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詞條
  • 討論區
  • 男科
  • 婦科
  • 產科
  • 兒科
  • 整形科
  • 不孕不育
  • 腫瘤科
  • 糖尿病科
  • 心血管科
  • 肝病科
  • 腎病科
  • 肛腸科
  • 泌尿科
  • 耳鼻喉
  • 眼科
  • 口腔科
  • 骨科
  • 皮膚科
有健康網 › 有健康知識 ›健康WIKI詞條› 查看內容

瘴氣

瘴氣是熱帶原始森林里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主要原因就是無人有效地處理動物死後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為瘴氣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瘴」並非一定就是「氣」。宋方勺《泊宅編》載:「虔州(今江西贛州)龍崗、安遠二縣有瘴,朝廷為立賞添俸甚優,而邑官常缺不補。他官以職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則至界上移文索案牘行遣而已。」中醫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濕熱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氣體,多指是熱帶原始森林里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

釋義

  詞目:瘴氣   拼音:zhàng qì   基本解釋   指南部、西南部地區山林間濕熱蒸發能致病之氣。《後漢書·南蠻傳》:「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

瘴氣

[1]者十必四五。」 南朝 宋 鮑照 《苦熱行》:「瘴氣晝熏體,菵露夜沾衣。」 公劉 《太陽的家鄉》:「鄰家有個孩子病了,顯然是因為衣衫單薄,營養不良等外因誘發的瘧疾,人們卻議論紛紛,說他一定是遇到瘴氣了。」   「瘴氣」在((犬夜叉))這部動漫里也有出現過。他是奈落和手下們放出的毒氣。

簡介

  瘴氣,惟東南之域乃有之。蓋嶺南地氣卑濕,霧多風少,且以冬時常暖,則陰中之陽氣不固,夏時反

瘴氣

涼,則陽中之陰邪易傷,故人有不知保重而縱慾多勞者,極易犯之,以致發熱頭痛,嘔吐腹脹等證。蓋重者即傷寒,輕者即瘧疾,第在嶺南病此,則均謂之瘴耳。然陽氣外浮之鄉,必內多真寒而外多假熱;陰氣不固之人,雖外有邪證而內必多虛,此則嶺南瘴疫之大概也。但予未經其地,此不過億度之見耳。及閱諸家之論,最多得理,足征予言之不誣也,謹詳錄在下,以資擇用,庶臨證者可無惑,而病此者得所賴矣。又細察諸論,亦已詳悉,第病其用補之法猶有未盡,若值內傷虛損之甚而病此將危或難愈者,必以前瘟疫門治法參而用之,則庶乎有濟。

解釋

  1 中醫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濕熱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氣體,多指是熱帶原始森林里動植物腐爛后

瘴氣

生成的毒氣。   2 辭海解釋:「瘴:瘴氣,指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   3《現代漢語詞典》:「瘴氣: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濕熱空氣。是古代壯族地區的常見病,廣西素有「瘴鄉」之稱,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說:「瘴,兩廣惟桂林無之,自是而南,皆瘴鄉矣」[14]。簡言之,瘴氣是熱帶原始森林里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主要原因就是無人有效地處理動物死後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為瘴氣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廣西氣候主要是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炎熱、多雨潮濕,是導致瘴氣的主要原因。   4 實際中的瘴氣 :古代人們對瘴氣的認識非常有限,實際的致病的瘴氣大多是由蚊子群飛造成的。大量帶有惡性瘧疾病菌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飛行,遠遠的看就像一團黑沉沉的氣體。人畜被它們叮咬過之後,便會感染惡性瘧疾。我們在電影中常常看到森林里烏煙瘴氣過後,人就倒下了,實際上瘴氣就是蚊蟲群飛而成的,而這些蚊子能傳播惡性瘧疾。中國人稱瘧疾為瘴氣,在義大利語當中,瘧疾叫「陰風」,可謂如出一轍。中國西雙版納有幾句民謠:「十人到勐臘,九人難回家;要到車佛南,首先買好棺材板;要到菩薩壩,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動地描述了瘧疾對人類的危害。

特徵

  瘴氣,是古代壯族地區的常見病,廣西素有「瘴鄉」之稱,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說:「瘴,兩廣惟

瘴氣

桂林無之,自是而南,皆瘴鄉矣」,廣西氣候炎熱、多雨潮濕,是導致瘴氣的主要原因,宋代壯醫不僅對瘴氣的病因病機有所認識,而且進行了初步的分類,並運用當地的方葯進行治療。壯醫所說的瘴氣包括許多疾病,並不是專指某一個病,故《嶺外代答》說:「南方凡病,皆渭之瘴」,瘴氣,壯醫按發病季節分為青草瘴、黃梅瘴、新禾瘴、黃茅瘴;按癥狀表現及性質分為冷瘴、熱瘴、啞瘴,在與瘴氣作鬥爭的實踐中,壯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除了唐宋時期的本草著作收載不少嶺南治瘴的藥物外,《嶺南衛生方》記載了大量的嶺南人治瘴經驗,《嶺外代答》則記載了壯族地區使用針刺療法治療熱瘴的經驗:「南人熱瘴發一、二日,以針刺其上、下唇,……發瘴過經,病已入里而瀕死者,刺病人XX而愈」。壯醫對瘴氣的認識與治療,豐富了祖國醫學的內容,可以說,在當時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分佈

  如間歇熱似乎多在夏季發生,瘧疾似乎總在多水的池沼地區發生,嚴重腸疾多發地區的人似乎愛喝涼

瘴氣

水。他們進一步觀察,試圖尋找其中的邏輯聯繫。例如,無論什麼人XX池沼地區,都容易患瘧疾。於是,人們猜測瘧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濕熱之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瘴氣」。不僅如此,由於許多傳染病的發生地大都環境污濁,氣味難聞,人們認為其病因是污濁之氣,也稱「瘴氣」。所以,無論東方西方,古代醫學家最初都認為傳染病是由「瘴氣」所致。古羅馬著名的醫生蓋倫、中世紀義大利醫生夫拉卡斯特羅和十九世紀德國醫生海勒等在論述傳染病時,都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瘴氣」所致。中國古代醫生也認為「此病生於嶺南,帶山瘴之氣」(《諸病源候論》),「南方嵐濕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瘧」(《景岳全書》)。但是,無論「瘴氣」、「異氣」還是「戾氣」,都看不見摸不著。人們只能間接說明它們的存在。對於古代醫學家而言,他們擺脫了各病因說法,實為很大進步。但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進步,因為這些所謂的「氣」沒有能直接被科學家目證,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見真正的致病物,也就無法對其進行完全控制和預防,以及發現針對性的治療藥物。   南方多瘴,瘴氣是山林惡濁之氣,發於春末,斂于秋末。各路的瘴氣都是清明節后發生,霜降節后收藏,獨有自南交(越南南部)以南以西的瘴氣卻不如此,可以說四時都有的。四時不絕,尤其以冬天、春天為最厲害,與別處不同。   多瘴的地方,它那個山嶺差不多是純石疊成,一無樹木,雨淋日炙,濕熱重蒸,加以毒蛇、毒物的痰涎、矢糞,灑布其間,所以那河流溪水不是綠的,就是紅的,或是腥穢逼人的,這種都是釀成瘴氣之原因。此地山上,林樹蓊翳。空氣新潔,瘴氣自然無從而生了。

瘴氣的分類

  按發病季節分,春天叫作青草瘴,夏天叫作黃梅瘴,秋天叫作新禾瘴,冬天叫作黃茅瘴。按癥狀及性質分為冷瘴、熱瘴、啞瘴等。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依動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鴨蟲瘴、黃蜂瘴等,還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瘴氣發作的情形

  有兩種。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有形的瘴如雲霞,如濃霧。無形的瘴或腥風四XX,或異香襲人,實則都是瘴氣。還有一種,初起的時候,但見叢林灌林之內燦燦然作金光,忽而從半空墜下來,小如彈丸漸漸飄散,大如車輪忽然進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氣逼人。人受著這股氣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有些地方瘴氣氤氳,清早起來,咫尺之間人不相見,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霧散日來,方才能辨別物件,山中尤其厲害。所以居民曉起行路,必須飽食;或飲幾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氣,否則觸著之後,一定生病。夏天甚熱,揮汗如雨,但是居民終不敢解開衣裳,當風取涼,夜間就卧,必定密閉門戶,這些都是為防有瘴氣侵入的原故。

破除瘴氣

  一種是薏苡仁,久服之後,可以輕身辟瘴。還有一種是檳榔子,亦可以勝瘴。其餘如雄黃、蒼朮之類,時常拿來燒了熏,亦可以除瘴。

病癥

  病癥名。溫病之一。感受山林間濕熱瘴毒所致,多見於南方。《諸病源候論·瘴氣候》:「夫嶺南青

瘴氣

黃芒瘴,猶如嶺北傷寒也。南地暖,故太陰之時,草木不黃落,伏蟄不閉藏,雜毒因暖而生。故嶺南從仲春訖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訖孟冬,行黃芒瘴。量其用藥體性,嶺南傷寒,但節氣多溫,冷葯小寒於嶺北,時用熱葯,亦減其錙體,三分去二。但此病外候小遲,因經絡之所傳,與傷寒不異。然陰陽受病,會同表裡,需明識患源,不得妄攻湯艾。假令宿患痼熱,今得瘴毒,毒得熱更煩,雖形候正盛,猶在於表,未入腸胃,不妨溫而汗之。已入內者,不妨平而下之。假令本有冷,今得溫瘴,雖暴壯熱煩滿視寒,正須溫葯汗之,汗之不歇,不妨寒葯下之。……其一日二日,瘴氣在皮膚之間,故病者頭痛惡寒,腰背強重。若寒氣在表,發汗及針必愈。三日以上,氣浮於上,填塞心胸,使頭痛胸滿而悶,宜以吐葯,吐之必愈。五日已上,瘴氣深結在臟府,故腹脹身重,骨節煩疼,當下之。」

多發季節與區域

  間歇熱似乎多在夏季發生,瘧疾似乎總在多水的池沼地區發生,嚴重腸疾多發地區的人似乎愛喝涼水。他們進一步觀察,試圖尋找其中的邏輯聯繫。例如,無論什麼人XX池沼地區,都容易患瘧疾。於是,人們猜測瘧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濕熱之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瘴氣」。不僅如此,由於許多傳染病的發生地大都環境污濁,氣味難聞,人們認為其病因是污濁之氣,也稱「瘴氣」。所以,無論東方西方,古代醫學家最初都認為傳染病是由「瘴氣」所致。古羅馬著名的醫生蓋倫、中世紀義大利醫生夫拉卡斯特羅和十九世紀德國醫生海勒等在論述傳染病時,都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瘴氣」所致。中國古代醫生也認為「此病生於嶺南,帶山瘴之氣」(《諸病源候論》),「南方嵐濕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瘧」(《景岳全書》)。但是,無論「瘴氣」、「異氣」還是「戾氣」,都看不見摸不著。人們只能間接說明它們的存在。對於古代醫學家而言,他們擺脫了各病因說法,實為很大進步。但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進步,因為這些所謂的「氣」沒有能直接被科學家目證,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見真正的致病物,也就無法對其進行完全控制和預防,以及發現針對性的治療藥物。

瘴氣致病說

  到19世紀40年代,研究傳染病的英國醫生巴德對「瘴氣致病說」表示懷疑。他詳細觀察了發病地區的環境,認為傷寒病不是「瘴氣」引起。1839年7月至11月,他觀察到英國某村莊同一家庭內連續出現了3—4例傷寒病人,因而推論傷寒是由傳染物引起,而不是「瘴氣」感染,同時,他觀察到傷寒流行期間有人離開本村到其他村莊,把傷寒傳到許多村莊。巴德觀察到了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傳染的例證,從而認為傷寒是一種接觸傳染病。後來,19世紀80年代,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和德國科學家科赫等人先後在有病的生物體內發現了大批微生物,並證實它們是傳染病的病因,如家禽霍亂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麻風桿菌、傷寒桿菌、肺炎桿菌、破傷風桿菌等。通過顯微鏡直接看見了這些病菌,並依靠嚴格的實驗證明它們與相關傳染病的因果關係。看不見的「瘴氣」從此從傳染病學中消失,代之的是能被科學家目證的病原微生物,現代意義上的傳染病由此成為獨立發展的科學。
相關資訊推薦
最新資訊推薦
  • 慎用藥物及物理療法治療近視
  • 老人看電視時需注意什麼?
  • 吃海鮮后服VC片等於吃砒霜
  • 美女護膚也綠色
  • 二十五個美容小訣竅
  • 5320塗黑色指甲油
  • 晚上幾點睡覺最好。
  • 吃牛肉有沒害處
  • 暈血?不知道是不是,知道的告訴我啊~
  • 如何防治黑眼袋,在飲食方面的預防!

Power by 有健康網