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
砂仁(Fructus Amomi),是熱帶和亞熱帶姜科植物的的果實或種子,是中醫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藥材。目前藥用的砂仁的基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主要產于中國廣東省的春砂;一種是中國海南的殼砂;還有一種叫縮砂密,主產于東南亞國家。其中,春砂(果實)入葯的療效比較顯著,品質也比較好,在國際藥材市場上享有比較高的聲譽。中醫認為,砂仁主要作用於人體的胃、腎和脾,能夠行氣調味,和胃醒脾。砂仁常與厚朴、枳實、陳皮等配合,治療胸脘脹滿、腹脹食少等病癥。
簡介
基本介紹
砂仁-中藥材
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完整的果實或種籽、或其乾粉末,學名Elettaria cardamomum。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在東方是菜餚調味品,特別是咖哩菜的佐料。在斯堪的那維亞則常用於麵食品調味。 又名小豆蔻,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棕紅色。葉兩列,葉片狹長披針狀,葉鞘具棕黃色柔毛。穗狀花序由莖基部抽出。花序顯著伸長,花排列稀疏,花冠白色。果實長卯圓形,果皮質韌,不易開裂。種子團分3瓣,每瓣種子5~9枚,種子氣味芳香而峻烈。文獻記載
砂仁始載於《藥性論》名縮砂密。《海葯本草》雲:「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諸國。多從安東道來。」《本草圖經》雲:「縮砂密生南地,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姜,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已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實。」《藥物出產辨》雲:「產廣東陽春縣為最,以蟠龍山為第一。」從歷代本草記載可見,自古砂仁產地就有國產、進口之分,「綠殼砂仁」即為進口者,「陽春砂仁」即為嶺南栽培者。現今仍以廣東陽春縣所產最為道地。質量好,產量大。 《綱目》雲:「名義未詳。取其密藏之意。此物實在根下,仁藏殼內,亦中此意。」《本草原始》:「此物實在根下,皮緊厚縮皺,仁類砂粒,密藏殼內,故名縮沙密也,俗呼砂仁。」在中國的應用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就有很多書籍對砂仁的藥用功效有所記載,其中在《本草綱目》里就有著砂仁可以健脾、化滯、消食的記載。砂仁一般生長在氣溫高,比較潮濕的地帶,在中國南方種植比較廣泛,砂仁香氣濃郁,有甜,酸,苦,辣等多種味道。《珍珠囊》:治脾胃氣結治不散。《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本草經疏》:氣味辛溫而芬芳,香氣入脾,辛能潤腎,故為開脾胃之要葯,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非此為嚮導不濟。若咳嗽多緣肺熱,則此葯不應用矣。《本草匯言》:溫中和氣之葯也。若上焦之氣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氣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氣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蓋氣結則痛 ,氣逆則胎動不安,此葯辛香而散,溫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爭,通暢三焦,溫行六腑,暖肺醒脾,養胃養腎,舒達肝膽不順不平之氣,所以善安胎也。具體用途
砂仁觀賞價值較高,初夏可賞花,盛夏可觀果。具體分類
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多年生草本,株高1.2-2m。根莖圓柱形,匍匐于地面節上具鞘狀膜質鱗片。芽鮮紅色,錐狀。莖直立,圓柱形。葉無柄或近無柄;葉舌關圓形,長3-5mm,棕紅色或有時綠色;葉2列,葉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5-40cm,寬2-5cm,先端尾尖,基部漸狹或近圓形,全緣,兩面無毛或有時下面有微毛。花葶從根莖上抽出,長7-15cm;總花梗長3-10cm,被細柔毛;鱗片膜質,橢圓形,褐色或綠色,長0.8-2.5cm,先端鈍圓,基部常連合成管狀,穗狀花序橢圓形,總苞片膜質,長橢圓形,長約1.8cm,寬約0.6cm;苞片管狀,白色,長約1.1cm,膜質,先端2裂;花萼管狀,白色,長約1.7cm ,先端具三淺齒;花冠管細長,白色,長1.8-2.0cm;唇瓣圓匙形,白色,長寬1.6-2.0cm,中央部分稍加厚,呈現淡黃色或黃綠色,間有紅色斑點,先端2淺裂,反卷;側生退化雄蕊2,位於唇瓣的基部,呈XX狀突起;雄蕊1,長約1cm,花藥長約6mm,葯隔附屬體3裂,先端裂片半圓形,反卷,兩側裂片細小,花絲扁平,較花藥略短,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橢圓形,長1.5-2cm,直徑約1.5cm,具不分枝的軟刺,棕紅色。種子多數,聚成一團,有濃郁的香氣。花期3-5月,果期7-9月。 綠殼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Wall.ex Baker)T.L.Wu et Senjen[A.xanthioides Wall.ex Baker]:本變種與正種外部形態極相似,區別點是:本變種根莖先端的芽、葉舌多呈綠色,果實成熟時變為綠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與砂仁不同之處為:本種葉舌極長,長2-4.5cm。果具明顯鈍3棱,果皮厚硬,被片狀、分裂的柔刺,極易識別。花期4-6月,果期6-9月。 該植物原產印度南部潮濕的森林,可收采野生的果實,現印度、斯里蘭卡和瓜地馬拉大量栽培。地上部分多葉從分枝的根莖長出高1.56米(5三 一);花枝長約1米(約3呎),直立或蔓生;每條花枝生有多數花朵,花徑約5厘米(2 吋),花瓣綠色,唇瓣白色具紫脈。完整的果實徑8ㄢ5公釐,是綠色的三面體廣橢圓形蒴果,內含有15三 鈀黑色、紅褐色至褐黑色的硬而具棱的種子。在成熟前採摘,弄凈,曬乾或烘乾。用燃燒的硫漂白、乾燥,簸物去皮,即得脫殼的乾燥小豆蔻。精油含于種皮表皮下大型薄壁細胞中,含量為2ㄢ %;主要成分是桉樹腦和d-z酸松油脂。姜科其他屬(如豆蔻屬〔Amomum〕、山姜屬〔Alpinia〕、Aframomum屬)植物所產香料有時亦稱小豆蔻,在非洲及亞洲用於烹調,或充作真正小豆蔻出售。故事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健強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麼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這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后,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裡漫山遍野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沖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嘗了以後,覺得這種草既然可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採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后,效果較好。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前屋后,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陽春砂仁的由來。藥品簡述
藥名:砂仁 漢語拼音:sha ren 英文名:砂仁
Villous Amomrum Fruit ,Cocklebur-like Amomum Fruit,,Fruit of Villous Amomum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脾經、胃經、腎經。 功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主治: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3~6g,入煎劑宜後下。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林下陰濕地。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的乾燥成熟果實。 用藥忌宜 1.陰虛有熱者忌服。 2.《海葯本草》:「得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等良。」 3.《本草經疏》:「凡腹痛屬火,泄瀉得之暑熱,胎動由於血熱,咽痛由於火炎,小兒脫肛由於氣虛,腫滿由於濕熱,上氣咳嗽由於火沖迫肺而不由於寒氣所傷,皆須詳察鑒別,難以概用。」 4.《藥品化義》:「肺有伏火忌之。」 5.《得配本草》:「氣虛肺滿禁用。」 6.口服,偶有過敏反應。醫學作用
化學成分 陽春砂種子含揮髮油, 油中含乙酸龍腦酯、樟腦、樟烯、檸檬烯、β-蒎烯、苦橙油醇(nerolidol)及α-蒎烯、莰烯、桉油精、芳樟醇、α-胡椒烯、愈創木醇(guaiaol)等。另含黃酮類成分。 含量測定 藥材粉碎使能通過二號至三號篩,並混合均勻。測定法本法適用於測定相對密度在1.0以下的揮髮油。取供試品適量(約相當於含揮髮油0.5~1.0ml),稱定重量(準確至0.01g),置燒瓶中,加水300~500ml(或適量)與玻璃珠數粒,振搖混合后,連接揮髮油測定器與迴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滿揮髮油測定器的刻度部分,並溢流入燒瓶時為止。置電熱套中或用其他適宜方法緩緩加熱至沸,並保持微沸約5小時,至測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熱,放置片刻,開啟測定器下端的活塞,將水緩緩放出,至油層上端到達刻度0線上面5mm處為止。放置1小時以上,再開啟活塞使油層下降至其上端恰與刻度0線平齊,讀取揮髮油量,並計算供試品中揮髮油的含量(%)。陽春砂、綠殼砂種子團含揮髮油不得少於3.0%(ml/g),海南砂種子團含揮髮油不得少於1.0%(ml/g)。春砂仁調料
一般將春砂仁乾果用布包好,然後用鎚子之類的東西把它們砸成碎末,然後就可以用來做調味料了。如果用在煲湯上一般不用砸成碎末,成顆放進去煲就可以。或者也可以去皮炒一下這個乾果。 一、春砂仁燜排骨:溫暖脾胃,補氣養血。 春砂仁是馳名中外的名貴中藥材,據宋代的《開源通寶》和明代的《本草綱目》記載,春砂仁有性味辛溫、健胃、行氣調中、消食安胎的作用。用其製成的菜式,享譽四方。 春砂仁燜排骨的製作材料: 主料:豬排骨500克;輔料:春砂仁(干)15克;調料:大蒜(白皮)10克,鹽6克,白砂糖3克,醬油15克,香油5克,澱粉(玉米)10克,花生油25克,料酒15克 春砂仁燜排骨的做法: 1. 將排骨斬成小塊,用腌料(鹽、糖、醬油、麻油、生粉、生油、酒)腌2個小時至入味;2. 燒紅油鍋,爆香蒜頭,放排骨一起爆炒;3. 等排骨炒到5分熟,加入春砂仁(干)15克,繼續爆炒;4. 最後炒好排骨加適量水放入傳統砂鍋來燜煮15-20分鐘,直至排骨,酥軟,即可上碟。 二、春砂仁鯽魚湯 原料:春砂仁末5克,豆蔻1枚打碎製成粉,活鯽魚500克(毛重),姜、蔥、黃酒、味精、烹調油、食鹽適量。 製作:將活鯽魚宰殺后,去鱗及內臟洗凈,懸吊瀝水。待鍋中油熱后將魚煎至微黃,煽蔥及姜加清湯 及黃酒、味精、食鹽用武水煮沸,然後用中火繼續煮至魚湯呈白色,將春砂仁末、豆蔻粉用紗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魚肉熟即可。 功效:本品主要營養成分含蛋白質4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12克,熱1628千焦耳(389千卡)。 砂仁消食開胃,溫脾止瀉,溫胃止嘔,行氣化濕;豆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鯽魚健脾利濕,滋養臟腑。因此本品具有健脾補虛,行氣利水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虛寒氣脹,脘腹脹痛,食慾不振,體虛水濕停滯,腹水及水腫等患者。但不宜與芥萊同食,鯽魚不能與麥門冬同煮。 特點:本湯味極鮮美,芳香誘人。 三、春砂仁蒸鯽魚 原料:鮮鯽魚一條,春砂仁末3克,油,鹽,豆粉。製法:先將鮮鯽魚去鱗和腸,洗凈,用油,鹽同砂仁末一起放入魚腹內,再用豆粉封住刀口,放在碟上,用碗蓋緊;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醒脾開胃,利濕止嘔之功效。 四、春砂仁蒸雞:健脾養胃,補中益氣,潤腎安胎。 五、砂仁蒸豬腰: 砂仁蒸豬腰,有益氣和中、和腎醒脾的功效,是民間傳統的保健食品,用以治療小兒脾虛久瀉引起的脫肛。[做法]每次用砂仁3克,研末,豬腎一個洗凈切片,以砂仁拌勻,加油、鹽少許調味,上籠蒸熟食用。[特色]清香可口。砂仁,性味辛、溫、入脾、胃經。豬腰,性味咸、平、入腎經。 六、春砂仁豬扇骨湯 進食后頓有益氣暖胃的感覺。它具有溫胃散寒,調中益氣的功效,常服用對健胃、補中、理氣十分有效,同時也能輔助治療胃寒嘔吐、妊娠嘔吐等症。 〔材料〕春砂仁6克、豬扇骨750克、生薑2~3片。 〔烹制〕用清水把豬扇骨洗凈,並用刀背敲打至稍裂開;春砂仁敲開見籽。把豬扇骨和生薑片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約10碗水),先用武火煲沸騰,改用文火煲2個小時,加入春砂仁稍沸騰片刻即可,調入適量食鹽。此量可供2~3人用。 七、春砂仁肚條 配方:春砂仁末10克,豬肚1000克,胡椒粉3克,花椒5克,生薑15克,蔥白15克,豬油100克,紹酒50克,味精3克,濕澱粉20克,鹽5克 效用:豬肚為補脾胃的要品,又輔以化濕醒脾、行氣和胃的春砂仁等配合,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食少腹脹、妊娠惡阻的人,非常適合。 製作:1、將豬肚洗凈,下沸水鍋焯透撈出颳去肉膜。另將鍋中滲入清湯,放入肚條,再下生薑、蔥、花椒煮熟,打去泡沫,撈起豬肚待冷切成條;2、將原湯500克燒開,下入肚條、砂仁末、胡椒粉、紹酒、豬油,再加味精調味,用濕澱粉著芡炒勻起鍋裝盤即成。 八、春砂仁粥 原料:春砂仁末2~3克 ,大米50~75克。 製作:將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鍋內,加水適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春砂仁末,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適用於小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宜忌春砂仁放入粥內后,不可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揮發掉。 春砂仁:善安胎 陽春砂仁又名春砂仁、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或海南砂的乾燥成熟果實,主要產于廣東省陽春地區和海南省,故又名為陽春砂,奉為地道藥材,以個大飽滿、氣味濃厚的質量最佳。 該藥材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行氣、理氣解郁、溫脾消長、安胎止嘔等功效,用來治脘腹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泄瀉,痢疾,胎動不安等症。 民間久傳的方劑 廣東省中醫院藥師佘自強介紹說,由於春砂仁是廣東省著名的藥物,陽春以及我省民間在廣泛使用春砂仁中,總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劑。如用於治「厄逆」,傳統就有三種方式。 方劑一:取砂仁2克,細嚼后並隨唾液咽下,每日3次。一般1日見效。治療妊娠嘔吐、胃口不佳。 方劑二:取砂仁適量研為細粉末,每次6克,加入少許薑片(或以鮮姜搗爛絞汁),用溫開水沖服,效果很好。 方劑三:取砂仁適量以文火慢炒至熱透,去皮取仁搗研為末,每次6克,用溫黃酒調服,每日1~2次,此法效果良好。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對離體腸管平滑肌的影響:取大鼠、豚鼠或兔小腸一段置台氏液浴槽內,通過記錄儀記錄腸管活動變化,觀察藥液對腸管自發活動的影響和拮抗乙酰膽鹼和BaCl2作用。結果陽春砂煎劑(2.5-5×10(-3)g 生葯/ml)時,可使豚鼠、大鼠小腸腸管收縮加強,加大劑量時對腸管有抑製作用,表現張力降低,振幅減少。陽春砂煎劑對乙酰膽鹼和氯化鋇引起的大鼠小腸腸管緊張性、強直性收縮部分抑製作用。陽春砂(1.3×l0(-3)g 生葯/ml)揮發性部位可使兔腸管輕度XX,然後轉入明顯抑製作用,張力降低,收縮頻率減慢,振幅減少,並隨濃度不同能部分或完全拮抗乙酰膽鹼、BaCl2引起的腸管XX或痙攣。 對腸道推進運動的影響:小鼠體重(20-24g),隨機分2組,給葯組給砂仁煎劑(0.5g/kg),對照組給蒸餾水,測定計算出炭末到達腸段的長度/整個腸道的百分數,以衡量腸推進運動的機能狀態。結果給葯組為82.2±4.4%,與對照組(62.5±2.9)比較P<0.01,表明砂仁能增進腸道運動。 2.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 家兔體重(2.0-2.6kg),每組3-4只,給葯組為兩個劑量組,分別口服砂仁0.6和1.2g/kg,對照組口服同劑量溶劑。給葯后15.30、60、90分鐘後分別頸動脈采血,離心製備PRP及PPP,以ADP為致聚劑在血小板聚集儀上測定血小板聚集率(%)。結果表明,砂仁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見表6) 3.抗潰瘍作用 砂仁0.3g/Kg,0.6g/Kg,1.2g/kg灌胃給葯, 對束縛水浸法小鼠應激性潰瘍有明顯抑製作用;0.6g/kg灌胃,可顯著減少大鼠的胃液分泌;試管實驗表明, 砂仁可明顯抑制胃酶消化蛋白. 4.對花生四烯酸誘發小鼠急性死亡的影響 小鼠(體重20-22g),每組10只,兩個給葯組分別口服砂仁0.6和1.2g/kg,對照組口服等容積溶劑。給葯后1.5小時靜脈注XX花生四烯酸,觀察小鼠15分鐘內死亡情況。結果給葯0.6和1.2g/kg兩劑量組分別死亡2和1只小鼠,與對照組(死亡7只)相比P均<0.001,表明砂仁對花生四烯酸誘發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顯保護作用。 5.膠原與腎上腺素混合劑誘發小鼠死亡的影響 小鼠(體重20-22g,)每組10只,兩給葯組分別灌胃砂仁0.6和1.2g/kg,對照組給等容積溶劑,1.5小時后小鼠靜脈注XX膠原與腎上腺素混合液,觀察小鼠15分鐘內死亡情況。結果給葯大、小劑量組分別死亡3和2只小鼠,與對照組(死亡8只)相比,P<0.05和P<0.01,表明砂仁有明顯的對抗由膠原和腎上腺素所誘發的小鼠急性死亡的作用。臨床應用
1.砂仁
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曰其:「為醒脾調胃要葯。」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證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若濕阻中焦者,常與厚朴、陳皮、枳實等同用。若脾胃氣滯,可與木香、枳實同用,如香砂枳術丸(《景岳全書》);若脾胃虛弱之證,可配健脾益氣之党參、白朮、茯苓等,如香砂六君子湯(《和劑局方》)。 2.脾胃虛寒吐瀉。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其重在溫脾。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乾薑、附子等葯同用。 3.氣滯妊娠惡阻及胎動不安。該品能行氣和中而止嘔安胎。若妊娠嘔逆不能食,可單用,如縮砂散(《濟生方》),或與蘇梗、白朮等配伍同用;若氣血不足,胎動不安者,可與人蔘、白朮、熟地等配伍,以益氣養血安胎,如泰山磐石散(《古今醫統》)。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縮砂種子含揮髮油1.7%~3%,主要成分為d-樟腦(d-Camphor)、d-龍腦(d-Borneol)、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芳樟醇(Linalool),橙花椒醇(Nerolidol)及一種萜烯。陽春砂,葉的揮髮油與種子的揮髮油相似,含龍腦、乙酸龍腦酯、樟腦、檸檬烯(Limonene)等成分,亦含皂甙 0.69%。臨床報道
1. 治療過敏性結腸炎 砂仁6~10g,党參15~20g,茯苓10~15g,炒白朮12~18g,炒扁豆20~30g,蓮子肉8~10g,炒山藥、薏苡仁各15~30g,桔梗10~12g,炙甘草3~6g,大棗3~5枚, 隨證加減.每劑藥用水500ml,浸30分鐘, 急火煎開,后改文火煎煮30分鐘, 兩煎藥液混勻,早晚分服, 每日1劑.治療60例.總有效率為97%.〖山東中醫雜誌 1991;10(6):24〗 2. 治療慢性膽囊炎 砂仁、黃連、木香各6g,柴胡、枳實、白芥子、大黃各10g,虎杖12g,銀花、白芍各15g,吳萸、甘遂、大戟各3g.治療25例, 痊愈16例,顯效6例, 無效3例.〖湖北中醫雜誌 1991;13(3): 9〗砂仁(20張) 3. 治療胃下垂 黃芪、太子參各10~30g,白朮、砂仁各10g,陳皮10~15g,升麻9~12g,枳殼10~18g,大黃(後下)3~12g,制馬錢子2~4g,甘草3~6g.隨證加減, 水煎服.治療108例,治愈94例, 顯效10例,有效2例, 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3%.〖河南中醫 1991;11(4):28〗 4. 治療小兒厭食症 砂仁、人蔘、蓮子、扁豆、陳皮、茯苓、山藥、白朮、雞內金、牡蠣各10g,甘草5g.每日1劑, 連服1個月為1療程.治療30 例,顯效16例, 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6%.〖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1992;26(2): 140〗 5.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砂仁、焦蒼朮各200g,炒車前子100g,共研為細末.6個月以內者每次服 1~1.5g,6 個月~1歲者每次服1.5~2g,1~3歲者每次服2~3g,均日服3次, 用淡糖鹽水送服,如脫水重伴有酸中毒者則應配合補液.治療嬰幼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或伴有輕度脫水者200余例, 均在7天內治愈.〖中西醫結合雜誌 1982;(3):191〗常用選方
1.和胃氣,消宿食,理腹痛,快膈,調脾:沉香一兩,縮砂仁、烏葯各二兩,凈香附四兩,甘草(炙)一兩二錢。上除沉香不過火,余四味銼焙,仍同沉香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溫鹽湯無時調服,或空心燒鹽湯調下亦好,紫蘇、棗湯尤妙。(《活幼心書》縮砂飲) 2.消食和中,下氣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飲。(《綱目》縮砂酒) 3.治痰氣膈脹:砂仁搗碎,以蘿蔔汁浸透,焙乾為末。每服一、二錢,食遠,沸砂仁
湯服,(《簡便單方》) 4.治氣虛腫滿,痰飲結聚,脾胃不和,變生諸症者:人蔘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七分,陳皮八分,半夏一錢,砂仁八分,木香七分,生薑二錢。水煎服。(《古今名醫方論》香砂六君子湯) 5.治妊娠胃虛氣逆,嘔吐不食:縮砂仁不拘多少。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生薑自然汁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濟生方》縮砂散) 6.治冷滑下痢不禁,虛贏:縮砂仁、炮附子(末)、乾薑、厚朴、陳橘皮等分。為丸。日二,服四十丸。(《藥性論》) 7.治婦人妊娠,偶因所觸,或墜高傷打,致胎動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縮砂不計多少。慢火炒令熱透,去皮用仁,搗羅為末。每服二錢,用熱酒調下,須臾覺腹中胎動處極熱,而胎已安。(孫用和) 8.治遍身腫滿,陰亦腫者:縮砂仁、土狗一個,等分。研,和老酒服之。(《仁齋直指方》) 9.治小兒滑泄,肛頭脫出:縮砂一兩。去皮為末,每用一錢,以豬腰子一片批開,入葯末在內,綿系,米泔煮熟,與兒食之,次服白礬丸。(《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縮砂散) 10.牙齒疼痛:縮砂常嚼之。(《仁齋直指方》) 11.治一切食毒:縮砂仁末,水服一、二錢。(《事林廣記》) 12.治大腸虛而夾熱 脫肛紅腫:砂仁、黃連、木賊.為末.每二錢米飲下.(《醫學入門·雜病用藥》縮砂散) 13.治疝氣:茄蒂、砂仁五分.茄蒂伏天曬乾 切片 交秋不用.蒸 好酒服[1].(《靜耘齋集驗方》疝氣方)文獻論述
1.《湯液本草》:縮砂,與白檀、豆蔻為使則入肺,與人蔘、益智為使則入脾,與黃柏、茯苓為使則入腎,與赤、白石脂為使則入大、小腸。 2.《綱目》:按韓矛《醫通》雲:腎惡燥,以辛潤之,縮砂仁之辛,以潤腎燥。又雲:縮砂主醒脾調胃,引諸葯歸宿丹田,故補腎藥用同地黃丸蒸,取其達下之旨也。 3.《本草經疏》:縮砂蜜,辛能散,又能潤;溫能和暢通達。虛勞冷瀉,脾腎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虛也,赤白滯下,胃與大腸因虛而濕熱與積滯客之所成也。辛以潤腎,故使氣下行,兼溫則脾胃之氣皆和,和則冷瀉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滯下自愈,氣下則氣得歸元,故腹中虛痛自己也。縮砂蜜,氣味辛溫而芬芳,香氣入脾,辛能潤腎,故為開脾胃之要葯,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非此為嚮導不濟。本非肺經葯,今亦有用之於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氣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證,若咳嗽多緣肺熱,此葯即不應用矣。 4.《本草匯言》:砂仁,溫中和氣之葯也。若上焦之氣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氣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氣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蓋氣結則痛,氣逆則胎動不安,此葯辛香而竄,溫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爭,通暢三焦,溫行六腑,暖肺醒脾,養胃養腎,舒達肝膽不順不平之氣,所以善安胎也。沈則施曰:砂仁溫辛香散,止嘔通膈,達上氣也;安胎消脹,達中氣也;止瀉痢、定奔豚,達下氣也。與木香同用,治氣病尤速。 5.《藥品化義》:砂仁,辛散苦降,氣味俱厚。主散結導滯,行氣下氣,取其香氣能和五臟,隨所引葯通行諸經。若嘔吐噁心,寒濕冷瀉,腹中虛痛,以此溫中調氣;若脾虛飽悶,宿食不消,酒毒傷胃,以此散滯化氣;若胎氣腹痛,惡阻食少,胎脹不安,以此運行和氣。 6.《本草新編》:砂仁,止可為佐使,以行滯氣,所用不可過多,用之補虛丸中絕佳,能輔諸補藥,行氣血于不滯也。補藥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葯,未免過於滋益,反恐難於開胃,入之砂仁,以蘇其脾胃之氣,則補藥尤能消化,而生精生氣,更易之也。砂仁止入脾,而不入腎,引補腎葯入于脾中則可,謂諸補藥必借砂仁,引其由脾以入腎,則不可也。《神農本草》井未言其入腎,不過說主虛勞冷瀉耳。夫冷瀉有專屬乎脾者,何可謂脾寒俱是腎寒。 7.《玉揪葯解》:縮砂仁,和中調氣,行郁消滯,降胃陰而下食,達脾陽而化谷,嘔吐與泄瀉皆良,咳嗽與痰飲俱妙,善療噎膈,能安胎妊,調上焦之腐酸,利下氣之穢濁。清升濁降,全賴中氣,中氣非旺,則樞軸不轉,脾陷胃逆。凡水脹腫滿,痰飲咳嗽,噎膈泄利,霍亂轉筋,胎墜肛脫,谷宿水停,泄穢吞酸諸證,皆升降反常,清陷濁逆故也。泄之則益損其虛,補之則愈增其滿,清之則滋其下寒,溫之則生其上熱。惟以養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調其滯氣,使樞軸迴旋運動,則升降復職,清濁得位,然後于補中扶土之內,溫升其肝脾,清降其肺胃,無有憂矣。和中之品,莫如砂仁,沖和調達,不傷正氣,調醒脾胃之上品也。 8.《本草求真》:縮砂,書號為醒脾調胃要葯。其言醒脾調胃,快氣調中,則于腹痛痞脹有功,入大腸則于赤白瀉痢有效,入肺則于咳嗽上氣克理。至雲止痛安胎,並咽喉口齒浮熱能消,亦是中和氣順之意。若因實熱而雲胎氣不和,水衰而見咽喉口齒燥結者,服之豈能是乎。故虛實二字,不可不細辨而詳察耳。 9.《本草正義》:縮砂密,雖辛溫能升,未嘗不治中、下二焦之氣,尤以專治肝腎為特長。甄權謂溫暖肝腎,藏器謂治上氣奔豚,蓋皆有見於此。又得腸澼滯下一症,腹痛皆由氣滯,必以調氣為要務,然須疏通開泄,宜降而不宜升,故芳香辛溫,昇陽動火之葯,皆在禁例。惟砂仁既能治虛寒之泄瀉,似乎亦在升清消滯一邊,而《開寶》竟以主治赤白痢疾,此症惟濕熱積滯為獨多,溫升之品,寧非大忌。不知砂仁氣辛,雖似溫升,而開泄下降,是其本色。且能破滯解結,則雖濕熱實積,亦不妨藉為引導,直入下焦而通淤滯,不患其升舉穢濁,上逆為瘧。故甄權又以為止休息氣痢,瀕湖引《藥性論》,謂治冷滑下痢不禁,則溫澀之中,尚有行氣消積之作用在,固不可與肉蔻、益智之一味溫澀者同日而語。石頑謂今人治血痢亦多用之,若積欲盡時,良非所宜。豈不以消滯導淤,是其所長,故適宜於積滯初下之症。又謂新產忌之,恐其氣辛燥而動血,于以知砂仁泄降下氣,力量頗專,與其他辛溫芳香之葯,以氣用事,能升而不能降者,顯然有別。 10.《藥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 11.《本草拾遺》:主上氣咳嗽,奔豚,驚癇邪氣。 12.《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 13.張元素:治脾胃氣結滯不散。 14. 楊土瀛:和中,行氣,止痛,安胎。 15.《本草蒙筌》:止噁心,卻腹痛。 16.《綱目》: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噎膈嘔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齒浮熱,化銅鐵骨哽。 17.《醫林纂要》:潤腎,補肝,補命門,和脾胃,開鬱結。藥材培育
選地整地
選擇土壤肥沃、有水源的闊葉常綠林地或排灌方便的小山坡、山谷和平原地種植。種植前進行墾荒整地,除凈雜草和砍除多餘不良的蔭蔽樹種。全墾或穴墾。在整地的同時修築環山排灌溝,以防旱排澇,平原地區則應開溝起畦,並規劃人行道。缺乏自然林蔭蔽時,可在種植造林。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應選擇陰坡、避風、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的地方育苗。深耕細耙後起畦,畦寬133cm。施足腐熟農家肥。在整地的同時搭好棚架,以便出苗后蓋草遮陽。 選種及種子處理:8~9月種子成熟后,選個大而且飽滿的果實留種。將採下的果立即剝皮取出種子或用竹簍盛裝果實置於室內漚果3~4天,然後洗種、搓皮、晾乾。 播種時間和方法:播種分春秋兩季。春播在3月中旬或下旬,秋播於8月下旬到9月上旬進行。秋播者發芽快而整齊,播后20天發芽率達60%~70%。播種方法多採用開行點播,行距12~15cm,株距4.5~6cm,播種深度為2~3cm。每畝播種量為2.5~3kg或用鮮果4~5kg。 分株繁殖 在苗圃地或大田裡,選生長健壯的植株,剪取有1~2個葡萄莖、帶5~10片小葉的植株作種苗,于春分或秋分前後雨水充足時定植。行株距為100×100cm。種植時將老的葡萄莖埋入土中深2~3cm,覆土壓實,嫩的葡萄莖用鬆土覆蓋即可。如種植時遇乾旱天氣,植后應澆足定根水,以保證成活。細苗管理
播種后立即蓋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幼苗出土后揭草,並立即在搭好的棚架上加草遮陽,蔭蔽度以80%~90%為宜。待苗有7~8片葉時,調節為70%左右。幼苗怕低溫和霜凍,應在冬前施腐熟牛糞和草木灰,以利保暖和提高幼苗抗寒力。寒潮來前,在畦的北面設防風障,田間熏煙或用塑料薄膜防寒保暖。 幼苗有2片真葉時開始追肥,有5~10片葉時,分別進行第2.3次追肥,有10片葉以後每隔1個月追肥1次。肥料以氮肥為主,注意先稀后濃。幼苗長高至33cm以上后,于春秋選陰雨天進行定植。定植方法同分株法。田間管理
1.除草割苗:種植后第1.2年,植株分佈較疏,雜草生長迅速,除草工作要經常進行。XX開花結果年齡后,每年除草2次,分別在2月和8~9月收果後進行。在除草和去掉枯枝落葉的同時,割去枯、弱、病、殘苗,並適當割去部分過密的春筍。每畝留苗2~3萬株。 2.施肥培土:定植後頭兩年,每年施肥2~3次,分別于2~3月和10月進行。除施磷鉀肥外適當增施氮肥。有條件時,在開花前施稀薄尿水(尿1份加水3份)或用尿素作根外追肥,這對提高結果率有良好的作用。在收果后結合秋季施肥用客土進行培土。培土以蓋過根莖的2/3為度,可促進分株和根系生長,保證高產穩產。 3.調整蔭蔽度:根據砂仁生長期要求的光強調整蔭蔽度。如蔭蔽度過大,應砍除過多的蔭蔽樹或樹枝;如蔭蔽度過小,則在春季時補植蔭蔽樹。 4.排灌:為了滿足砂仁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水分的要求,應適當進行排灌。如花果期遇乾旱天氣,必須及時灌溉,以免造成乾花,影響產量;如雨水多,土壤積水,濕度過大,必須及時排水,以免造成爛果。 5.人工授粉:砂仁的花是典型的蟲媒花,本身是不能自花授粉的,在自然條件下,必須依賴昆蟲授粉,才能結果。因此,在昆蟲傳粉少的地方,人工授粉可以大幅度提高砂仁的結實率和產量。 砂仁人工授粉一般採用推拉法。用右手或左手的中指和拇指挾住大花瓣和雄蕊,並用拇指將雌蕊先往下輕推,然後再往上拉,一推一拉可使大量花粉塞進柱頭孔。每天上午7時至下午4時均可進行。 6.保護授粉昆蟲:昆蟲是砂仁最好的傳粉媒介,在各種昆蟲采粉多的地段,自然結果率達30%~40%,有的甚至高達60%~80%。病蟲防治
1.立枯病:苗期發生,多在3~4月和10~11月間,使幼苗基部萎縮乾枯而死亡。可砂仁
噴1:1:120~140的波爾多液或用五氯硝基苯200~400倍液灌澆防治。 2.葉斑病:苗期發生,發病初期葉片呈水漬狀,病斑無明顯邊緣,之後全株枯死。 治療方法:清潔苗床,燒毀病株;注意苗床通風透光,降低溫度;多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用1:1:120~160的波爾多液或代森氨水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