分(0.5吋)的微型薔薇到直徑17.5公分(7吋)的大型花朵都有。薔薇花的香味十分好聞,其香味因品種及氣候條件而不同。薔薇可感染許多疾病,其中大部分由真菌引起。白粉病表現為幼葉,嫩莖表面的淺灰白色的黴狀菌絲束。黑斑病為真菌所致,表現為葉上明顯的黑斑,這樣的葉容易脫落。鏽病也是薔薇常見的病害。 薔薇香精油提煉自薔薇,尤其是大馬士革薔薇(R. damascena)的花,可用於製造香水。薔薇的果實——薔薇果,尤其是玫瑰(R. rugosa)的果實,可提取維生素C,有時用以制蜜餞。 世界上最大的薔薇 在美國亞利桑那洲有一棵薔薇,長得像大樹,樹榦直徑有1.41米,高達2.7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薔薇。白色Rosa multiflora 野薔薇
英文:rose 日文名:バラ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木蘭綱 Magnoliopsida 目:薔薇目Rosales/薔薇屬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科:Rosoideae野薔薇葉子
薔薇」一詞有時特指野薔薇 Rosa multiflora 。 拉丁名/學名:Rosa multiflora 英文:Multiflora Rose 日文名:ノイバラ (野茨) 別名:野薔薇、刺蘼、刺紅、買笑、雨薇 原產于中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的低山丘陵、溪邊、林緣及灌木叢中,現全國普遍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佈。野薔薇多自然分佈于溪畔、路旁及園邊、地角等處,往往密集叢生,滿枝燦爛,微雨或朝露后,花瓣紅暈濕透,景色頗佳。攀援灌木;小枝圓柱形,通常無毛,有短、粗稍彎曲皮束。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柔毛或無毛,有散生腺毛;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邊緣有或無腺毛。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梗長1.5-2.5厘米,無毛或有腺毛,有時基部有篦齒狀小苞片;花直徑1.5-2厘米,萼片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結合成束,無毛,比雄蕊稍長。果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無毛,萼片脫落。 產江蘇、山東、河南、湖北、湖南等省。日本、朝鮮習見。野薔薇 Rosa multiflora近拍
直立、蔓延或攀援灌木,多數被有皮刺、針刺或刺毛,稀無刺,有毛、無毛或有腺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稀單葉;小葉邊緣有鋸齒;托葉貼生或著生於葉柄上,稀無托葉。花單生或成傘房狀,稀復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萼筒(花托)球形、壇形至杯形、頸部縊縮;萼片5,稀4,開展,覆瓦狀排列,有時呈?鸌捶至眩換ò?5,稀4,開展,覆瓦狀排列,白色、黃色,粉紅色至紅色;花盤環繞萼筒口部;雄蕊多數分為數輪,著生在花盤周圍;心皮多數,稀少數,著生在萼筒內,無柄極稀有柄,離生;花柱頂生至側生,外伸,離生或上部合生;胚珠單生,下垂。瘦果木質,多數稀少數,著生在肉質萼筒內形成薔薇果;種子下垂。染色體基數x=7。本屬的模式種:百葉薔薇Rosa centifolia L. 全屬約有200種,廣泛分佈亞、歐、北非、北美各洲寒溫帶至亞熱帶地區。我國產82種。分佈于北半球的薔薇
本屬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之一,庭園普遍栽培。中國薔薇已有悠久栽培歷史,遠在 1630年王象晉作《群芳譜》,1688年陳誤子作《秘傳花鏡》,1708年汪灝作《廣群芳譜》,已有薔薇、月季花、玫瑰花、木香花等品種的記載。歐洲薔薇在18世紀以前只有法國薔薇R. gallica L.、百葉薔薇R. centifolia L.和突厥薔薇R. damascena Mill.等少數種類,但缺少四季開花的品種,又沒有開黃花的品種。中國薔薇在18-19世紀間輸入英法后,大受西方人士重視。他們用中國薔薇和原有的品種雜交和反覆回交,培育出許多優美新品種。中國原產薔薇植物特別是月季花R. chinensis jacq.、香水月季R. odorata Sweet,薔薇 R. multiflora Thunb.、光葉薔薇R. wichuriana Cr6p.和玫瑰R.rugosa Thunb.在創造現代薔薇新品種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薔薇屬植物花香宜人,許多種可供提煉珍貴芳香油之用,常用品種為突厥薔薇、玫瑰花、山刺玫、野薔薇等。果實成熟后味酸甜可食、富含維生素C,為治療心血管病等重要藥品,其中如玫瑰、繅絲花、山刺玫、彎刺薔薇、腺齒薔薇等大果類型最為著名。此外本屬中月季花(花、葉、根)、玫瑰花(花瓣)、金櫻子(果、葉、根)、小果薔薇(根)、西北薔薇(果)、繅絲花(果、根)、野薔薇(葉、花、果、根)、碩苞薔薇(花、果、根)等均為各地常用的中草藥,各有特效。野薔薇 Rosa multiflora綻放圖
薔薇屬分類系統總覽。 亞屬1.單葉薔薇亞屬Subgen. Hulthemia (Dumort.) Focke單葉,無托葉;花單生;萼筒壇狀,多針刺。(種1) 亞屬2.薔薇亞屬Subgen. Rosa羽狀複葉,有托葉;花常成傘房狀花序或單生;萼筒壇狀稀杯狀。 組1.芹葉組Sect. Pimpinellifoliae DC.直立灌木,枝常有直立皮刺或針刺;小葉片7-9,稀15-17,常小形;托葉窄狹,貼生葉柄上,有耳;花單生,無苞片;萼片全緣,直立,宿存;花柱離生,不外伸。 系1.五數花系Ser. Spinosissimae Yu et Ku萼片和花瓣均為5數,花通常黃色,稀白色或粉紅色。(種2-13) 系2.四數花系Ser. Sericeae (Crep) Yu et Ku萼片和花瓣均為4數,花白色,稀淡黃色。(種14-19) 組2.薔薇組Sect. Rosa 矮生灌木,有彎曲皮刺和針刺;托葉窄狹,與葉柄貼生;小葉片3-5極稀7;花數朵或單生;萼片先端常分裂,花后反折,凋落;花柱離生,不外伸。(種20-23) 組3.桂味組Sect. Cinnamomeae DC.直立灌木,有散生或成對皮刺,常有針刺;小葉片5-15;托葉有寬有窄,貼生葉柄上;花常多朵,稀單生,有寬大苞片;萼片常全緣,花后直立,宿存稀凋落;花柱離生,不外伸或稍外伸。 系3.脫萼系Ser. Beggerianae Yu et Ku花托上部在果實成熟之後與萼片、花盤、花柱一起脫落。(種24-紅薔薇
27) 系4. 宿萼大葉系Ser. Cinnamomeae Yu et Ku萼片、花盤在果實成熟后宿存;小葉片長1. 5-7厘米,大部分先端急尖;花多數呈傘房狀,或少花稀單花。(種28-45 ) 系5. 宿萼小葉系Ser. Webbianae Yu et Ku 萼片、花盤在果實成熟時宿存;小葉片長在1. 5厘米以下極稀至2厘米;花單生或少花。(種46-54) 組4.月季組Sect. Chinenses DC. ex Ser.直立或攀援灌木,有彎曲皮刺;小葉片3-5,稀7;托葉窄狹,貼生葉柄上;花1至多朵;萼片全緣或有少數裂片,花后反折凋落;花柱離生,外伸(種55-57)。 組5. 合柱組Sect. Synstglae DC.攀援灌木,稀直立,有彎曲皮刺;小葉5-9,稀3,托葉全緣、有齒或篦齒狀分裂,貼生葉柄上;花多朵成傘房狀花序;萼片常羽裂稀全緣,花后反折,凋落;花柱聯合成柱狀,伸出萼筒外。 系6. 齒裂托葉系Ser. Multiflorae Yu et Ku托葉篦齒狀或具有不規則鋸齒,邊緣有腺或無腺。(種58-64) 系7. 全緣托葉系Ser. Brunoaianae Yu et Ku托葉全緣不分裂,邊緣常有腺。(種65-75) 組6. 木香組Sect. Banksianae Lindl.常綠攀援灌木,有或無皮刺;小葉片3-7;托葉鑽狀,離生,早落;花多朵成傘形或復傘房狀花序;萼片全緣或有裂片,反折,花后凋落;花柱離生,稍外伸(種76-1-7) 組7. 金櫻子組Sect. Laevigatae Thory常綠攀援灌木,有散生彎曲皮刺;小葉片3;托葉有齒,離生或基部貼生葉柄上,早落;花大形,單生,無苞片,花梗萼筒密被針刺;萼片直立、全緣、宿存;花柱離生,不外伸。(種78) 組8. 碩苞組Sect. Braeteatae Thory 常綠攀援灌木,有成對彎曲皮刺;小葉片5-9;托葉篦齒狀分裂,基部貼生葉柄上;花單生,有大形苞片,萼筒外被絨毛,萼片全緣,花后反折;花柱離生,稍外伸(種79)。 組9. 小葉組Sect. Mierophyllae Crep.開展灌木,有對生皮刺;小葉片5-9;托葉窄狹有鑽狀耳部,貼生葉柄上;花1-2朵,有小形苞片,早落;萼筒杯狀,密被針刺,萼片直立有羽狀裂片,宿存;花柱離生,不外伸。(種80-82)荷花薔薇
常見栽培的主要變種有:粉團薔薇Rosa multiflora var. cathayensis ,花型較大,單瓣,粉紅 或玫瑰紅色,多花簇生呈傘房狀;荷花薔薇,花重瓣,粉色至桃紅色,多數簇生;七姊妹,花重瓣,深粉紅色,常7~10朵簇生在一起,具芳香;白玉堂,花白色,重瓣,常7~10朵簇生;日本無刺薔薇,花白色,單瓣,一村枝多花,聚狀開放,香。 「冰山」薔薇 冰山作為一個新品種,它屬於月季這個種類。 種是生物學分類上的最小單位,指的是具有穩定的基因和遺傳特性的物種; 品種則是栽培學上的一個名詞,指的是在人工栽培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所取得的表型上的一些特色。通俗的說,一個種可以有很多品種,冰山是一個新品種,屬於月季這個種。粉薔薇
花的揮髮油含28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2,5,5-三甲基庚二烯(2,5,5-trimethylheptadiene),牻牛兒酸甲酯(香葉酸甲酯methyl geranate)等。葉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麻黃鞣亭(casuarictin)。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即2a-二羥基熊果酸(2α,19α-dihydroxyursolic acid),野薔薇葡萄糖酯(rosamultin)。 鑒別方法 被稱為薔薇三姐妹的玫瑰、月季、薔薇同是薔薇科薔薇屬的植物,在形態上有許多相似的地 方。只要認真觀察他們的枝、葉、花,就會發現他們的區別。 薔薇複葉中的小葉小而多,一個葉柄上有5—9片小葉,葉面兩面有毛。月季複葉中的小葉少而大,一個葉柄上有3—5片小葉,葉較薄,葉面平展而不皺,呈暗綠色,葉背色淺,兩面無毛。玫瑰複葉中的小葉多而厚,一個葉柄上具有5—9片小葉,葉面光亮有皺紋,葉背發白而有小毛刺 薔薇較細長四散蔓生,皮刺大而稀,薔薇近景欣賞(22張)多呈暗青色。月季枝低矮粗壯,皮刺大而稀,略帶鉤狀(極少數品種無刺),多呈青綠色。玫瑰枝幹粗壯直立,皮刺密集大小相同,多呈灰褐色,狗薔薇的枝條粗壯因而作砧木使用。薔薇花簇生成圓錐形傘房花序,花的直徑3厘米。月季花多單花頂生,也有數朵簇生,花柄長,色彩多,花的直徑約5厘米以上。玫瑰花單生或簇生,花柄短。「豐花月季」的花也多數是錐形傘房狀,花的直徑也只有3CM。 從花謝后的萼片和果實看 月季與玫瑰的萼片不脫落,薔薇脫落;月季與薔薇的果實圓球形,玫瑰果實扁圓。白色野薔薇 Rosa multiflora花盤
繁殖技術 種子可供育苗,但生產上多用當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貴品種較難扦插,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無性繁殖的幼苗,當年即可開花。用作盆花的苗,應選擇優良品種中較老的枝條,用壓條法育苗,還要注意修剪主芽,進行人工矮化。用作切花的苗,應選擇能形成採花母枝、花大色艷的品種育苗。 栽培技術 栽培薔薇與培養月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應小於2m。從早春萌芽開始至開花期間可根據天氣情況酌情澆水3~4次,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使開花數量大大減少,夏季乾旱時需再澆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因薔薇怕水澇,水澇容易爛根。秋季再酌情在國畫中的薔薇(11張)澆2~3次水。全年澆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積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餅肥水,則花色好,花期持久。 修剪為薔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長成刺蓬一堆,參差不齊,不僅病蟲害多,外形亦不雅觀。一般成株于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適中,一般可將主枝(主蔓)保留在1.5m以內的長度,其餘部分剪除。每個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便可。同時,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並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促使萌發新枝,不斷更新老株,則可年年開花繁盛。植株蔓生愈長,開花愈多,需要的養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景色艷麗。培育作盆花,更注意修枝整形。切花因產花量大,產花季每周需施肥1~2次,並應注意培育採花母枝,剪去弱枝上的花蕾。 病蟲防治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粉團薔薇
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注意用藥液噴殺外,布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黑斑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后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達可寧等藥物。 白粉病: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後,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發病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即可,但以國光英納效果最佳。 薔薇 鏽病:鏽病是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3-4,此疾病可基本痊愈。野薔薇 Rosa multiflora
薔薇花粥 ——鮮薔薇花4朵,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薔薇花洗凈,切細;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薔薇花、白糖,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可清熱解暑,適用於小兒夏季熱、中暑頭暈等。 薔薇綠豆粥 ——鮮薔薇花4朵,大米、綠豆各50克,白糖適量。將薔薇花洗凈,切細;大米、綠豆淘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薔薇花、白糖,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可清熱解暑,適用於暑熱吐血,口渴,煩熱等。 薔薇鯰魚湯 ——鮮薔薇根30克,黑鯰魚1條,調味品適量。將薔薇根水煎取汁備用。黑鯰魚去鱗雜,洗凈,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再下藥汁及調味品等,煮至魚肉熟透即成,每日1劑,連續1周。可清熱利濕,適用於熱濕下注、尿頻尿急等。 薔薇蒸魚 ——薔薇花3朵,半斤重鯽魚1尾,調味品適量。將薔薇花洗凈,切細各用。鯽魚洗凈,去鱗、鰓、內臟,魚體軀幹部斜切3~5刀,放入砂鍋,加蔥、姜、蒜、鹽、料酒和適量清水,在文火上蒸20分鐘,然後放入洗凈的薔薇花,加味精、香油少許,即可食用。可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瀉痢,大便不爽。薔薇少女
是日本雙人漫畫家組合PEACH-PIT的漫畫,主要敘述男主角櫻田純在偶然的情況下獲得了神秘的薔薇少女第五人偶真紅,而開啟了一連串事件。第一部漫畫于幻冬舍于2002年9月號~2007年7月號連載終止,後於2008年4月在集英社繼續連載第二部。由TBS電視台製作成動畫。動畫播出后非常受歡迎,TBS電視台又製作了原創劇情的第二季《薔薇少女彷如夢境》和特別篇《薔薇少女 ~序曲~》。 故事簡介 櫻田純,一名不願上學而長期不出家門的中學生,熱衷於上網購物,喜歡在購買物品后的退貨限期內退回物品。有一天收到一封自稱是人工精靈崛江的來信,上面只寫一個「上發條 還是 不上發條」的選項,在好奇心驅使下選擇了「上發條」,之後房間就出現了一個沒有署名的神秘皮箱,裡面裝著一個非常美麗而且質感近似真人的少女人偶(ドール),使用木箱內的發條轉動背部的開關后,人偶像有生命般的活動起來,向純說:「我是真紅,薔薇少女第五人偶。」突然小丑布偶(漫畫中則為小熊布偶,水銀燈派出的)來襲,純在萬般無奈下在不明白怎麼回事的情況下糊裡糊塗地成為了真紅的媒介,結下了主僕關係。之後,一個結下類似契約的人類和娃娃出現在純和真紅面前,被稱為Rozen Maiden(薔薇少女) 的人偶們戰鬥就此展開了…… 由人氣漫畫家PEACH-PIT原作的漫畫作品《薔薇少女》,以「不可思議的幻想沉醉世界」為號召,的確是不可思議的唯美與神秘。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